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時裝 華麗背後的黑色漩渦

編輯│徐文瀚 記者│李敏慧 攝影│徐文瀚 李敏慧

110fashion1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在衣著方面也不例外。「速食時裝(Fast Fashion)」,指時裝公司從服飾設計、生產到上架發售均以高速進行。
在這種經商模式下,衣服的款式不但日日新款,而且價錢便宜,吸引大批顧客快速消費。然而,「速食」背後蘊藏不少問題,不但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甚至會影響市民健康。

「速食」快靚正         顧客商家互惠互利

走進大型購物商場,ZARA、H&M、UNIQLO、Cotton On、GAP等時尚服飾店舖,總有一家在左右。以上幾個時裝品牌,均是「速食時裝」的著名代表。香港人喜歡新潮、便宜的服飾,這些時裝品牌正符合大眾需求。

現於H&M屯門門市任職售貨員的羅偉林透露,除了星期一外,分店每天都會入新貨,每次大約十個新款,每款六件。如此換貨頻率,衣架上的服飾很難不「潮」。另外,在「速食時裝」下,服裝大量生產,成本較低。由於造價較低,顧客每次逛這些時裝店,都能以廉價購買新服飾。「速食時裝」不但惠及顧客,對於時裝品牌而言,亦可貨如輪轉,同時為品牌打造時尚而大眾化的「入屋」形象,可說對買賣雙方皆有好處。Cotton On的零售業務經理Jade Raskin曾明言:「Fast fashion is never ever to go away」,意思指「速食時裝」不可能消失。

速食重量不重質

不過,高速生產時裝重視數量,往往就會犧牲了衣物質素。由於這種經商模式講求「速度」,服飾用料成了其次的考慮,用料通常較差,衣物品質難有保證。ZARA其中一間香港分店的男裝部經理承認,曾有顧客投訴衣服褪色。

快快快快          如何處理貨尾舊衣?

速食時裝便利商家和買家,卻做成廢物問題。時裝公司入貨快速,產生大量餘貨。羅偉林指,其門市每次入貨時,粗略估計店面還有約一萬件餘貨,而另一間著名時裝品牌GAP的售貨員盧子聰,亦指出類似情況。二人皆表示,處理餘貨的一般做法是減價,若減價後仍然賣不出,就會把貨物送回本地總公司,但不知道總公司會怎樣處理。

除了餘貨問題外,因為這些時裝公司不停推陳出新,很多顧客持續光顧,丟棄家中衣物的數量和頻率亦隨之上升。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每天約有二百一十七噸紡織物被棄置堆填區,相等於九輛雙層巴士的重量。

梁穎詩說, 縱然自己已有很多衣服, 但H&M衣物便宜,  「不買就愧對自己!」 而且不時換季轉款,對她的吸引力很大。
梁穎詩說,
縱然自己已有很多衣服,
但H&M衣物便宜,
「不買就愧對自己!」
而且不時換季轉款,對她的吸引力很大。

二十歲大學生梁穎詩,是H&M的常客,每星期至少惠顧一次,每次購買五至八件衣服。她表示,家裏和學校宿舍的衣櫃都不夠位置存放衣物。很多衣物,她買回來後,一直未有機會「露面」,放了很久也未穿過,款式卻已過時。每隔幾個月,她就會挑一些不會穿的衣物,轉贈堂妹、表妹,若被她們嫌棄,指衣物太過殘舊,就唯有一概交給母親丟棄。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江卓珊認為,「速食時裝」令供應商難以實踐環保。「基本上,品牌每季換新款,一般以兩個月為一季,故此時裝品牌與供應商可能只有兩個月的合約期。這不穩定、浮動的夥伴關係令品牌難以對供應商建立穩固的監察力。即使品牌有意推動環保,短期生意的關係也不能鼓勵供應商積極回應有關要求。」另一方面,有供應商指出,時裝品牌把衣物的造價壓得太低,故此廠商不得不在環保方面節省功夫,減低製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