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賺錢迫員工加班

            會計師行的收入是視乎工作訂單(Job-based)的數量而定,而每張訂單的預算金額則按工作時數計算,換言之若花較長時間完成一張訂單,客人便需付較多費用。為了吸引客戶,會計公司刻意調低預算,減少該訂單的工作時數。

            例如原本需要四小時才可完成的工作,公司卻在訂單上聲稱只需用兩小時完成,員工工作時間倍增,以致不能準時下班,被迫加班,但由於工作按訂單計算,又難以向公司申請加班補薪。在羅兵咸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工作的阿程(化名)說:「上司為了爭取表現,會調低預算,令工作時數與工作量失衡。」

            同樣在羅兵咸永道工作的阿祥(化名)憶述,零八年往內地工幹時便因預算太低,無法如期完成工作。他眼泛淚光地說:「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每晚做到凌晨二時,朝早九時又要開工,坐飛機時仍要做!」他回程抵達香港機場時,工作還未完成,上級要求他留在機場把工作全部辦妥,方可離開。於是,他要在機場的咖啡店再做六、七個小時,最後只是因為要趕尾班車,上級才讓他離開。

每天做十五小時 時薪只有廿一元

            超時工作在行內十分普遍,小嘉(化名)在德勤(Deloitte)工作了一年多,曾連續四個多月超時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小時,凌晨二、三時左右才可回家。甚至星期六、日都要返公司,所謂放假,也要工作,完全沒有休息時間。

            她說,曾經有行家在工作期間暈倒入院,診斷後證實是疲勞過度,醫生勸他要有充足休息。可是他卻第一時間回到公司,把工作拿回家繼續做,因為每人有特定的工作,別人難以替代,休息只會換來公司的損失,最終連累自己的收入減少。

            對小嘉而言,除了擔心健康,更怕影響人生大事:「女人很易捱殘,沒有時間拍拖,很怕以後『嫁唔出』。」

            長期超時工作令健康受損,部分受訪者表示,知道公司內部經常有人入院,甚至曾有人嚴重至哮喘病發、流產和割掉半個腎,但因未有足夠證據支持這與超時工作有關,無法申請賠償。

            外人認為他們薪酬豐厚,工作量多實是無可厚非。但以小嘉為例,她零八年入職,起薪點約一萬二千元,每天工作十五小時,扣除無薪假四天的薪水,每月只實收一萬零四百元,時薪大約只有二十一元。

強迫放無薪假期、升職凍薪

            為節省成本,去年起四大會計師行有不明文的無薪假期規定,雖名為「假期」,但其實仍要工作。德勤及羅兵咸永道本來分別有每月四日及每年十五日的無薪假,都分別於去年十二月及九月取消。而安永(Ernst & Young)及畢馬威(KPMG)則仍要求僱員一年多放四十天假,薪金以兩折計算。

            此外,僱主還故意要求員工「放病假」,減少訂單所需的工作時數。阿程就曾受管理層指示「放病假」,但仍須在家工作。

            在去年的表現評估後,大部分中下層審計師(Auitor)縱使升職,薪酬都只象徵式上調數百元,有些甚至沒有任何加幅。阿程是高級審計員,現時薪酬約為二萬三千元,較以往同級薪酬的三萬至三萬七千元,大減超過三成。

            阿程表示,不少同部門的員工都對象徵式加薪感到非常不滿:「當日收到消息,同一部門的幾十人非常不滿,衝入Admin房(行政部),要求見老闆,最後老闆只是敷衍地說經濟不景,要共渡時艱!」這一次已是他們最大規模的抗爭。

捱三年轉職 只為「似返個人」

            不少初入職員工期望,繼續在四大行累積三年工作經驗,取得會計專業資格後,便可享有高薪厚職,或者另謀高就,從此告別艱辛歲月。

            於畢馬威工作了三年的Hermas(化名),取得會計師專業資格(CPA)後,在去年四月開始另覓新工作,但在招聘廣告看到的,薪酬與在四大行工作時分別不大,約為二萬多元,但對Hermas而言,還很有吸引力:「一般尋找的都是在商業機構工作,例如是財務會計或是內部審計,其後的薪酬和晉升機會,的確較四大行少,但至少似返個人。」

            Hermas續指,不少相關工作強調會優先聘用有四大行或大公司工作經驗的員工,四大行在行內獨大,苦無出路下,員工為保飯碗只能啞忍,面對辛勞工作、甚至不合理的壓榨,還是敢怒不敢言。

