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姚尚勤 記者:宋知羲 蔡軒楠
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壞的年代。年青人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但他們就學進修,不一定能升職加薪,反換來一身學債,青年貧窮年代由此開。拿着微薄的薪金,他們如何過活,如何看待自己的處境?
青年貧窮誰的錯?
年青一代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源動力,但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發展成熟的社會裡,這一群社會新力軍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機會,反而面對就業和貧窮的問題,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青貧族的出現跟社會結構改變有關。
「學歷通脹」,不斷進修開支高
現今社會大學畢業生愈見普遍,僱主對學歷要求提高,年青人紛紛報讀文憑、副學士等課程。 這些課程多以自付營虧的方式營辦,課程學費普遍高昂,即使政府有提供免入息審查貸款,但1.674%利息甚至高於中銀提供的按揭利率連折扣1.05%,還清貸款經年。
就業階梯無法上爬
香港是成熟的經濟體,發展空間飽和,難以消化每年八萬多的新勞動力;有經驗的前輩已佔據中層職位,形成「時代群組效應」(Age Cohort Effect),年紀輕、經驗少的一代晉升的機會便更小了。
消費、支出
收入不高的年青人或追逐潮流,或社交消遣、或供養家庭,恆常開支龐大,生活難免感到壓迫。
突破青貧 雙管齊下
鍾劍華:政府應重新審視專上課程
成熟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新職位減少,間接導致「學歷通脹」,青年人未出社會已欠下一身債,還款年期增長,鍾劍華建議政府有需要檢討現時專上教育,例如:
提供更多就學資助
政府現時儲備充足,可考慮減低貸款的利息和延長還款年期。
監管副學士課程
重新審視現時副學士的制度和發展模式,確保課程得到資歷認許、銜接升學,以免青年人浪費金錢和時間。
鄧良順:調整心態,不要自怨自艾
社會流動向上減慢,學歷通脹造成青年貧窮,年青人面對薪金僅以糊口,難免沮喪,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強調青年要調整心態,他提出:
進修有法
就業數年再報讀進修課程,既可賺取進修資金,又可了解自己的工作上的需要才作增值,避免跟風、盲目報讀無助提升自己的課程。
不怕辛苦、努力工作
別介意在初級職位工作,多累積工作經驗,時來運轉,提拔人才時僱主便會作出考慮,反而頻密轉工會引來僱主的負面揣測。
自行創業
年青人在創意、掌握資訊科技上有一定的優勢,有助成功創業;亦有機構幫助青年創業,例如青年協會提供創業資金和導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