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歷史博物館資料所得,香港的燈飾有四十五年歷史,經歷了五代的變遷。
第一代:工展會時代,在木板邊圍上燈泡,掛上大廈外牆﹔
第二代:香港大廈開始有玻璃幕牆,可以做一些簡單圖案吊在大廈外牆上﹔
第三代:用圓圈、三角形代表一個天使,再做支喇叭表達傳福音的意思﹔
第四代:可以用直線、橫線、斜線砌出許多圖案,如聖誕老人、鹿車等﹔
第五代:九七回歸時期開始,運用電腦操控,燈飾可以有光暗、快慢和閃動效果。
聖誕新年燈飾一年只曝光一次,黃劍山卻需要籌備經年,過程絕不馬虎。每年黃劍山會接到二十至三十宗聖誕暨新年燈飾的生意,金額由幾萬至過百萬不等。 老闆和設計師集於一身的黃劍山,在四至五月期間就要開始構思整年的計劃及設計草圖﹔七月和客戶開會發表計劃書﹔八月訂物料﹔ 九月至十月開始施工,用吊船把燈泡掛上大廈外牆﹔十一月底便亮燈﹔一月一日熄燈後,一月三日左右換農曆新年的燈飾﹔過了正月十五便可把燈泡拆除。大概在三月清理好一切後,另一循環又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