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身份與外來的壓力
雖然常被指派做些立場偏頗的新聞,但為了保持報道的平衡,Kay在街頭訪問時會盡量報道一些支持佔領的聲音。然而,當示威者聽到她所屬的報社後,經常拒絕接受訪問,甚至惡言相向,叫她「走開」,甚至嘲諷她「不如辭職喇」,令她感到無奈:「有時好矛盾,你不想我只報道反對的聲音,但你又不肯接受我訪問,我連做好本分的機會都沒有。」
一位電視台採訪主任也透露,自己經常處於兩難局面。一面是網絡上不絕於耳的批判,說報道太過親建制,有偏幫政府之嫌;另一面是電視台收到的投訴信,九成都反對報道傾向佔中,把違法的佔領美化成一場運動:「我到現在都想不通,有時甚至覺得,被兩邊罵應該比只有一邊罵好吧。」
拂袖而去 還是緊守崗位
與Kay隸屬同一間報社的另一位記者透露,有不少同事經此一役後,均表示「不想再寫」,萌生離職的念頭,甚至有同事想裝病,逃避報道佔領運動。但他自己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辭職不能解決報道偏頗的問題,相反,繼續留下來工作,情況可能會有改善的空間。阿也亦認同這一想法:「可能我還會『頂到』一些事,起碼我寫的內文依然是貼近事實一點。甚至有時候我有可能找到空間,寫一些和報紙立場不一樣的東西。」
面對種種壓力及內心掙扎,Kay與幾位不同報社的行家一同在社交網站建立了一個專頁──「鏡頭以外」,他們匿名在這裡發表一些無法在報社出版的文章,如探討佔領運動是否真正影響商舖生意。她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讓更多人了解真相。同時,這也是Kay和其他記者抒發情感及平衡內心矛盾的方式。
一位電視台的採訪主任認為在處理佔領新聞上,專業和立場不難分開:「例如你是反對佔中的,但你看見警察打人,就應該如實報道。相反,你若是支持佔領者的,但你見到佔領者有不對的行為,也應該報道。」她說可能有前線記者在面對衝突時難以控制情緒,但她更希望自己不知道這些記者的立場,通過相互信任,握緊專業這條線,認真核實報道,對得住自己就可以了。
親泛民報社又如何?
其實在親泛民的報社中,記者亦有類似的不滿。記者阿欣(化名)的報社一向偏於支持佔領運動,有些報道甚至會用過激的字眼,故意把反佔領人士和警察塑造成壞人的形象。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報道曾用「魔警」來形容警察暗角打人事件,她覺得即使有影片作證,作為傳媒也不應用這個字眼。
她還指出,在剪接影片時,報社會把最激動的部分,如藍絲帶打人、警察推撞等畫面剪在一起,刪去其餘部分。她表示,原片中有不少反佔中人士理性討論的畫面,但這些畫面都沒有播出:「有時我會覺得不太公道,其實反佔中的人不全是那麼差。」現在,阿欣已不再像往常一樣觀看自己報社的新聞,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想再看被加工得過剩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