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公民約章》運動

方寶珊(左)和Jass(中)在參與「流動民主教室」後決定簽署約章。24歲的Jessie(右)現於教院進行學術研究工作。(陳沅彤攝)
方寶珊(左)和Jass(中)在參與「流動民主教室」後決定簽署約章。24歲的Jessie(右)現於教院進行學術研究工作。(陳沅彤攝)

另外,約章每月都舉辦簡介會,每次均圍繞不同主題。11月的簡介會就以區議會監察為題,分享「流動民主課室」進行的「解構區議會系列」研究工作。研究整理的18區區議會撥款用途資料,不但獲傳媒報道,更獲約章倡議人、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利用,讓他可在參選南區置富選區的區議會選舉期間收集市民對撥款用途的意見。負責設計和統籌研究的鄧宛芯,亦在會上向各區小組講解具體監察區議會的方法,包括如何解讀區議會文件,又介紹利用網絡軟件將複雜的區議會資料整理成資訊圖表,讓市民能了解區議會的工作情況。

區選政綱 實踐約章精神

約章港島東小組在西灣河舉辦漂書活動。(受訪者提供)
約章港島東小組在西灣河舉辦漂書活動。(受訪者提供)

2015年區議會選舉,約章更公開推薦了16名參選約章簽署者,期望透過選舉改變市民參與政治的被動方式。約章義工在選舉期間主動協調人手,為獲推薦的參選人助選。

成立地區組織「灣仔好日誌」的楊雪盈,在選舉期間以個人身分簽署約章,其後在灣仔大坑選區成功當選。她參選時稱,不想重覆以往區議員「成功爭取」的個人主義模式,而是希望居民參與制定政綱。

楊雪盈及其團隊於暑假期間在選區內收集了100份問卷,發現市民希望增設寵物公園。因為該區不少人都是狗主,但寵物設施相當不足,令狗主放狗時和其他居民產生磨擦。她遂與團隊在9月底和10月中舉行居民大會,兩次大會合計近100人次出席,共同商議將閒置的蓮花宮公園改建成寵物公園的方案,再發起聯署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反映意見。

她表示,重要的是能夠建立平台,讓居民組織起來,互相幫助,並了解自身責任:「以往我們都習慣把所有決定交予區議會,但我發現大家開始重視自己的社區。往後繼續與居民實踐『由下而上』的運作,就正正是約章的精神。」

組織社區 西環將成試點

另一獲約章推薦的中西區大學選區參選人劉偉德雖未能當選,但他未有放棄社區工作,更與同屬傘後組織「西環飛躍動力」、和他合稱「西環三子」的區選落選人伍永德及葉錦龍,開設「『西柚』(西環街坊的稱謂)辦事處」,初期投入約六萬元作起動資金,其後透過設立會員制收費營運。他強調,辦事處不是領導者,而是西環居民的溝通平台,協助他們自我組織,如成立讓居民了解圍標等議題的業主法團組及協調民間團體籌辦社區活動的活動組。

辦事處的工作亦包括統籌「影子區議會」的組成。劉偉德解釋,「影子區議會」主要負責監察區議會和向區議會反映居民意見,「讓區議會所有方案暴露在陽光底下,避免出現『海濱短廊』、『不能避雨的避雨亭』等不設實際的項目。」他補充,目前已邀請約章提供資源及培訓義工分析區議會資料,以便進行監察。

122Ccc_05義工不足 簽署後少參與

約章強調要改變以往「由上而下」的政治參與模式,但面對不少挑戰。約章早期派發的單張上印有曾參與雨傘運動的倡議人相片,反應卻不太好。義工方寶珊認為,雖然參與社區沒有「黃藍絲」之分,但現階段與市民建立關係較重要,因此不會主動談及政治:「居民對你沒有信任,他們會有防範,很多人一聽到政黨已經抗拒,再談政治是十分困難,他們會覺得你有目的而來。」此外,雖然有過千人簽署約章,但實際參與地區工作的義工並不多。受訪義工透露,新界西小組活躍的義工只有八至十人,港島東更只得四人,人手不足的問題令義工感到非常吃力。

鄧宛芯承認約章推廣不足,將重新審視推廣方針。她強調,現階段約章並不着眼於簽署人數,而是着重鞏固願意改變的人,令他們將來成為一個組織者:「雖然花的時間會很長,但他們以後可以擴散出去的力量,會遠超我們這階段能夠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