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黃碧瑤 記者■袁敏翹 陳淑欣 梁瑋琳

自製「港股直通車」 內地生也炒股
大學投資學會 發展蓬勃
學生躊躇滿志 專家學者未表贊同


中大經濟系三年級的張偉侖除了炒窩
輪外,更懂得利用恆指認沽證對沖平
衡風險。(袁敏翹攝)


中大學生參加投資講座的情況。(袁敏翹攝)


來自上海,人稱「美女股神」的王雅媛,認為香港市場比內地開放,且國際資金充裕,吸引了身邊不少內地生來港炒股。(陳淑欣攝)

自製「港股直通車」 內地生也炒股

  從上海來港,現就讀中大工商管理課程四年級的王雅媛,去年參加了「中港大專模擬投資比賽」,成功於短時間內將一百萬元資本增值至二千萬元,贏得冠軍,人稱「美女股神」。她自大二開始買賣股票,資金來自父母:「他們給我打本投資,至今我投放了六位數字的資金,回報率有一倍多。」她表示有很多內地生帶著家裡的錢來香港買股票:「我想他們都有幾十萬元的,現在中國是負利率年代,錢放在銀行不保值,倒不如拿來香港投資。」
??? ??
   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會計系三年級的內地生王同學在一年級時已開始買股票:「家裡給了我一、兩萬元投資,現在賺了十二、三萬。」他表示只會買中資股,不買港股,因為他比較了解內地的市場:「我想我身邊大約有兩成內地生買股票,家裡不用我們賺錢養家,我們投資只是為了累積經驗,不為賺錢。」



       大學投資學會 發展蓬勃

  有鑑於大學生對財經知識的需求愈來愈大,大學投資學會乘勢崛起。香港中文大學投資學會主席黃智華表示,學會總人數達一千八百人,每年平均有六百名新會員,七成會員來自工商管理學院,活躍的會員也不限於讀商科的同學:「今年及去年都有個好活躍的會員,他是個醫科生,我也觀察到有不少工程系和護理系的同學參加學會活動,可見對投資有興趣的人來自不同學系。」學會不時開辦投資講座,甚至舉辦導師計劃,讓會員於在學期間能接觸到銀行界、證券行的高層,有關活動已出現超額報名的情況。

   香港浸會大學更設有一個投資基金,讓同學用真金白銀投資。去年東亞銀行捐了九十萬元給浸會大學,希望同學能用學到的知識去嘗試實戰投資,訓練心理質素。由去年至今,這筆基金已升至一百三十萬元。同學只需報名及交出一份詳盡的投資報告,便有機會動用這基金來投資。



       學生躊躇滿志 專家學者未表贊同

「學生始終有別於業界的專業人士,理應專心讀書,花心神於炒股之上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大大違反了投資規律。投資是把辛苦工作累積回來的金錢經過詳細考慮,放於合適的公司上。大學生靠家人打本炒股,不會吝嗇,所以偏向高風險短炒;輸了,只是家人的錢,他們不用還,投資毫無壓力;贏了,便會覺得賺錢太易,將來不甘心只當別人的『打工仔』,對工作無目標,毫不上進,大大扭曲了價值觀。」


—— 美國運通銀行高級董事及司庫陸庭龍

「只要投資不影響他們的學業,借貸與否乃他們的自由,我始終覺得只要他們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對於這點(借孖展)並不需要太緊張,但若果因為借錢投資而影響學業,這就不是一個適合的做法。」
「大學生知識有限,看專家分析、報章推介便當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一般投機的散戶有何分別?真正的投資分析是會看宏觀的大市發展,公司的穩定性及預計其未來動向等,我想現時大部分學生都不曉此道。」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副教授蘇偉文

超過一成大學生全情投資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在本年七月至十月做了一項有關投資的調查,訪問了二百零三人,其中五成是大學生。調查發現有約一成大學生動用過半數資金投入金融投資,較相類的公眾人士百分之七高,調查又發現,有五成大學生自認對所投資的金融產品認知不足。大學生炒股日趨普遍,本刊訪問了四個個案了解他們的心態及投資策略。

