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176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在推土機前,應如何權衡收地代價?

2025 年 02 月 15 日

記者|李咏玲 牛潭尾被收地,令我最深刻的不是震耳欲聾的抗議聲,而是一種頗為寧靜的無奈。我們最先走訪的是位於牛潭尾村的新興農場,負責人吳卓恆告訴我們要面對一個現實是「其實根本無人care(著緊)無咗塊田 繼續閱讀

176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對抗30秒的人生

2025 年 02 月 15 日

記者|李可榆 日本動畫師青木純的作品《跑步》以短短 30 秒,勾勒出平凡人一生的輪廓。影片伊始,嬰兒的一聲,如晨鐘般敲響人生的序章。接著,是孩提的牙牙學語和少年的朗朗書聲。後來步入社會,工作的繁瑣循環 繼續閱讀

176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新光戲院尋回憶

2025 年 02 月 15 日

記者|謝天渝 當我得知要做有關新光戲院的報導時甚是擔憂。主因是對粵劇的不了解,粵劇於我只有回憶。即使新光戲院在我家附近,我實質卻未曾踏進一步。看過《胭脂扣》,聽過一曲《客途秋恨》,知道南音,但我上一次 繼續閱讀

勞工及福利局於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布擴展二元乘車優惠,將計劃合資格年齡由 65 歲下調至 60 歲,惟來年財赤料再度達千億,兩元乘車優惠成政府的「開刀」對象。大學線 新秀新論 思辯之重
176期大學線

新秀新論|思辯之重

2025 年 02 月 15 日

財政預算案將於 2 月 26 日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料來年財赤推算達 1000 億元,為連續第三年出現千億赤字情況。在開源節流的壓力下,長者兩元乘車優惠成政府的「開刀」對象,多位立法會議員就「兩蚊車 繼續閱讀

美團無人機按照既定航線在城市裡穿梭,不同航線面對不同飛行環境,包括高樓和樹叢等。(大學線製圖)大學線 無人機穿梭城市中 外賣從天而降
175期大學線

無人機穿梭城市中 外賣從天而降

2024 年 12 月 09 日

走出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廳,聽到引擎和機翼劃破空氣的呼呼聲,抬頭便看見無人機吊著外賣盒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間穿梭,最後停在美團旗下的外賣櫃上,無人機將外賣盒投入櫃後再起飛離去。不少路人驚嘆不已,紛紛拿起手 繼續閱讀

175期大學線

轉盈?轉型?不斷改變的海洋公園

2024 年 12 月 09 日

接收過逾二萬份的熊貓命名提議後,「安安」和「可可」在12月8日終和公眾見面,兩隻熊貓的到臨令香港出現一波「大熊貓熱潮」,同時亦吸引更多人到海洋公園。回望過去,海洋公園已陪伴港人47年。自1977年開幕 繼續閱讀

早前,勞工及福利局發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指香港將面臨嚴峻的人力短缺問題,預計2028年會缺乏18萬技術人員和勞動力。在未來三年,港府會陸續輸入近一萬名35歲或以下的技工,以填補香港的勞動力缺口。即使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次公開抨擊港府,但港府仍保持盲目樂觀的心態。
175期大學線

新秀新論|為輸外勞 大輸民心

2024 年 12 月 09 日

早前,勞工及福利局發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指香港將面臨嚴峻的人力短缺問題,預計2028年會缺乏18萬技術人員和勞動力。在未來三年,港府會陸續輸入近一萬名35歲或以下的技工,以填補香港的勞動力缺口。 繼續閱讀

175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低空經濟新時代 讓我們仰望未來

2024 年 12 月 09 日

記者|馮穎舒 還記得當初抽籤決定每名記者負責的專題範疇(Beat),我把中國線放第一志願。我相信中國藏著很多值得述說的故事,無論是政治體制,或社會結構,或經濟發展,甚至人民小事,都有太多太多還未發掘。 繼續閱讀

175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受訪者的顧慮

2024 年 12 月 09 日

記者|楊靖曈 一開始聽到要做關於弱勢、人權、勞工範疇的新聞報道,還真是把我嚇怕了,若是談及人權問題,會否揭露不公的同時得罪權貴,議題會否很敏感?會否遇上難以打開心扉的受訪者?我思考報道主題時一邊想着要 繼續閱讀

175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本地生定義由誰定?

2024 年 12 月 09 日

記者|葉卓穎 起初知悉能夠做有關教育主題的報道,我是感到興奮的。作為一名從小在港接受教育的學生,覺得自己身處的教育環境總有值得改善的地方,故希望能透過記者身分帶來些許的改變。在沉思該寫些什麼時,偶然看 繼續閱讀

1 2 3 4 5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