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苑姍 葉秀芬

編輯‧許靜娜

攝影‧黎苑姍 葉秀芬 許靜娜

 


政改諮詢方案即將於十二月出爐,惟五區總辭的實踐方法似乎尚未有定論。本刊於十月在九所大學進行有關五區總辭的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受訪大學生從未聽聞五區總辭,對方案完全不認識。部分大學生對總辭提出不少疑慮,有指此方法非爭取普選的理想途徑,加上泛民不團結,為實行總辭增添更多變數。

數據分析一﹕普遍缺乏認識

六成四受訪者表示「從未聽聞」五區總辭(圖表1),六成二表示對五區總辭「完全不認識」(圖表2)。在不肯定會否投票予泛民的受訪選民中,有九成二表示原因是不明白五區總辭(圖表8)。結果反映了普遍大學生對總辭缺乏認識,而這種認知上的不足將會左右他們投票的決定,泛民可能會因此損失部分選票。

數據分析二﹕五區總辭非合適方法

四成六受訪者認為五區總辭不是一個爭取普選的合適方法,比認為合適的多一倍(圖表3)。不會投票予泛民的受訪選民中,有五成表示,原因是覺得五區總辭並非合適的方法爭取普選(圖表7)。

數據分析三﹕「變相公投」效用成疑

四百九十二名受訪者中,六成六屬登記選民,當中有五成五表示會投票(圖表4),但只有兩成六會投給泛民(圖表5),而為支持二零一二年雙普選而投票的僅得三十七人(圖表6);五成三尚未肯定會否投給泛民,當中有九成要考慮泛民的參選人選方能決定(圖表8)。






 

六成四受訪大學生從未聽聞五區總辭

部分泛民成員欲借五區總辭補選發動全民公投,必須要市民響應,才能發揮對政府施壓的目的。然而,就本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四百九十二名受訪大學生中,六成四人表示從未聽聞五區總辭;對於五區總辭的運作方法,六成二人也表示「完全不認識」,「頗有認識」和「非常認識」的僅佔共百分之八。不少受訪大學生聽到「五區總辭」後即顯得一臉茫然,尷尬地表示全不知情,反問訪問員:「是甚麼來的?」

有議員和學生指這結果主要因大學生對政治冷感所致,但青協轄下的領袖組織香港200會會長,就讀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學系二年級生王志浩認為,若連作為知識分子的大學生都未曾聽聞五區總辭,普羅大眾對此議題的認識自然更少。他又指泛民遲遲未決定會否實行五區總辭,市民對其缺乏認識亦屬正常。
香港學術文化組織Roundtable研究員,剛畢業於香港大學政治和語言學系的吳淦濠補充:「香港人對於還未迫在眉睫的問題,不會多加理會。」



 

爭取普選 五區總辭非合適方法

受訪大學生中有四成六人認為,五區總辭不是爭取普選的合適方法。即使五區總辭能夠成事,只有五成半人會投票,當中有二成一人表示不會投票予泛民,而最主要的原因,乃他們覺得這並非一個合適的方法去爭取普選。

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二年級的黃承業認為,不應視補選為公投,選舉的意義在於選民投票選出一位能夠代表自己權益的議員進入議會,而不能夠用普選這個單一議題詮釋市民的意願。若候選人和他關心的其他權益有衝突,即使選民投票予非泛民的候選人,也不等於他們反對普選。他直言五區總辭是一場賭博:「萬一泛民輸了一席或兩席,或是比當初的得票率更低,是不是表示市民不支持雙普選?泛民會很尷尬,難以自圓其說。」

吳淦濠亦質疑五區總辭策略的成效,即使總辭後泛民全數議員成功重返議會,證明了市民支持普選:「但如果北京不理,曾蔭權不理,林瑞麟不理,那怎麼辦?下一步該如何?」他認為,香港民主發展已來到「樽頸位」,只能視五區總辭為一個新衝擊,為長遠的民主運動提供新方向。


 

投票時首要考慮人選 不足一成為支持雙普選投票

受訪者中六成六屬登記選民,當中有五成半人經訪問員解釋何謂五區總辭後,表示若總辭成事會投票,但會投予泛民的只有兩成六,為支持二零一二年雙普選而投票的僅得三十七人。調查更發現,未能肯定會否投予泛民的佔五成三,不肯定的原因,九成視乎人選,一成八視乎其政黨。

黃承業表示自己會去投票,但會考慮出選的議員日後會否為他爭取權益,未必一定投票給泛民,畢竟議員除了爭取普選,也需處理其他議題,所以他擔心總辭假若成事,泛民恐難以取回足夠的票數:「假如黃毓民出選西九,本來投馮檢基、毛孟靜的票會不會純為爭取普選而轉投給他?」


