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柱可以磨成針,運動員也可訓練成鐵人。

只要你嘗試一下,每星期六天不停練習游泳、踏單車、跑步,你就會發覺原來鐵人運動員果然名不虛傳。

記者 羅慧中
編輯 李潔兒

「烈日當空下,既要跑步又要踏單車,汗水也給蒸發了,只剩下一身鹽,感覺可不好受。」二零零零年香港康體發展局(康體局)傑出青少年運動員、十九歲的女鐵人劉卓之苦笑說。

上山下水

「我們會在香港體育學院泳池來回游二十多個塘﹔在大埔西貢練單車七十公里,也會在城門河邊練跑十六公里。」

訓練一種單項運動已經很辛苦,連弱項也要專注,更是難捱。對於游泳技術不精湛的李致和,訓練游泳可說是一件苦差﹕「當你已經很累、呼吸不順、甚至快要抽筋時,教練仍不斷『催谷』,要你游得更快。」

靈活變通

田徑場上有十項全能,都只能在陸地上稱霸。要同時征服水陸兩種運動,恐怕只有三項鐵人。「可以一次過嘗試三種水陸運動,很富挑戰性。」劉卓之及李致和異口同聲說。

香港隊助教溫樹華也同意多元化是三項鐵人最吸引之處。「游泳要有爆炸力、踏單車要懂得運用速度、長跑講求耐力,每個單項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樂趣也較多。」項和項之間的配合更是不可缺少。

「只要身形平均,由八歲至八十歲都可以參加三項鐵人賽。」溫樹華解釋﹕「身形太大會阻礙跑步,太瘦對游泳又不利。」靈活、懂應變更為重要。他笑說﹕「即使遇到昂藏六尺、渾身肌肉的對手,也不用太過擔心,(他的健碩身體)反而是他的弱點呢﹗」

轉項時間定勝負

三項鐵賽的次序先是游泳,再踏單車,最後跑步。由於轉項時間也會計算,轉項的快慢就成為勝負關鍵。

為了加快轉項的時間,運動員會先將單車鞋扣在單車上,又會在單車和泳池旁練習上落的動作,令動作更敏捷,加快轉項的時間。

女運動員在游泳後,可不用換泳衣繼續跑步,男運動員就規定上水後必須穿上衣,所以步驟一定要熟練,必須要在三十秒至一分鐘內完成,李致和就曾在二十秒內完成。

磨出鬥志

「現在我比以前更捱得,更不怕辛苦。」劉卓之憶述一九九八年第一次往新加坡參加三項鐵人比賽的情形,「當日下著傾盤大雨,我的跑鞋不幸被地上的泥濘漿住了,當時我想也不想,立刻脫掉雙鞋,赤腳在公路上跑了十公里。」雖然腳掌佈滿水泡,但她並沒有一句怨言。「比賽時,只是一心想達到目標,完成賽事,連痛楚也忘記。」

香港首席三項鐵人李致和在去年十二月參加「NIKE香港10公里挑戰賽2000」時,就險些因一個過期蛋糕而要退出比賽﹕「起初以為是自己緊張才感到不適,怎知愈跑愈想去洗手間,感到四肢無力。」他憶述當時的情況說﹕「但我沒有想過放棄,忍著肚痛,繼續完成賽事。」但最終都只是拿了第三名。

受傷也是運動員最怕遇到的。有一次,李致和因放鬆運動做得不夠,令左腳裂骨,痛得不能跑步,「當時十分難受,只能看著其他隊友出賽,一直以來的努力好像是白費了,真是不甘心。」

雖然傷勢不輕,李致和仍然堅持獨自練習游泳及單車﹕「我不容許自己的狀態滑落。」兩個月後再次復出,果然贏取了獎牌。

場地不足

憑著出色的國際賽事成績,三項鐵人在一九九七年被康體發展局選為十二個重點發展體育項目之一。「成為重點發展體育項目後,政府支援多了,比賽成績也顯著提高。」溫樹華高興地說。

雖然位列亞洲區前三名,但知名度始終比不上滑浪風帆、足球等運動。「即使在香港的比賽勝出,獎品多只是一些運動禮券,加上比賽多在西貢大尾篤等地方舉行,地點遠、觀眾少。相比在外國比賽時,觀眾在兩旁打氣,氣氛濃厚得多。」李致和說。

而訓練場地不足,仍是主要的發展障礙。「如果泳池可以在田徑場隔鄰,練單車的路線能增多就更好了。」溫樹華無奈地說。■

練習游泳對於李致和來說可說是一件苦差。
香港首席鐵人李致和認為外國比賽的氣氛遠遠比香港濃厚。
返回目錄
按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