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智敏

 

害群之馬 孰不可忍

  大學生語文水平低落、走堂、講粗口、抄功課、玩Happy corner……大學生天之驕子的形象早已蕩然無存,社會對我們的期望一減再減。

  從前大學畢業,意味一個學生擁有良好的語文基礎、獨立的思維、成熟的處事技巧……不出半個世紀,大學生已再沒有質素保證。今天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前要多考一個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確保擁有一定英語水平﹔各大機構招聘員工,要耗用資源設下三至五個關卡,考核求職者的中、英文、推理能力以及社交應對。畢業證書對於僱主來說,僅作參考而已。為甚麼大學畢業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因為部分大學生不爭氣。

  今期《大學線》封面故事是大學生買賣功課市場,成行成市﹔抄功課現象也愈發猖狂。有受訪者表示自己不論功課還是考試,全都是「抄回來」的,但畢業依然順利「過關」,只要做人「醒目」,便能應付將來工作。試問這個拿著畢業證書的大學生,怎能教我們信任﹖

  當今的大學生,將走堂、不做功課,美化為反抗權威﹔行為粗鄙,不由分說把同學雙腳分開撞柱,這叫做「打成一片」﹔不顧高等學府學生身分,粗言穢語,這叫做顛覆既有道德枷鎖……一套又一套被重新詮釋的價值觀,是好是壞留待讀者深思。然而,筆者認為這些行為背後,反映了大學生缺乏責任感、不成熟以及沒有禮貌。

  接受大學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單是為了一紙證書,而是要學做一個品德兼備的人。

  大教育家孔子、蘇格拉底均認為教育能令人分清善惡,實踐「善」的行為。因此,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理應懂得辨別是非,知道甚麼應該做,甚麼不能做。違背良心抄襲功課,為求畢業過關,欺世盜名,還配得上「大學生」之名嗎﹖

  決定報道大學生抄功課拿學位的負面新聞,《大學線》的內心掙扎比誰都大。身為大學生,報道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也要同時承擔。可是,作為傳媒工作者,就要有站出來的勇氣,是其是,非其非。我們目的不是抹黑大學生,務求出位。既然事實果真如此,我們便要讓社會認清這班害群之馬,還眾多自強不息的大學生一個公道。

調查式報道的道德防線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