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退聯調查 半數人持中立態度

中大學生會與中大本土學社舉行「學聯前途大會」,與同學討論退聯的問題。
中大學生會與中大本土學社舉行「學聯前途大會」,與同學討論退聯的問題。
中大學生會與中大本土學社舉行「學聯前途大會」,與同學討論退聯的問題。

編輯│盧傑斯 記者│文雪瑩 戴晴曦 攝影│文雪瑩 戴晴曦 盧傑斯 美術│張曉莊

Print一場雨傘運動,令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變成全港市民的焦點。運動期間,學聯的決策引起部分大專生不滿,加上組織架構問題逐漸浮現,退出學聯的想法開始在各院校醞釀。香港大學學生率先透過公投退出學聯,旋即引發學界一股退聯熱潮,其他院校紛紛成立退聯關注組。本刊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學聯在雨傘運動的表現評分只是剛好及格;支持和反對自己院校退出學聯的人數相若,過半數學生則對退聯問題持中立態度,他們未來的立場會否轉變,足以左右各院校公投的結果。

學聯雨傘運動表現僅及格

118survey_6本年二月十三至二十六日期間,本刊以非隨機抽樣,於八間學聯成員院校派發共六百三十四份問卷,收集大學生對學聯表現的評價、退聯的取態和組成聯校組織的意見。調查發現,學聯在雨傘運動中的表現僅僅及格:以十分為滿分,僅得五點四三分。(註:調查的院校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樹仁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

問卷又調查了學生對學聯在雨傘運動中的一些重大行動的觀感,包括九月廿六日支持學民思潮重奪公民廣場、十月廿一日五名學聯成員與林鄭月娥等官員公開對話、學聯成員到各佔領區與佔領者溝通、十一月十五日學聯代表嘗試上京、十一月三十日將行動升級,包圍政府總部、以及十二月的退場決定。較多受訪者(四成七)因學聯包圍政總的升級行動,令其對學聯印象變得負面或非常負面。分別有約三成受訪同學因上京及退場決定而對學聯印象變差。另一方面,五成五受訪者則表示五名學聯代表與官員對話,令其對學聯印象變得正面或非常正面。

列印

支持、反對退聯人數不相上下

本刊的調查顯示,支持與反對退聯的大學生人數同樣非常接近,有兩成受訪者表示贊成退聯,兩成一表示反對,持中立態度的則有五成一。今年二月港大率先發起退聯公投,以二百四十四票些微之差通過退出學聯的方案,投票結果是二千五百二十二票贊成、二千二百七十八票反對及一千二百九十三票棄權,兩者結果也非常相近。

調查中近五成同學對退聯持中立,他們將成為學聯和各退聯關注組未來要拉攏的票源,足以左右各院校公投的結果。
調查中近五成同學對退聯持中立,他們將成為學聯和各退聯關注組未來要拉攏的票源,足以左右各院校公投的結果。

就讀香港大學理學院二年級的吳卓華指學聯不夠透明,制度亦不民主,唯有退出學聯才令港大擁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就讀港大建築學院三年級劉同學卻認為,學聯能成為各大專院校的溝通橋樑,故反對退聯。而港大的工程學院二年級生蔡致軒則認為,學聯在佔領運動中的小失誤可以接受:「整個運動沒有一個主導的團體,全民自發,功不會全在學聯、學民(學民思潮)身上,過也不應把責任全推在他們身上。」另外,有持中立的中大學生認為可再觀察學聯的表現,才決定支不支持退聯。

另外,調查發現雨傘運動後,大學生對學聯的認知依然不足。就學聯內部決策程序和院校代表團的產生辦法,分別有七成四和六成七學生表示頗不認識或十分不認識。

不滿學聯決策制度

學聯在雨傘運動中的行動引來部分同學不滿,其架構和制度上的缺陷,包括決策機制,是同學決意退聯的一大誘因。學聯現時的決策機制是共識制,議案必須由全部院校代表通過,才可以學聯的名義推行;只要有一間院校不同意,議案都不能冠以學聯之名。前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解釋,雖然共識制會令學聯的決策效率降低,但這是為了保障院校學生會的自主,避免少數聲音被忽視。他又指雨傘運動中,學聯的所有共識及重大決策,包括衝入公民廣場、是否與官員對話、對話由誰出席、內容討論甚麼、是否上京、面對清場如何處理等,都是由學聯各院校學生會代表討論出來。

港大退聯關注組的發起人、文學院三年級生吳偉嘉,因曾於一三至一四年度擔任港大學聯代表團觀察員而察覺學聯的問題,他與就讀嶺大社會科學院一年級、為熱血公民成員的嶺大退聯關注組發起人周韋樂都質疑,學聯本是「民陣」及「支聯會」成員,共識制令學聯難於退出這些政治團體。吳偉嘉指當有學生會不滿支聯會或民陣的一些立場時,但同時在學聯內,學生會的政治立場變得模糊。

於中大發起退聯的本土學社代表、中文系四年級生劉穎匡指,學聯最大的問題在於其選舉制度不民主,他比喻它為立法會功能組別。現時只有去屆代表會和現屆院校學生會學聯代表團成員,才能參與學聯周年大會,遴選下一屆學聯幹事。劉穎匡認為只有由所有成員院校的學生一人一票選出秘書長,方可讓他獲得學生直接授權,向學生負責:「有了普選秘書長,他就需要面對同學諮詢。」劉又認為:「一個民主的選舉可以促進學聯其他方面的改革,所以這是第一步,是先決條件。」

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則回應,以一人一票普選秘書長將令其授權或權力比院校學生會更大,變相騎劫了學生會,各院校因而失去自主性。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一九八七年曾任中大學生會會長,後以學聯的中大代表的身份加入學聯,他解釋學聯作為「聯會」的概念,是一個溝通平台而非領導的角色。至於普選秘書長,他認為此舉只會變相令此職直接由學生授權及委任,令秘書長無需再與八大合作及溝通,導致院校自主性更低,帶來的問題只會更複雜。

尚有精彩內容 請轉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