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余珈澄 記者│鄭蓉 彭欣穎 攝影│利天諾 彭欣穎
香港大學學生、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於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打著「本土」、「勇武」旗號參選,一舉奪得逾六萬六千票高票落敗;港大《學苑》鮮明地提出港獨主張;同樣提倡本土的中大學生會內閣「星火」,亦擊敗傳統左翼社運內閣當選。本土派抬頭似乎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大學校園是否已成主流?對大學生來說,本土派又是否與激進派劃上等號?
本刊調查發現,三成六受訪的大學生表示支持本土派,支持泛民的則約三成。雖然支持本土派的較多,但七成受訪者仍然認同「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爭手段,八成半人認為武力抗爭應有底線,表示願意為爭取公義及民主而犧牲生命的人,只有百分之四。
普遍大學生支持本土派及泛民
本刊記者於三月十二至十九日期間,以非隨機抽樣方式於七間大學派發問卷,合共收回331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三成六(119人)的受訪大學生支持本土派,支持度是五個選項(建制、泛民、中間派、本土、沒意見)中最高,當中有四成一始於2015年反水貨行動,兩成二始於立法會新界東補選。這些本土派支持者中,超過一半支持本土民主前線。
他們支持本土派的理由(答案可選多項),包括防止香港赤化(58%)、不滿傳統泛民(55%)、支持香港自治(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52%)。有不足兩成(18%)表示,因支持香港獨立而支持本土派。至於支持泛民的就有兩成九(97人),略低於本土派,當中逾三成人支持公民黨。此外有一成二人支持中間派,只有兩名受訪大學生表示支持建制派。
香港大學中文及教育系三年級的潘同學支持本土派,他認為傳統泛民多年來都只說不做,所以希望選出本土派議員,能真正抗衡建制派。不過,他並不支持港獨:「香港不可能獨立,就算食水供應或經濟上可以靠自己,軍事、外交、國際關係等不靠中國都是不可能的。」
近七成大學生認同「和理非」
在爭取公義或民主的過程中,近七成受訪大學生認為「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做法可行,約三成不同意。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本土派一向被標籤為反對「和理非」,但在支持本土派的大學生當中,也有近一半人認同「和理非」做法可行。
2014年的佔領運動,主張以「和理非」的手法表達爭取普選的訴求,有人說佔領無用,以致年輕社運參與者變得更為激進,但221位曾參與佔領的大學生中,有超過六成人依然同意「和理非」是可行的。
七成本土派支持者認同抗爭應有底線
今年大年初一晚的旺角騷亂,是自佔領運動以來最激烈的示威事件。當晚本土派發起撐小販的行動,後來演變成通宵警民衝突:警察向天鳴槍及以槍指向人群,示威者向警察投擲磚頭及縱火焚燒雜物等等,本民前的梁天琦後來表示,其抗爭手法沒有底線,引起大眾譁然。大學生有何看法?
八成半受訪大學生認同武力抗爭應有底線, 九成人不願意看到抗爭活動傷及無辜市民,但被問及是否願意看到抗爭者向警察使用武力,有三成六人願意,六成四人不願意。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分析指,他們願意以武力衝擊警察,因警察與無辜市民不同:「大學生覺得警察是來鎮壓他們的,代表政權,所以與警察是對立的關係。」
而本土派的支持者中(119人),亦有近七成人認同武力抗爭應有底線。只有不多於一成的大學生表示,即使在抗爭中會傷及無辜(33人),或導致他人死亡(24人),仍願意使用武力。
這次問卷的目的主要調查大學生的(一)政治取態、(二)可接受的抗爭手法、(三)願意付上的抗爭代價及(四)於九月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意向。調查的院校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嶺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