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難求 社福機構鬧人手荒

社署學費資助計劃 望吸納人才

食物及衞生局去年六月發表的《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推算物理治療師未來會有人手荒。香港理工大學提供兩年制的物理治療碩士課程,鼓勵更多物理治療師投身非政府機構服務。社會福利署於2012年推出計劃,為修讀此課程的學生提供學費資助,條件是畢業後須到非政府機構工作至少兩年(後改為至少三年)。

梁家銘指在非政府機構工作的好處是工作時間穩定,治療以外的額外工作不算多,但在公營醫院有上級指導,有助增加自己的知識和工作經驗。(利天諾攝)

32歲的梁家銘是該計劃的第二屆學生,畢業於2016年,現於一間社福機構任職二級物理治療師。他所工作的日間復康中心聘有三名物理治療師,主要為痛症及中風病人提供復康治療服務。每天他們要服務50至70名病人,病人數量已遠超社署為機構提供的一筆過撥款下,每日服務20人的目標。服務求過於供,導致治療房爆滿,曾有病人等了整個早上也未能接受治療。

梁家銘以「流水式作業」形容自己的工作,坦言:「有時很想深入處理個案,也沒有這樣的空間。」情況穩定的病人,他只會要求他們流水式地做完整套運動便可回家。梁家銘已於機構工作了兩年,合約將於三月完結,身邊部分同屆同學已考慮在約滿後另謀高就,他仍未決定去向。非政府機構的薪金待遇未必比得上公私營醫院,但好處是工作時間相對穩定。

公營治療師職位 條件吸引助發揮

Peter(化名)在公營醫院任職二級物理治療師兩年。他表示同屆同學大多跟他一樣,畢業後選擇到醫管局轄下的醫院工作。對經驗尚淺的畢業生來說,能見識不同類型的個案十分重要。但非政府機構的服務對象往往較單一(如長者或特殊兒童),並非他們首選。

在公營醫院,Peter得到足夠的技術指導。初入職時,醫院會安排他先處理簡單的個案,其後會講解較複雜的個案所需的專門做法,並給予時間熟習:「最理想的是可以做到一位一級物理治療師帶着一位二級物理治療師。」而非政府機構因為人手緊絀,很多時由一位一級物理治療師負責整所機構的工作,變相沒有督導後輩的空間。另外,公營醫院的晉升階梯明顯,二級物理治療師晉升至一級物理治療師,所需條件為工作五年及擁有物理治療碩士學位。明確的晉升機制亦是吸引他投身公營醫院的原因。

人手短缺影響服務 需妥善分配資源

物理治療起動召集人列明慧指,現時雖然未全面掌握非政府社福機構所面對的物理治療師短缺的問題,但不少同業都反映招聘困難,加上現時沒有物理治療師與病人比例的標準,人手短缺可嚴重影響物理治療服務的質素。

列明慧指,有些非政府機構因人手短缺,需要由一名物理治療師負責幾所院舍的服務。如此工作環境並不適合剛畢業的物理治療師。(李讓隆攝)

她舉例,部分老人院因沒有足夠人手協助長者運動,會用方法「束縛」長者,令他們無法走動:「不走路就無機會跌倒」。如此做法,本末倒置,長遠更會降低長者的活動能力。面對人口老化但服務脫軌的情況,列明慧認為政府必須先增加物理治療學額,以培訓足夠人才填補空缺。同時,政府應牽頭帶動「醫社合作」,擔當起統籌的角色,由醫管局聘請物理治療師再派去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服務,並可彈性調動他們到公營醫院,讓治療師有機會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病人,同時又可解決非政府機構人手短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