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戰──第三勢力的第一哩路

基進側翼 堅持台獨

大選前約一星期,三位年輕人騎著電單車從高雄駛到台北,為期三天,向古巴革命家哲古華拉的「革命前夕的電單車之旅」致敬。他們來自推動台獨的基進側翼。反兩岸服貿協議的太陽花學運喚醒台灣年輕人的本土意識,也讓活躍於學運的基進側翼進一步壯大。

民進黨在台北的選前造勢晚會。
民進黨在台北的選前造勢晚會。

社民黨、時代力量雖主張台灣是獨立國家,但鮮有在大選提及統獨問題,改談社會正義、資源分配,基進側翼依然故我,明確表明要「清除中國白蟻」,主張更嚴格監管中資企業、確立以台灣本土為定位的歷史教育等。副秘書長何澄輝指,國家定位是台灣最根本的政治問題,而基進側翼與其他新興政黨的最大不同是,他們不迴避這最困難的問題。

不過,隨著中國對台灣媒體的影響日漸加大,標榜台獨的基進側翼亦慢慢從主流媒體中消失。他不平地道:「當我們說要清除中國白蟻,我們的聲音就不見了,我們的候選人都上不了節目,訪談都會突然取消。」

基進側翼與老牌台獨政黨「台聯」結盟,今次共派出17人參選,在激烈競爭下僅得約百分之2.5的政黨票,未能跨過進入立法院的百分之5的門檻。縱然台獨的路難行,何澄輝表明基進側翼會堅持獨有的價值,讓台獨的聲音得以在社會保留。

靠攏民進黨受抨擊

第三勢力在選舉中的表現備受注目,與民進黨的競合關係亦被放大。蔡英文先後為時代力量的黃國昌和洪慈庸站台。兩黨亦在區域立委選舉協調,避免「撞區」。即使選前表明不與民進黨協調的綠社盟,身兼社民黨時任召集人的參選人范雲亦在選戰最後一星期罕有表態支持蔡英文。既是以「超越藍綠」作招徠,卻又靠攏綠營,曖昧不清的關係不免令人質疑他們在民進黨掌政後,能否擔任稱職的反對黨。

林峯正擔心民進黨包袱太多,執政後會偏離民意。
林峯正擔心民進黨包袱太多,執政後會偏離民意。

在爭議聲中與民進黨協調,時代力量的林峯正一句話解釋原因:「要打倒國民黨。」他很清楚這是有改革意識的台灣人的最大訴求。但在國民黨面前,選舉時還未滿一周歲的時代力量,就如站在高牆前的雞蛋。「如果現在要讓國民黨倒,誰可以做到?政治上,我們有民進黨。」時代力量考量過在選舉中以卵擊石的渺小勝算,最終選擇了跟民進黨合作的路線。

林峯正認為開宗明義表態支持蔡英文,是時代力量能得票的其中一個關鍵。但水能載舟,能覆舟,選民亦然。因此他許諾,民進黨執政後,時代力量會跳出選舉時的合作關係,公正地審視民進黨每項施政。「當民進黨裡面有人為了私益,做了錯誤的選擇時,那我們就會跟她競爭,就會批評她。」

資金緊絀 舉步為艱

第三勢力崛起的光環背後,有苦自己知。單單比較民進黨、時代力量和社民黨的總部便高下立見。與擁有整棟競選總部的民進黨截然不同,兩個小黨的總部只藏於不起眼的樓宇中,外牆既沒有亮麗燈牌,內裡亦沒有五花八門的宣傳品。社民黨的呂欣潔感慨道,台灣的選舉是金權選舉,從參選一刻就進入經費的比併。因為一個候選人的保證金是20萬台幣,綠社盟出17個候選人,就要繳340萬台幣,「這個數字對於有財團支撐的政黨來說,根本就是a piece of cake(輕而易舉),但對於我們,是用盡我們每一分力氣去募來的。」

何澄輝指基進側翼亦曾聲援香港的雨傘運動。
何澄輝指基進側翼亦曾聲援香港的雨傘運動。

談到資金匱乏,基進側翼感受最深。因為不甘台灣發展長期重北輕南,資源以台北為中心,基進側翼一反傳統,將總部設於較少傳媒關注、人均收入較低的高雄。臨近大選,當整個台北街頭都充斥著候選人的巨大橫幅,甚至連蔡英文的性取向、兩隻寵物貓也能上新聞頭條時,基進側翼還是擠不進主流媒體的一角版面,更遑論要得到大量支持及資金。

訪問當日,職員匆匆把兩面旗幟送到辦公室,何澄輝笑言,資金少,宣傳旗幟也不敷應用。他又想到了2014年市議員選舉時的窘境:「我們推出4個市議員的參選人,宣傳車也要四人共用一台,早上A跑A區,B就當A的助理,下午B跑B區,A就當B的助理。」

萬事起頭難,民進黨成為今天的執政黨也非一朝一夕的事。第三勢力的路雖波折重重,但總算衝過了第一哩路。然而,在台下看戲,評頭品足總是輕鬆;粉墨登場後,能否在現實與理想間取得平衡,就需要台灣選民的監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