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十四歲的陸永成,在群育學校當過學生,也曾任教師。他在七八年入讀許仲繩紀念學校念五年級,從一個情緒化﹑經常與老師對抗的學生慢慢變得乖巧,並對群育學校改觀。「學生的數目少,老師們有更多時間照顧我們,師生感情融洽。老師會帶學生遊山玩水﹑釣魚﹑打乒乓球……。」


(照片由盛德中心學校提供)
小學畢業時,陸永成依依不捨許仲繩學校的老師,更親手造了一塊給老師專用來打學生手板的「打手板」給班主任。其後,他順利升讀普通中學。大學畢業後,陸永成矢志回許仲繩任教。為了先見識世面,他先後在男童院及一所文法中學任教,最後回到許仲繩執教鞭。

「回來才知在群育教書不簡單,教了兩個月已被學生氣得要向校長哭訴。但我曾在這裏念書,明白群育學校學生的想法,經歷過他們現在經歷的事情。」

現在已經不在許仲繩學校任教的陸永成相信,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證明群育學校的學生是有希望的,並非如外界想像般無可救藥。

林傳亮是培立學校(群育女校)的教師,曾獲教署頒發的「最佳老師獎」。在當老師之前,林傳亮曾於商業機構任市場行政人員,因受不了「利字當頭」的商業環境而輾轉到培立學校任職教師﹕「代課時已領教過Band 5學生的『厲害』,覺得自己還應付得來,加上從未接觸過特殊學校的學生,便來培立試試。」

培立學校的學生曾叫林傳亮吃過不少苦頭﹕「上課不專心和欠交功課等已是司空見慣,但曾有學生不滿我在課堂上責備她,對我日後的慰問通通報以冷淡的回應,當時真的很『無癮』﹗」但七年的工作令他累積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對於學生,我採取的心態不是『忍』,而是要『原諒』她們。要明白這裏學生的背景較複雜,要懂得在適當時候放下教師的尊嚴,作出適當的讓步,與學生亦師亦友,這樣才能得到她們的信任,打開溝通之門。」




林傳亮獲最佳老師獎。
(王珮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