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勞 無功 但有益

記者:許銘駿

「變幻原是永恆」,在《大學線》更是家常便飯。今期剛開始時採取「雙線發展」,同時做兩條題,打算看看哪條題的發展空間較大。結果是兩條題同時死亡。

然後我們轉移視線到那時鬧得熱哄哄的競爭法,打算以小店作切入點介紹複雜的競爭法,不過訪問立法會議員後,發覺短時間內難以釐清一些法律上的問題。結果這條題又死了。

那時距離死線僅有一個星期,但絞盡腦汁都想不出一條題目,剛巧報章接連爆出區選種票疑雲的醜聞,靈機一觸,便索性去發掘到底這單轟動全港的調查報道是如何造就出來。幸得老師的協助,並且把死線延後,才能完成報道。

有人曾替我不值,浪費了那麼多時間在之前的題目上。可是回想起來,我不認為這是浪費。沒有之前的採訪,就不會知道安裝八達通機造成街市商戶的負擔;沒有之前的嘗試,就不會明白設立競爭法的必要;沒有之前的失敗,就不會知道甚麼辦法是行不通的。

在種票疑雲的背後,其實記者也做了很多毫無結果的調查。如果記者當初因經歷失敗而放棄追查,區選背後的秘密就會無人知曉。「十三么」很難糊出,但你不去嘗試就永遠不會糊出;區選種票很難找到證據,查核了一千戶都未必有一個種票的個案,但你不嘗試就永遠都不知道結果,倘若你能找到一個梁平,你便「食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