採訪手記|在推土機前,應如何權衡收地代價?
記者|李咏玲 牛潭尾被收地,令我最深刻的不是震耳欲聾的抗議聲,而是一種頗為寧靜的無奈。我們最先走訪的是位於牛潭尾村的新興農場,負責人吳卓恆告訴我們要面對一個現實是「其實根本無人care(著緊)無咗塊田 繼續閱讀
記者|李咏玲 牛潭尾被收地,令我最深刻的不是震耳欲聾的抗議聲,而是一種頗為寧靜的無奈。我們最先走訪的是位於牛潭尾村的新興農場,負責人吳卓恆告訴我們要面對一個現實是「其實根本無人care(著緊)無咗塊田 繼續閱讀
記者|李可榆 日本動畫師青木純的作品《跑步》以短短 30 秒,勾勒出平凡人一生的輪廓。影片伊始,嬰兒的一聲,如晨鐘般敲響人生的序章。接著,是孩提的牙牙學語和少年的朗朗書聲。後來步入社會,工作的繁瑣循環 繼續閱讀
記者|謝天渝 當我得知要做有關新光戲院的報導時甚是擔憂。主因是對粵劇的不了解,粵劇於我只有回憶。即使新光戲院在我家附近,我實質卻未曾踏進一步。看過《胭脂扣》,聽過一曲《客途秋恨》,知道南音,但我上一次 繼續閱讀
走出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廳,聽到引擎和機翼劃破空氣的呼呼聲,抬頭便看見無人機吊著外賣盒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間穿梭,最後停在美團旗下的外賣櫃上,無人機將外賣盒投入櫃後再起飛離去。不少路人驚嘆不已,紛紛拿起手 繼續閱讀
28歲的袁斯樂身型瘦削,時常雙手插袋,看起來與普通年輕人無異。然而,這位香港風景攝影師為了拍攝,不顧生命危險,更曾經在暴風雪下攀上阿根廷的山峰和冰崖,沿途多次跌入石縫,最終拍下巴塔哥尼亞的星空和山峰全 繼續閱讀
接收過逾二萬份的熊貓命名提議後,「安安」和「可可」在12月8日終和公眾見面,兩隻熊貓的到臨令香港出現一波「大熊貓熱潮」,同時亦吸引更多人到海洋公園。回望過去,海洋公園已陪伴港人47年。自1977年開幕 繼續閱讀
早前,勞工及福利局發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指香港將面臨嚴峻的人力短缺問題,預計2028年會缺乏18萬技術人員和勞動力。在未來三年,港府會陸續輸入近一萬名35歲或以下的技工,以填補香港的勞動力缺口。 繼續閱讀
記者|馮穎舒 還記得當初抽籤決定每名記者負責的專題範疇(Beat),我把中國線放第一志願。我相信中國藏著很多值得述說的故事,無論是政治體制,或社會結構,或經濟發展,甚至人民小事,都有太多太多還未發掘。 繼續閱讀
記者|楊靖曈 一開始聽到要做關於弱勢、人權、勞工範疇的新聞報道,還真是把我嚇怕了,若是談及人權問題,會否揭露不公的同時得罪權貴,議題會否很敏感?會否遇上難以打開心扉的受訪者?我思考報道主題時一邊想着要 繼續閱讀
記者|葉卓穎 起初知悉能夠做有關教育主題的報道,我是感到興奮的。作為一名從小在港接受教育的學生,覺得自己身處的教育環境總有值得改善的地方,故希望能透過記者身分帶來些許的改變。在沉思該寫些什麼時,偶然看 繼續閱讀
© COPYRIGHT 2023 — 大學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