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重疊倍辛苦
記者:方東昇 鄧雪玲
編輯:簡潤屏 何曙禧
學生身分教他們有別於職業運動員﹐運動員身分卻令他們
的校園生活與別不同。學界精英運動員就活在這麼一個不一樣的
世界。
成功背後付代價
正當其他人好夢正酣﹐香港游泳代表隊成員彭蘊瑤已身在
灣仔泳池練早水﹐那管是教人打顫的寒冬。七時許她便趕返學校
上課﹐空堂又必須完成家課及盡量休息﹐因為放學後將是另一段
訓練的開始─「練水」、跑步、體能鍛練都包括在訓練餐單內。短跑好手鄧漢昇也明白勝利必須付出代價。他每天要花上
三、四小時練跑﹐學業被迫放在次要位置﹐連一些休息時間也得
放棄。而兩度成為香港青年組網球代表的鍾聲福也有同感。中四
、中五時﹐他除了主項網球之外﹐更要兼顧足球、羽毛球、越野
賽和田徑﹐不單練習艱苦﹐精神壓力也很大。回憶童年﹐自幼習球的鍾聲福感到若有所失。「我的童年
不像其他人般多姿多采﹐我只有網球場。」他帶點感觸地說﹕「同學們有的玩意﹐我沒有﹔別人作文
時可以記下一家外出遊玩的經歷﹐我不能﹔請朋友回家慶祝生日
﹐我也未試過。我的童年朋友並不多。經年累月地刻苦訓練﹐再優秀的運動員也有軟弱的時候。
彭蘊瑤表示﹐運動員不可能永遠都保持最佳狀態﹐在低潮時她確
曾想過退出泳壇。然而﹐把她留在泳界的﹐除了是個人對游泳的
熱愛之外﹐還有泳會的教練樊偉添所給予的支持。賽前教練例必和彭蘊瑤通電話﹐教授戰略並予鼓勵﹐特別
在狀態欠佳時協助她重拾自信﹐加強心理素質。現在﹐無論泳池
內外的開心或是不快經歷﹐她都會和這位亦師亦友亦「契爺」的
樊教練分享。習球多年的鍾聲福說﹐長期參與同一項運動難免會失去新
鮮感﹐所以他曾打算中斷練習﹐但因難捨對網球多年的感情而打
消了掛拍的念頭。
初嘗「包尾」的滋味父母百分百支持
比賽失敗的挫折感﹐同樣教人百般滋味在心頭。兩年前的
亞洲青年田徑賽令鄧漢昇體會深刻。「由於初登大場面﹐壓力衝著我而來﹐我緊張得不敢出場
。」結果「昇仔」初嘗「包尾」滋味。「被同齡對手拋離﹐我有
種羞恥的感覺。」不過失敗並未擊倒他﹐反而激發他繼續苦練。在往後的東
亞田徑賽和埠際田徑賽﹐他終於一雪前恥﹐屢刷新紀錄﹐更成為
應屆田徑總會最佳青年運動員以及歐米茄香港學界最佳男運動員。
學校生活方面﹐三人都不約而同表示校方向來注重體育﹐
因此一直支持他們﹐偶然遇上和賽事有時間衝突的小測驗皆可酌
情豁免。彭蘊瑤表示﹐校內低年級同學有時會纏著她索取簽名﹐令
她又驚又喜。她也經常與學妹聊天﹐「擁躉」們可樂上半天呢﹗
至於同班同學﹐她坦言因為課餘要練習關係﹐難免接觸較少﹐反
而隊友成為她的良伴。鍾聲福和鄧漢昇認為與同學相處時間較短無礙彼此的溝通
,大家都很熟絡﹐在學業及其他方面都互相扶持。至於家庭生活方面﹐鄧漢昇和彭蘊瑤認為雖然和家人共聚
時間不多﹐但並未影響彼此關係﹐父母都很關心他們的練習及比
賽情況。「昇仔」母親更全力支持他暫且擱置學業﹐專心在田徑方
面發展﹐同時叮囑他要輯錄比賽的剪報﹐留作紀念及翻查之用。那邊廂以運動為先﹐這邊廂的鍾聲福卻有另一個選擇。
練球讀書需兼顧
他的決定多少受到家庭因素影響。「父母很支持我打網球﹐
也希望我打得好﹐ 不過有一個原則──我一定要唸完大學。」
原來鍾的雙親是來自中國的印尼華僑﹐由於當年內地只有
百分之一的華僑子女可進入大學﹐為讓下一代有機會接受高水平
的教育﹐他的父母毅然放棄較佳的工作機會﹐舉家移民香港﹐正
是這個背景﹐他自幼被灌輸學業為重的觀念。
現在鍾聲福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他考獲港大體育獎學金﹐
順利修讀法律系。該項獎學金特別為那些在學業和運動兩方面有
優秀表現的年輕運動員而設。能夠在芸芸體育精英中脫穎而出﹐
他認為是由於自己的學業成績較佳。
目標更上一層樓
對於現處於運動黃金年齡的同學﹐將來又有什麼打算呢﹖
現在保持百米蛙泳紀錄的彭蘊瑤仍會把握運動生涯的每一刻﹐嘗
試衝擊紀錄﹐再創高峰。奧運賽後她依然要馬不停蹄﹐目標直指
香港分齡游泳錦標和世界盃短池泳賽。這小妮子更盼望自己長高
些﹐因為大部分外國選手都比她高一個頭呢﹗人望高處﹐十八歲的鄧漢昇同樣不滿足於目前所擁有的一
切。為向田徑總會及自己交代﹐「昇仔」表示會好好珍惜每次參
賽機會﹐壓力多大也不輕言放棄。「昇仔」相信他的田徑生涯雖然只能持續至二十多歲﹐但
那份全力以赴、永不言敗的精神將會延續一生。展望將來﹐他希
望到外國修讀教練課程﹐日後返港培育新秀。而鍾聲福就期待能替港大贏取大專盃網球賽。他認為本港
網球水平不高﹐職業球員前途有限﹐因此他只會視打網球為興
趣。無論將來是否從事法律行業﹐鍾聲福盼望透過法律系的專業
訓練能提高自己的分析及表達能力。訪問中﹐鍾聲福不斷強調自己的正職是學生﹐如果因為打
網球而影響成績﹐他會毫不猶豫的忍痛割愛﹐以學業為重。抉擇或許不同﹐但到底也是屬於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