            對於員工的工作情況,羅兵咸永道及德勤均表示不作回應,而另外兩大會計師行亦沒有回覆。

金融海嘯 衝擊四大行

            現任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陳茂波指出,會計公司在九七年金融風暴時大幅裁員,到其後經濟好轉,公司又聘請不到具相同經驗的人,就會出現人才斷層,增加會計師的工作壓力。

            前立法會會計界議員譚香文表示,會計從業員工時過長的問題,於金融海嘯後更為嚴重。她續說,公司申請首次公開招股是會計界利潤最高的項目,但近兩年新股上市的數量明顯減少,收入驟減,僱主唯有將壓力轉嫁在僱員身上。若要不裁員,只好變相減人工,於是出現無薪假期、甚至無薪工作。

            此外,四大行原本能在內地市場分一杯羹,但中央政府不希望四大行獨霸內地市場,刻意輔助許多內地中小型會計師行合併,與四大行抗衡。四大行的盈利空間進一步縮窄,僱主只好向員工「開刀」。

「公會」偏幫僱主

            在羅兵咸永道工作的阿程說,會計界只有「公會」沒有「工會」,沒有人為他們發聲。

            香港會計師公會,是本港唯一法定專業會計師註冊組織,亦是行內最大型、最為人熟悉的機構。為了取得專業資格,會計師一般會加入香港會計師公會,因其與外國會計組織有密切聯繫,認受性較高。但由於成員必須是有三年以上經驗及已考牌的執業會計師,理事多是大行合伙人,故公會經常被指偏幫僱主。譚香文指,香港會計師公會處理的事務,不包括為基層僱員爭取權益,公會的立場顯而易見。

            該會網站十月份的學生通訊中轉載了一篇文章,引述業內僱主、會計師、人事專家及心理學家的建議,闡述在經濟不景下員工該如何自處。文章提到會計師「不要期望加薪和獎金,因為你有工作已經很幸運」、「認同無薪假期,因為此制度能讓每個人留下,也可讓你休息」、「學會在緊絀的預算下完成任務」等。這些句子被指責言辭苛刻及偏幫僱主,引來極大迴響,有關文章在討論區轉載,

            隨即成為討論熱話。公會的副傳訊總監杜幼儀曾解釋說,她個人認為文章內容是希望調校學生的心理期望,令他們對行業不抱太大要求。

「工會」成立 步步為營

            現時唯一的會計界工會為工聯會屬下的香港會計業總工會,於零九年一月成立。會長陳慶生在籌備成立工會時,遇到不少困難,工會現時只有約二百名會員,對於九萬名的會計從業員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陳慶生解釋︰「會計是比較特殊的行業,如過分激進,會得不到保守和低調的會計師支持。」

            陳慶生續說,工會堅決反對無薪假期等剝削措施,但在未有理據和充分了解情況且未有投訴個案前,不會採取抗爭和其他敵對措施,他說:「幾間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市場上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們必須步步為營。」

            記者訪問了十六位會計師,他們均表示從未聽聞該工會,他們對工會發揮的作用亦相當懷疑,歸因於缺乏同業支持。會計業流失率很高,員工寧願忍耐三年後轉職,也不願組織或加入工會。譚香文說,曾有會計師向她表示:「僱員會怕得不到老闆的推薦信,影響前途而不敢加入工會。」失去動員能力,工會與僱主抗爭,議價能力無疑大幅削弱。

節錄自香港會計師公會給學生會員的信

《在經濟不景下自處》"Coping with the Downturn"
Don’t expect a raise or a bonus—you’re lucky to have a job.
不要期望加薪和獎金,因為你有工作已經很幸運。
If you survive a lay-off expect to feel “survivor”guilt but don’t dwell on it because you could easily be next.
能於公司裁員中倖存,你應該感到一種「生存者的內疚」,但別想太多,否則你很可能是下一個。
Remember all those colleagues who lost their jobs to help you through the long work hours.
想想那些失去了工作的同事,你便能熬過漫長的工作時間。
Expect to take unpaid leave—this is a profession-wide trend anyway.
有接受無薪假期的心理準備,無論如何這是在專業中盛行的趨勢。
Appreciate unpaid leave because it allows everyone to stay in the game and it gives you time to take a break.
你應該欣賞無薪假期制度,因為它能讓每個人留低,你也有時間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