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庇護者豬欄為家

租客安全意識低 防火設備簡陋

不過對現在的Mohamed來說,居住地是否前豬場已經不重要,因為他的房間已在一月大火時被燒毀了。他憶述火災當天,朋友所住的單位首先起火,其後火勢蔓延至五個相連單位。所幸的是,六名租客都沒有被燒傷,但電器、毛毯等均被燒毀。現時業主正重修房屋,在這期間,他只好每晚到不同朋友家借宿。他指出,由於ISS只能提供約一千元租金資助,而村內只剩下月租三千多元的房屋,所以相信ISS暫時無法安排他遷往新單位。

Milan以筷子協助通電。 屋內佈滿撿拾回來的家電。

面對火災隱憂,不少尋求庇護者也表示擔心,卻認為災禍無可避免。尼泊爾裔尋求庇護者Milan曾居於去年十一月初發生火災的田心新村南山園附近,豈料搬到福亨村後,相隔不足兩米的相鄰單位又發生火災。接連面臨火災威脅,Milan擔心悲劇下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雖然擔心安全問題,但不少尋求庇護者卻缺乏安全用電的知識。現場所見,Milan與鄰居將洗衣機的兩條電線接駁至三腳插頭內,更用筷子放進剩下的插位。此舉隨時導致漏電,十分危險。該出租單位的業主陳先生表示擔心發生火災,故已購買滅火筒供租客使用。不過亦有業主表示不擔心發生火災,田心新村業主盧太表示有安裝滅火的水喉,不過她認為:「他們(南亞裔人士)用電量不多,應該不會這麼容易出事。」

零收入來源 只能滿足於現狀

面對惡劣環境,尋求庇護者只能接受。除了ISS安排的房屋及提供的生活必需品外,尋求庇護者幾乎一無所有。同樣來自斯里蘭卡的Briyantha認為自己雖在起居飲食上並不匱乏,但仍覺得生活上有所不足。「我也不想向別人要求幫助,因為我們一樣都是人,是平等的。要是我在香港有工作,我就不用向別人求取。」但香港於二零零九年修例,禁止持行街紙的尋求庇護者在港工作,所以這些難民的生活只能夠依靠援助機構提供的基本生活所需,其餘用品如電器及衣服均需由他人捐助或拾荒而來,更遑論改善生活環境。來自印度的Subramaniyan Anbalagan直言,「我在印度的房子比現居單位環境好。但比起沒有屋住,我對現在的環境已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