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法定四十年

研討會掀序幕 天星碼頭示威

114ChinLang_5
關永圻

一九六八年一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學生會召開了「中文列為官方語文」研討會,是中文運動首個正式活動,有百多位大專代表參與,得出「港英政府應實行中文成為官方語文」的結論。會議得到中文報章大肆報道,對政府造成莫大的輿論壓力,正式為中文運動揭開序幕。

同年二月,時任港督戴麟趾爵士表示政府會盡可能採用中文,部門收到中文信函時亦會以中文回覆。政府雖然有初步承諾,但中文始終未獲成為官方語言的法律地位。因此在一九六八至七一年間,學界及民間紛紛組織各大小團體繼續爭取,舉辦研討會、發起集會和簽名運動。

現任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的關永圻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在一九七零年擔任新亞時事委員會委員和學生報編委,並參與中文運動。他憶及當年因市民對六七暴動時政府的高壓手段猶有餘悸,故只敢在「有瓦遮頭」的地方開會、收集簽名,甚少走上街頭。

114ChineseLang_3
1970年,青年和學生在天星碼頭示威爭取中文法定的情況。 照片由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提供

同年七月中文運動終於首次在「陽光下」進行,幾十名青年和學生冒險於天星碼頭前集會示威,關永圻只敢瞞著家人偷偷參與:「當然是不准,不能告訴媽媽,會嚇死她。當時還要面對港府的政治部,政治部會拍照存檔,曾經搞事的,便不可能入政府工作。」加上當年的《公安條例》列明,只要三人或以上在街上聚集已可被控「非法集結」罪名。雖然當時並未有示威者因此被捕,但他們卻隨時為此賠上很大代價。

拳頭幫反語言鎮壓

《七零年代雙周刊》是當時對青年運動影響甚大的刊物,它在中文運動中扮演推動者的角色,其創辦人之一莫昭如可謂中文運動的先鋒,他亦是第一代保釣中堅。莫昭如參與中文運動時已經大學畢業,他在一九七零年時印製拳頭衫,寫著「中文必須成為法定語文」,被稱為「拳頭幫」。

114ChinLang_6
莫昭如

莫昭如提到當時一個兼任市政局議員的名女校英籍校長,曾要求任教中文的老師於早會向學生宣講英語的好處,使該老師十分尷尬,可見中文受貶抑的情況。作為抗爭先驅,莫昭如早已把中文運動與反殖意識相連繫:「但還要看你有多醒覺,多有意識將反對英語壟斷與反英國殖民主義連結起來。」

針對教育語言 第二次中文運動

一九七零年六月,市政局議員黃夢花在香港收集了三十四萬個支持中文法定的簽名,交到英國國會,最終成功迫使殖民政府在一九七四年列中文為官方語文,使中英皆享同等法律地位。

然而,現實和理想尚有一段距離。一九七八年,政府發表「高中及專上教育白皮書」,訂明高考報考資格只須英文及格,再令社會質疑港英政府是否已真正看齊兩文。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首先發難,反抗有關規定,爭取中、英文均需及格才可升讀大學,引發第二波中文運動,及後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司徒華及張文光等帶領教育界爭取提升中文地位。

中文法定四十年 仍見重英輕中

關永圻認為,雖然中文漸抬頭,但港人重英輕中的觀念是根深蒂固,「這是上一代留下的,他們那一代不會英文,整輩子都得不到應有地位,所以會有一種英文很重要的心態。」

黃震遐分享親身經歷,在八十年代,他曾為一名病人以中文寫病假紙,結果病人的華人上司拒收,說「不知道寫什麼鬼東西。」黃震遐感慨道:「這是中國人自己歧視自己,直到今日,很多父母都覺得英文不好就有問題。 」

相關內容:

學苑削中文 十君子辭職抗議

114ChinLang_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