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夠秤想投票

保守名校
儘管現時大部分中學皆有學生會,但亦有學校選擇不成立學生會主理學生活動及福利,而以其他方式取代。

聖保祿學校(中學部)並沒有學生會,由風紀部(Prefects’Board)擔任一般學校學生會的職務。風紀部由一班可於
原校升讀中六的中五同學於會考後,參加一些有關領袖訓練的活動,在此期間同學投票互選,選出六十位風紀,而最高票數的二十位便可擔任來年風紀部成員。開學後,這二十位同學會向全校師生發表三至四分鐘的演說,隨後由全校師生投票選出風紀隊會長和副會長。

現在就讀聖保祿學校的一名中四女生在受訪時表示,同學在課室內舉手投票選會長和副會長,由班主任監督。但她亦表示,不太清楚二十位風紀部成員如何選出來:「每班的選票交到校務處後便沒有消息,點票過程和票數結果都沒有公佈。」

學生組織協助推動學校校政
前聖保祿學校舊生阿美(化名)向本刊稱:「風紀部在校內主要協助學校舉辦活動,校方亦會邀請風紀部擔任某些校外活動的主持。」她坦言:「風紀部會較少為同學發聲,始終好像親中團體一樣,為學校辦事,猶如學校的左右手,不過,風紀部也曾爭取在校內設置食物機和舉辦全校旅行。」

她又說,若果風紀部不主動爭取,很多活動都不會舉辦:「學校當然希望你做得愈少就愈好。」她認為風紀部的顧問老師的影響力亦甚大:「我們努力去persuade(游說),例如舉辦一些聯校的活動,但當看到她老師眉頭一皺,我們都已經知道機會不大。」她認為學校作風保守,校長老師為了維持良好校風,都會選擇跟從一條舊路,而較少去改變。

風采中學的學生會也遇上類似問題。現就讀於風采中學的林同學表示早前曾因學校嚴格執行髮飾規定,引來同學反感。學生會就事件收集學生意見,於學生會壁報版上發表聲明,反對校方的做法,但聲明翌日即被校方移走。林同學對此表示無奈:「學生會平日舉辦活動已沒有太大主導權,如今連發表意見的渠道也沒有。」他表示,學生會不是要反抗學校,但希望就學校政策多與校方商量。

中學學生會角色為何?
中學的學生代表組織,權力僅是學校推行活動的左右手?還是擁有自主權舉辦各項活動的自治組織?抑或甚至監察校
政,揭露校方的弊端?

前沙田官立中學校友會主席邱月明認為:「學生會並不是同學學習民主的媒介,學生會是增加同學搞活動的經驗,豐富課餘生活,民主應該是先有民智的前提下才是真正的民主。」她認為,監察校政的功能,大部分都應由校董會和教統局負責。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則表示:「學生會的主要角色是使學生學習多方面才能,例如溝通、人際關係、組織能力、公開演講等等。此外,學生會是一個與校方溝通的渠道,為師生提供福利。」

至於中學生應透過什麼活動及如何學習民主概念?梁湘明提出香港的學生可以參考美國的例子,學生到了中學便可以參加學生會。而一些學生透過競選和投票成為學生會幹事。這些學生會幹事,並非校董會的成員,但他們可以代表學生向校方反映學生的需要。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民主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