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獎 頒獎典禮
文字傳媒(專題組)優異獎
陳沛敏
走訪亞洲新視野


陳沛敏檔案
-1992年 中大工商管理學院畢業
-1992年 《資本》雜誌月刊記者
-1993年 《星島日報》港聞版記者
-1996年至今 《蘋果日報》港聞版高級記者,後晉升為副採訪主任。
-2007年 獲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本地記者獎」


  隨著互聯網愈來愈發達,香港讀者已經較以前更為容易接觸外國資訊,而在全球化的推動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作為一個報道國際新聞的本地記者,拉近讀者與國際新聞的距離,是陳沛敏的目標。

  這兩年來她先後走訪緬甸、日本、台灣及北韓,撰寫了得獎的「亞洲系列」報道:反對派及流亡人士對緬甸民主運動的看法、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專訪台灣倒扁運動的施明德以及北韓經濟特區情況等。

走訪緬甸最困難
  在「亞洲系列」中,她認為走訪緬甸是最困難的,因為當地政府甚少向記者發出簽證,所以她要以旅遊簽證的身分前往緬甸,採訪時也要格外留神。
  「出發前既擔心會否被軍人發現,怕被他們拘捕。到達緬甸後又在想:會否找不到受訪者呢?找不到又怎麼辦呢?」雖然她每次出國採訪前,都會做足資料搜集,但由於緬甸是一個資訊較封閉的國家,因此前往當地採訪,仍有很多未知之數。

  相比之下,由於得到南韓官方機構的幫助,她採訪另一個極權國家──北韓,所面對的問題就較少:「那次能夠到北韓採訪,真的很幸運;因為北韓的經濟區不一定會允許外國人參觀,採訪期間,北韓局勢雖然開始緩和,但仍不清楚當地政府的態度。」雖然未能如願參觀經濟區的所有地區,而當地政府對採訪活動也有不少限制,但她已經對是次採訪感到很滿意:「能採訪到的,已經比想像中的多」。

獨立思考 不斷創新
  記者生涯踏入第十五個年頭的陳沛敏,她在大學雖然並非主修新聞及傳播系,但在學期間一直有參與大學學生報的工作。對於非新聞系的畢業生擔任記者及主播,陳沛敏認為,一般大學教育已能培訓出一個成功的記者:「大學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批判能力,這正是記者所需要的。」

  雖然在傳媒界工作十多年,累積了豐富的採訪經驗,但她認為有時候資歷深,做事反而會更因循苟且:「特別是我們這些做了多年的記者,很容易因為做得太多同類的新聞,變得習以為常,有了既定的看法。」

對於奪得「中大新聞獎」,陳沛敏表示十分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因為獎項鼓勵她繼續努力地忠於事實報道:「以往雖然報道了一些新聞,卻不知道其他人對這些報道的看法,這次獲獎是肯定了我的工作,讓我知道怎樣繼續寫好每一篇報道。」


評判之言

-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陳沛敏的文字非常好,主題清晰。」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在極權國家採訪的難度很高,成果令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