 

泛民未達共識   總辭方案欠公眾支持

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四年級,曾於報章撰文評論五區總辭的區諾軒表示支持方案,他指香港爭取民主普選二十多年,可是政府對市民的訴求不太理會,要打破只等不做的「守勢」,應以五區總辭向政府及中央表達民意,增添議價籌碼:「若不積極爭取,反對勢力將會被陰乾。」但他坦言,五區總辭的策略有待改善,目前泛民在缺乏溝通下推出方案,黨派間不知道對方的意向,他認為泛民需要一起商討如何實行方案,若各黨派能夠達成共識,再向市民清楚解釋,效果一定更佳。

王志浩也指出,五區總辭成功與否在於泛民的協調,要商討政綱以及誰人辭職、參加補選。他認為目前泛民各黨派提出不同的意見去微調方案,是個別黨派在爭取利益,要統一方向有一定難度:「以上屆立法會選舉為例,泛民各黨派間互相攻擊,增添了合作的顧慮!」


 


黃毓民:五區總辭首要泛民建立共識

最先提出五區總辭的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回應,補選的候選人並非重點:「若果毛孟靜出來選,我黃毓民也會出來為她站台,因為我們的論點是非常清晰的,市民若支持民主,就會投票!」

他認同總辭的第一步是要泛民建立共識:「辭職的時機、議題、人選都可以讓步,社民連只是拋出一個議題讓大家討論。」他認為若泛民能夠團結一致,承認過去二十年來爭取民主沒有結果,現在無路可走,要推行五區總辭,令整個社會都能清楚明白「變相公投」這個策略,泛民主派的支持者自然會歸隊。


 

余若薇:難道市民不認識,我們就不做嗎?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也重申,有別於社民連的「變相公投」,公民黨的目標是爭取普選路線圖,而五區總辭是邀請市民授權表態支持普選的方法:「我們試過絕食、跳海、遊行、撐傘,但政府都不理會,市民需要站出來清楚告訴政府他們的意願。」

對於本刊的調查結果反映大學生對五區總辭的認知及支持欠奉,她指出泛民於零三年初反對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時,也缺乏民意支持。但從政者不應該只做市民認識的事,而有責任做應做的事:「市民不明白就要多解釋,直到他們清楚為止!」



 

考慮總辭的代價 何俊仁:我擔心輸

泛民之中,只有民主黨遲遲未對總辭方案表態,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要考慮總辭的代價。他以新加坡的社會黨在六十年代退出議會為例,擔心泛民退出議會,會令議會的聲音單一,不利未來的民主運動:「雖然泛民於議會是少數,但我們在議會仍有制衡的作用。」何俊仁又直言,社民連提出五區總辭是一廂情願的做法,民眾的支持基礎必未如他們想像般強。他指民主黨並不會接受由其他泛民黨派商議出來的方案:「公民黨的廿三總辭不用考慮,因為離開議會一年會為組織帶來重大損失!」




 

學者:未對話先公投  無助建互信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對五區總辭有保留,一切都要待政改方案出爐才可定奪。但他認為泛民尚未與中央對話,便先談論拉倒後的公投,實無助建立彼此的互信:「泛民若要與中央討論普選問題,應以『engagement』(參與)的方式,避免觸及中央底線,而非『confrontation』(對抗)。」他解釋,泛民現在沒有足夠實力去威逼中央,而逼得太緊也未必會令中央就範:「你愈硬,中央的即時反應愈硬。」

 


 

何謂「五區總辭」?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二零零七年否決於二零一二年實行雙普選,但可於二零一七年普選特首,二零二零年普選立法會。這決定引起泛民主派不滿,社民連於今年七月首先提出五區總辭,若本年年底的政改諮詢方案,一如以往沒有明確的普選路線圖和時間表,便於全港五個選區各挑選一位現任立法會泛民議員辭職,令各選區須於同一時間進行補選,補選變為「變相公投」,讓市民表達爭取雙普選的意向及決心。泛民主派會提出一個內容關於二零一二年雙普選的政綱,選民投票予泛民主派,等同支持雙普選。若泛民能重奪三至五個席位,便可以民意向特區政府和中央施壓。

公民黨則提出「先談判、後補選、再總辭」的方案,若曾蔭權在一年內仍未提出及落實普選路線圖,全體民主派議員將於二零一一年七月一日總辭,並不會參加補選,而特首曾蔭權亦要因未能履行零七年的選舉承諾,引咎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