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殘疾人士 求職有苦自己知

崔宇恒平日工作需要用字體放大器放大字體約20到40倍。(受訪者提供)
崔宇恒平日工作需要用字體放大器放大字體約20到40倍。(受訪者提供)

歷盡波折 設立機構助同路人

專為殘疾和有特殊需要的大專生作義務工作配對的機構Care ER,在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206名受訪的預科到大專程度的殘疾人士求職平均需要4.8個月,當中更有三成六人超過半年才找到工作。Care ER的創辦人崔宇恒,天生患有視網膜細胞退化,只有三成視力。由求學階段直到現在,他都需要用字體放大器,把字體放大至約20到40倍;近兩年前出入要由導盲犬引路。他在2011年畢業於中大經濟系,在學時是高材生,曾在高盛和瑞銀兩間投資銀行實習,本以為求職路會一帆風順,但依然波折重重。

大學畢業後求職近半年,崔宇恒最後靠一位在獵頭公司工作的前輩,找到一份合約為期三個月的資料輸入員工作。他明白不少高學歷殘疾人士的求職情況與自己類近,均未能找到一份符合學歷程度並能發揮所長的工作,故於2013年成立Care ER,為殘疾人士提供求職訓練、機構配對、招聘會等等的就業援助。經過一年時間籌備,Care ER在2015年成功註冊為慈善機構。崔宇恒在2015年9月全職投身Care ER工作,現時有247個會員,成立四年間共成功配對55個求職個案。

崔宇恒認為,高學歷殘疾人士求職,最困難是與公司的面試官溝通。他指,若僱主在面試時才得悉求職者的殘疾情況,會有很多疑問,讓他們忽視殘疾人士的能力。即使獲得面試機會,僱主亦礙於不清楚殘疾人士的需要,最後放棄聘請他們。Care ER作為中間人為增加公司對求職者的認識,除了履歷外,崔宇恒會在求職信內附上一段文字向公司解釋每位求職者的殘疾情況,幫助雙方成功配對。

崔宇恒表示不少Care ER會員以為加入機構後就會立刻得到工作機會,但其實說服僱主聘請他們實不容易。(蘇墁鈺攝)
崔宇恒表示不少Care ER會員以為加入機構後就會立刻得到工作機會,但其實說服僱主聘請他們實不容易。(蘇墁鈺攝)

至於求職者一方,崔宇恒鼓勵他們多嘗試,不要把自己過於局限。他畢業後只任職資料輸入員,他坦言這不是自己的理想職業,但如果一開始就抗拒所有次選的工作,日後也難以獲得晉升機會。崔宇恒擔任職資料輸入員近三年,從合約員工變成長工,職位雖然沒有轉變,但他由單單輸入資料,到後期可以處理人力資源福利的工作,並獲得一般大學生的薪金。崔宇恒建議,高學歷殘疾人士應要調整心態,知道自己的籌碼,訂立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