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獎 頒獎典禮
電子傳媒(專題組)大獎
呂秉權:
保持中立
做核心的觀察家

呂秉權檔案
-1998年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中文新聞系畢業
-1998年 加入無線電視,出任港聞及中國組高級記者及新聞主播。
-2002年 憑與無線電視突發隊一起採訪及報道的荃灣馬會械劫案,獲得2002年 Asian Television Awards: Best News Programme Runner Up
-2005年 有線電視中國組高級記者
-2007年 有線電視駐上海新聞中心主任


   內地整容物料PAAG不單導致一群女性容貌損毀,更使她們的健康受到永久破壞。面對這群受了傷的女性,呂秉權真誠的態度,打動了她們,衝破了人與人之間、男與女之間的隔膜,使受害者在鏡頭前不作遮掩,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心底話。有線電視中國組高級記者呂秉權,一直堅持以心工作,做好每宗新聞。他多年來的堅持,於今屆「中大新聞獎」得到肯定,成為電子傳媒(專題組)大獎的得主。

奧美定受害者上京申訴
全國約有三十至五十萬人接受過內地整容產品奧美定(含聚丙烯胺水凝膠,英文簡稱PAAG)整形手術,整形的部位包括胸部、鼻子等。自奧美定被揭發對人體有害後,中國藥監局對產品進行聽證會,來自全國各地約三十名受害者,湧到北京申訴,這些受害者大多因為PAAG的有害物料融解到人體各組織,以致失明及要切除乳房。
呂秉權走訪這宗新聞時,從事件背後看到勇氣、道德和風骨:「一群有良心的醫生,秉持道德原則,抵受金錢的誘惑,堅拒使用奧美定;一群維權律師,挺身而出,集結受害人的力量,協助他們追討賠償。」因此,他自覺作為一個記者,更要做好這宗新聞:「我覺得需要付出自己的力量,發揮記者應有的角色。」

用心打動受害女性
呂秉權在訪問那群受害女性前,已與她們見面、溝通過多次。他表示,受害人雖不太想提起那事件,但她們又很想讓人知道,以得到別人的幫助:「關鍵是能否打動她們,我不想她們受傷之後再受到傷害,所以我不是只為了採訪,我是抱著理解、關懷、以人為本的態度去完成採訪。」他說:「記者不可視採訪為一個任務,要深入事件當中,保持中立,做一個核心的觀察家。」
在其得獎作品「切胸之痛」中,從背景音樂到畫面均首尾呼應,為了使報道更吸引,他花上不少心思,他解釋,電視新聞既然有影畫和聲音兩個元素,就應被充分運用,發揮威力,清楚把訊息傳遞給觀眾:「若是平鋪直敘,寫得好『悶蛋』,自己會過意不去。」



呂秉權於北京採訪時,與當地武警部隊同桌吃飯。

中國社會 香港記者
自零五年加入有線,呂秉權一直負責採訪中國新聞。駐守內地,讓他看到中國社會的進步,也看到社會各階層的距離被拉闊:「每日在大城市所見到的是推陳出新的政策、財金官員的智慧,但同時社會的不平等也擴大了。」痛心之餘,他認為最重要是如何拉近上下層之間的距離,記者在此應出一分力。
  呂秉權在內地接觸過很多悲慘的故事、面對過很多眼淚。他形容這些採訪經歷為「對生命、人性的一種震撼」。「這些活生生的呼喚,像是叫我,作為記者,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認為香港的記者,相較國內傳媒,能以較獨立的身分、批判的角度,去推動社會某方面的進步,而這也推動他在新聞業內繼續努力:「這使我更要繼續在新聞業中發聲。」

獎項:努力的肯定
從港聞轉型至專題採訪,他形容自己是廚師,從煮快餐轉至煮西餐,技巧、選材未算拿╴面o最好。因此,能夠於專題組中獲獎,他很高興,這意味自己在作品中所放的心機與努力得到肯定。


評判之言

- 《明報》總編輯張健波:「我對呂秉權印象最深,幾個作品都拍得很好,報道水準穩定,持續高質素。」

- 《信報》總編輯陳景祥:「呂秉權屬年輕一代的進取型,表達能力不錯,表現有自信,在年輕一代記者中比較突出。」

-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系主任黃煜:「這個報道不易做,整形手術問題比較嚴重,講故事的方法很優秀,拍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