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計劃
取錄尖子 挽留精英

記者□黃信義 郭浩霖 編輯□黃嘉怡


        本地不少傑出的學生在完成中六課程後都會負笈海外升學,使香港的大學流失不少精英學生。最近,多所大學決定於今年九月開始取錄少數中六「尖子」,入讀三年或四年制的大學課程。那邊廂有關當局高舉挽留精英的目標,謂要跟外國名校競爭頂尖學生﹔這邊廂,一班尖子的個人取捨,除了反映香港與外國大學之間的一場角力外,也反映了本地大學之間的激烈競爭。

期盼越洋 香港只是後備
        拔尖計劃的最終目的是要吸引本地精英留港升學,然而,這批精英卻心儀歐美的名牌大學,他們的取捨顯然是今次計劃成敗的關鍵。就讀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的溫文倩,挾著會考七優的成績,是學校的英文學會主席,更有參加戲劇和音樂的課外活動,正是學校中的「尖子」。在這次計劃中,她報讀了中大與港大的物理學系,但其實,她也早已報讀了美國的麻省理工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參加拔尖計劃的目的,只是以防外國大學不取錄她的時候,可以作為後備。
        熱愛物理的溫文倩,認為香港的研究水平絕對不能媲美外國﹕「外國大學在資源和發展上遠勝香港,若要挽留『尖子』,相信成效很有限。」出身小康之家的她,毋須擔心赴洋留學龐大的學費問題,因此留港升學就成了次選。
        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何文匯也坦言,本地大學要挽留尖子有一定的困難,但他並不認為挽留精英的目標會失敗﹕「上年度約有三百多名獲得七優或以上成績的會考生報讀中大,而今次的計劃,取錄名額只有五十六個,即使有一百人赴洋升學,我們也有把握全數收取成績頂尖、表現突出的學生﹗」

下一頁

各所大學拔尖計劃比較

資源不變 但影響學習氣氛

 


(左起)溫文倩、鍾慧敏、盧佩兒、同時報名參加拔尖計劃。

 


讀書以外,林佩芝(圖右)還參加很多課外活動。圖為她籌劃義工活動時與社區心職員的合照。
(相片由林佩芝提供)

 


拔尖計劃著重成績,沒有陳智強的分兒,但這個另類尖卻早被外國大學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