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裝如當初 旗袍變時裝
旗袍,代表了一種古典美,突顯女性婀娜多姿的身型,但現今願意穿著旗袍出外的人寥寥可數。80後本地時裝設計師林春菊,創立了個人品牌「新裝如初」,以中國、環保和工藝的元素設計一系列中式時裝,希望打破華服「不合時宜」的印象,令更多人像從前一樣接受中式時裝,即使穿著旗袍外出,也不會覺得突兀。
林春菊憶述,十年前出任電視台的服裝設計師,讓她有機會首次接觸古裝,認識到中國不同年代的時裝,累積了不少經驗。「後來即使曾為不同品牌設計時裝,但總覺得市場急於追趕潮流,競爭太大,找不到自己的特色。」於是她離開主流市場後,開始喜歡上中式時裝的工藝。
時尚旗袍 顛覆傳統
由2012年起,林春菊先後跟隨三位旗袍師傅學藝,最初需要不停練習基本功。有別西式服裝,設計旗袍不會拿著筆和間尺畫紙樣,而是用棉線直接將粉「彈」在布上,依靠雙眼去量度客人的尺寸。跟從老師傅學藝後,她不斷改良設計,迎合不同顧客的需求。
林春菊的旗袍保留了立領盤紐、收腰、擺側開衩等具標誌性的傳統特徵,但為了方便年輕人穿著逛街、上班,她將旗袍改為後背拉鍊來代替前胸開襟,改短至及膝長度,符合年輕一代的風格,亦適合掛在狹小的衣櫥裏。
「原來中式都可以型格」這個想法驅使林春菊結合中國文化和新式潮流,大膽嘗試不同的用料,其中她的代表作就是利用了回收牛仔布及其他花布拼湊旗袍。她記得當初收到朋友送贈的牛仔布,認為直接扔掉很浪費,便嘗試將這種與傳統拉不上關係的布料設計成中式旗袍,結果洗水後的圖案多變,每件獨一無二的製成品大受歡迎。她指牛仔布在設計前需經過數次洗水,每次的過程花費半小時,待布料晾乾後才可以判斷它的效果:「如果我不滿意,便要繼續重複洗水的過程,所以完成一件牛仔旗袍平均都要用十多個小時。」
由擺攤變實體店 兼教中式裁縫
「每個人的家裡都有一件華服,我便心滿意足。」
新裝如初首間實體店成立前,林春菊拖着裝滿自家品牌旗袍的行李箱,走到本地不同的市集擺攤,觀察客人反應。「當時聽到的評價有好有壞,例如『件旗袍好得意』、『我的身形能穿得下嗎』。」眼看大家對現代版的旗袍深感興趣,她決定開拓旗袍市場,以一年多以來賺得的盈利進駐元創坊。為了維持收支平衡,營運模式一直轉變,由早前開設學校教授中式裁縫班,到現在將工場、學堂和銷售都集中在高山劇場的新店內,成為元創坊外的另一據點。
談起客人,令她最深刻的莫過於一同學習中式裁縫的母子。媽媽想為自己製作一件旗袍,而20多歲的兒子就親手幫忙縫製,在工作室用了近30小時才完成。「你一針一線做過便不會隨便扔掉,你媽媽也一定會珍惜你親手送她的服飾。」林春菊希望通過中式裁縫班,讓大眾明白到由設計至縫製一件衣服其實大有難度,繼而懂得珍惜衣服,減少浪費。
林春菊的旗袍每件1000多元起,價錢按用料和製作時間而定。顧客有興趣的話亦可報名裁縫班親手做旗袍,收費3600元,共六堂,每堂六小時。她同樣沒想過賺大錢,只求收支平衡、得到客人青睞。「每個人的家裡都有一件華服,我便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