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傳播學院 一年級 李雪男
在去年的佛誕長假期,我跟隨我的禪修老師到大嶼山地塘仔蓮華臺靜修五天。蓮華臺那裡沒有電視,沒有報刊,更沒有電腦,只有一些日常必需的電器。每天早上四時半起床晚上九時半上床。電話、書籍不能碰。除研討時間外,對一起上山的同修要保持緘默,只可以與老師談話。對於平日生活多姿多采的都市人來說,這種生活可真是奇談。
起初,我也對這種生活有點不習慣。但當在那裡多待數天後,我便開始習慣,離開時更對它依依不捨。在蓮華臺那裡毫無壓力,
每天都沒有事要趕,沒有任何煩惱。可惜五天過後,我又要回到了喧鬧的城市去。
後來,我在想其實在城市裡也可以過這種生活,要訣就在於你如何調節自己的心境。標題所說的「做個鄉村人」並不是叫你真的
到鄉郊地方居住,而是帶著過鄉村生活的心境去過城市的生活。那甚麼是鄉村生活的心境呢?鄉村沒有五光十色的誘因,給了我們感受自己、自然的時間;鄉村人煙稀少,沒有機會讓我們與別人起衝突;鄉村的生活很平淡,所以我們的心也該平靜下來;鄉村沒有物質享受,是時候讓我們放下一切追逐。這些正正就是我們修行者所要修習的心靈素質――覺知、祥和、止息、捨離。
那怎樣才可以培養這四種素質呢?當然到鄉村過幾天是一個辦法。但往往當我們由鄉村返回城市後,不足數天我們就會故態復
萌,這是因為我們未能把鄉村的心帶到來城市。當事情蜂擁而至時,我們又會像發了瘋的緊張起來;當事物不如意時,我們又會再怨這樣怨那樣。所以,我們都該從自己的心開始根治這些令我們每天都活於困苦的劣根性,而禪修就是其中一個最快的法門。只要我們每天起床後或臨睡前抽少許時間坐禪,日子有功,這四種素質就自然會培養起來。當然,你每次可以集中修習一種素質。如想修習覺知的,可以把心放在呼吸或外界的聲音,覺知著它的變化。試試不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只留意當下的呼吸或聲音,便已經做到捨離了,因為你已經捨離了你上一刻的感受、思想。如果你想修習祥和的話,可以修習慈心禪,把慈心由親到疏逐級發放。起初,你可能會對發放慈心給一些你討厭的人十分抗拒,但當你發現某一天你再修慈心禪時,不再抗拒對這個人慈悲,這就代表你的慈心已大有長進了。如果想修習止息的話,可以把心放在你的思想上。每當自己覺察到自己有思想時,便立刻停止思想,把心帶返平靜。不過,對於很多思想過於發達的人來說,坐下來不想東西可能太難了,他們可以行禪代替坐禪。行禪即是以步行的方式來修習。行禪時,我們覺知著自己的腳步、自己身體的變動又或是自己的步伐,總而言之,就是專心一致地走路。
很多人也會誤會禪修就等同打坐,其實打坐只是禪修的其中一種方法。禪修的方法有很多,坐禪、行禪、站禪、卧禪、生活禪等等都是一種方法。簡單來說,只要我們專心一致的去做一件事就已經是在禪修了。
在都市裡生活,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不如意的事,碰見很多不順眼的人。但當我們有了這四種素質後,我們會很快覺知到自己憤怒,然後自不然就會想:「幹麼自己這麼笨,又去恨這樣那樣呢?」我們會對不順眼的事物都起了一份包容,不會再怨天怨地;
我們不會再為這樣那樣而煩惱,因為帶給我們煩惱的慾念都已給平息;我們會把失去的、得不到的都放下,不再活在過去,也不再執著將來。很多人也有一種錯覺,以為鄉村裡住的都是懶人,所以鄉村的心境也自不然也是懶人的心境,這種說法絕對是一個謬誤。農夫每天天未光就出來工作,播種、澆水、施肥、除草等等,往往到晚上才可以放下工作。禪修營的時間表也是密密麻麻的,由早上四時半到晚上九時半,坐禪、行禪、瑜珈、念經,沒有一刻不是在勤力的。不同的是,雖然每天都有很多的工作,但我們都總是不慌不忙地去做,從來不會焦急起來。事實上,我們都培養出另一種質素,就是精進。這種精進不是源自甚麼欲望,而是修行者有感精進為人之基本責任而來的。所以,這種精進比起一般人因自己的慾念望而起的精進高了一個層次,因為這種精進不求社會任何回報,自然減輕了社會的負擔。
煩惱由心造。我們可以選擇以哪一種心境來生活,同樣我們也可以選擇要不要煩惱。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同意煩惱是苦,那麼為何
我們又要一而再、再而三被它困擾?就由今天起,做個城市裡的鄉村人,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可以如此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