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不及白人
黑人無力消費健康食品
不過,更有趣的是,在同屬癡肥的美國人當中,白人普遍相對較瘦,較肥的卻是黑人。這個現象除了反映美國的飲食文化,更揭示了美國的經濟與社會階級狀況。有一句說話,筆者認為很有道理:「在現代的世界中,有錢人是瘦的,窮人卻是肥的」,因為「富貴人家」吃的是有機食品,窮人卻只能吃便宜的垃圾食物。這個說法正好解釋美國現時的吊詭情況。在美國一間普通的餐廳吃晚飯,每人最低消費要十多元美金(約八十至一百元港幣),價錢更會因地域而浮動,假如你到大城市旅遊,例如紐約、波士頓,膳食費則更高。相對而言,垃圾食物比普通食物便宜得多。一個份量極大又美味的潛艇三文治(hoagie),價格僅八美元,不但價錢大眾化,而且容易有飽足感,不需十元,就可解決一頓晚餐的難題。
美國大多數黑人都從事低技術行業,特別是餐廳侍應、大廈警衛、清潔、保安等,這些工作薪金偏低。至於白人,卻多佔據工作的管理層,或參與創意及科技工業,所得薪金較高,晉升機會亦較多。
筆者雖未有仔細翻查美國的經濟數據,但據當地同學解述,餐廳侍應的薪金不高,他們主要依靠客人給的小費,而技術人才如電腦程式員,大多都收入可觀。所以,筆者推測,黑人的收入比白人為低,他們能負擔的膳食開支亦較少,加上上班的膳食時間較短和不定時,故他們比白人更常光顧快餐、比白人更常接觸極高熱量的垃圾食物,終促成「同屬肥胖人士,黑人卻比白人更肥」的現象。也許,時至今天,黑人的整體經濟條件及社會地位,仍未能與白人看齊。於是,他們連肥瘦,都無從選擇。
在此必須重申一點,筆者沒有任何歧視成份,只是希望透過綜合平日所見所聞,加以分析,以了解背後反映的美國社會情況。
筆者亦曾與當地人談過,但他們大多不在乎自己的身形,不關心自己是否過肥。當大部分人都是「加大碼」,肥胖在這個社會,不再是可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