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林曉鳳 記者:陳奕謙 許月婷 攝影:陳奕謙
提及升學、進修,不少港人會選擇到海外留學。但一河之隔,內地大學生卻嚮往來港深造,紛紛報讀香港院校的修課式碩士課程(下簡稱碩士課程)。本港院校的教學質素得到各地認同,即使學費是內地的數倍,仍吸引不少內地學生慕名而來,造就了香港教育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港報讀碩士課程的內地生愈來愈多。根據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向本刊提供的數據,本年度就讀碩士課程的內地生佔整體碩士生超過兩成,五年來上升了逾八成(見右表)。當中以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最受歡迎。
本年年初,本港多所院校就曾組團到深圳舉辦教育博覽會招生,其中報讀兼讀制碩士課程的人數更比去年急升三成。據理大統計,二零零五年僅有三百內地生申請該校的授課式碩士課程,但至去年,申請人數已急增至近五千人,增幅達到十五倍,大約四至六人爭一個學額。可見有關課程除了報名踴躍,學位的競爭亦相當激烈。
中西文化擴視野 優質教學最吸引
傳播學系的課程也獲不少內地生垂青,蕭遙是廣州人,中山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學士學位畢業,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文學碩士生。他表示,現時碩士課程班裏約八十人,四十個全日制學生中,大部分都是內地同學。
他來香港升讀碩士學位,主要是他對內地普遍的學術狀況不太樂觀,認為香港的學者處理學問時比較嚴謹:「因為部分內地大學的質量參差,學生質素良莠不齊。當然有些學生很認真讀書,但普遍的大環境欠缺讀書氛圍。如果讀國內碩士課程的話,我覺得是浪費了兩、三年時間。」他解釋,因為內地部分大學教授薪金偏低,不少教授把精力投放在有較高報酬的科研項目,因而忽略了教學。蕭遙又指,香港的另一優勢,是中西文化交匯,較能跟世界接軌,而且香港的媒體發展得比較好。
蕭遙曾考慮到美國升學,但自覺競爭力不夠而放棄。蕭遙目前即將完成中大一年制碩士課程,他認為老師很用心教學,配套設施亦相當完善:「原本我以為香港的要求沒有歐美大學那麼高,教學質素可能會打了折,但後來發現不是。」
另一位在內地來港進修的碩士生王靈恆,正修讀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課程,她也表示喜歡香港的教學方式。她指,社會學在內地發展不如香港般理想,而且內容比較理論性,故在師姐推介下選擇來港修讀社工系碩士課程,希望有更多實踐社會工作的機會。
海外升學太偏遠 家長寧選港校
學生積極來港,內地家長也趨之若鶩,早為子女籌謀,安排來港升學。梁苑靖現於廣州華南農業大學就讀公共管理學院二年級,但父母已為她四出張羅來港升學的途徑。梁媽媽說:「我覺得女兒在內地讀書比較徬徨,不知道如何發展自己的專業」,所以內地很多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出去浸一浸,見識一下」,再回到國內就業。
梁苑靖覺到海外升學也是不錯的出路,但她是家中獨生女,父母都不放心她遠赴外地升學。梁媽媽指,他們是比較傳統的家庭,不太認同西方的文化:「作為家長、作為中國人,就不想女兒在外面改變後不再回家。」梁媽媽不希望女兒將來真的移居海外。
而香港地理位置毗鄰中國,與內地文化接近。她指自己和很多內地家長對香港的教學質量極具信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檔次高,牌子好,香港科技大學都很有名。」
香港的碩士課程收費由八萬至數十萬不等,如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一般為二十多萬,相比國內一年一萬五千至兩萬,學費相當昂貴。然而,不少內地人日益富裕,有能力供養子女來港升學。以梁苑靖為例,其父母覺得學費可以接受:「對普通家庭來說壓力會比較大,但現在很多內地人做生意、做老闆,對有一定家底的人來說,十多萬對他們來說沒有所謂。」
支付了八萬五千元學費的蕭遙覺得香港學費的確高昂,但物有所值:「我覺得高了一點,確實高了一點。但我想說是高得有道理,因為一分錢一分貨。」
蕭遙覺得香港的大學要求相當高,他申請前就花了不少工夫:「每一份文書,可能改了不下十次,印出來的紙和墨都很著重。因為不知誰審、審到甚麼程度,反正是做到精益求精。」
王靈恆亦在互聯網找資料、報讀英語培訓班、報考托福試(TOEFL)、準備教授推薦信、成績單、個人履歷等,為來港留學她籌備了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