鍾情窩輪 刀仔鋸大樹
  「我買窩輪賺的錢比我手持的正股賺的還要多。」就讀中大會計系三年級的陳凱瑋愛好炒窩輪,他自小對賺錢很有興趣,中一已開始留意股票,平日喜歡看財經報紙及雜誌,例如信報專欄、經濟一周及Bloomberg Market等,在中五時更養成看年報的習慣。他一直有買正股作長線投資,並會預留二至三成的資金買恆指的窩輪:「與其短炒正股,不如買窩輪。它們的風險其實是一樣的,但窩輪的回報快很多,分析起來也沒那些細價股難。」而且他認為短炒交易次數多,交易費的金額也不少。

   在本年八月十七日大跌市前夕,陳凱瑋看準時機,以一萬多元買了恆指認沽證,獲利十多倍:「那次大跌市不是沒有先兆的,我七月底已察覺到美國次按的問題,香港方面說沒有問題,但我分析到有不妥。」他在恆指大概二萬三千點時買入恆指認沽證(一百萬股),跌至二萬零四百多點時賣出,股價由一仙幾升至一毫多。結果,當大部分人蝕錢之際,他卻賺了十多萬元。

   眼見現時股市大起大落,陳也預期股災快要來臨,但靠買恆指窩輪賺錢的他卻反而感到振奮:「買窩輪最重要是有波幅,現在波幅這麼大才好玩。十年都不會有幾次這樣的機遇,你得好好把握這一年去賺你十年的錢!」他神氣地說。除了炒窩輪外,陳凱瑋也熱愛零售股,預期經濟急速發展的中國將會是最愛用名牌的國家,只要買重人們熟悉的名牌零售股如迪生、西姆等,日後不愁沒錢賺。

用學生貸款炒股
  中大的調查報告中同時提到超過一成大學生股民會借貸投資,高於同類公眾人士接近百分之二。動用學生資助款項投資的大學生,也有百分之九。出身公屋家庭,就讀中大經濟系三年級的張偉侖,便是其中一個。他自大學一年級便接觸股票,由於家中沒能力為他提供資本,他一直靠學生借貸的數萬元投資:「這些貸款本來是留待海外交流時用的,但既不須即時用,倒不如拿去投資。這一筆錢始終都要還的。每年借三萬元,三年加起來才十萬元,沒可能還不到。」

沉迷炒細價股 數星期不上課
  有兩年炒股經驗的張偉侖,半年前曾經歷沉迷於短炒細價股:「細股潮的時候,我曾經三、四個星期不上課,那時的確有點病態,整整幾天窩在宿舍的電腦面前,研究有爆發潛力的股票,然後極速入市,收市的兩個小時才用來吃飯和睡覺。」

   他買賣的細價股曾經「爆」(暴升)一至兩倍,三萬元的本金於一天內賺回來:「有些更試過『爆』十幾倍!」

窩輪對沖減風險
  張偉侖不喜歡抽新股,傾向短炒及投資窩輪:「抽新股會凍結我整個月的錢,要是我察覺有一隻股有『爆』的跡象,卻沒有錢去買,我會覺得少賺了很多。」最近,他為了平衡風險,開始買窩輪做對沖:「我都是從課堂上認識窩輪及對沖,我買了恆生指數的認沽證,又買了中國移動的認購證,因為我看好中國移動會上升,但又覺得恆指會有波動。」這樣做,一旦中國移動下跌的話,他也可從恆指認沽證中獲利,至今他憑著對沖方式賺了六千元。

動員全家抽新股? 家中財政大臣
  同樣來自公屋家庭,於香港公開大學就讀工商管理課程一年級的連俊溪,中六開始接觸股票,已有三年投資經驗。眼見母親投資基金失利,連俊溪遂聽取弟弟的意見嘗試抽新股,踏出投資第一步。由三、四萬入市,買入神華、煤炭股開始,連俊溪先後持有十三隻股份,市價高達二十萬元,大部分都有賺無蝕。他抽新股的策略是以多取勝:「我們全家六口一起抽A組(認購額500萬以下的組別),因為人多,所以很易抽中,一人三手,全家便有十八手了。這方法真是易賺得多!」他眉飛色舞道。

   由於資本有限,連俊溪不想把投資集中在貴價的正股上,故策略以抽新股為主,且不會長持,約上市一兩天後便會放掉大半。此外,平價中資股也是他的心水之選,他憶述自己投資以來賺得最多的一次是買了383(中國網絡資本有限公司),從三元升到七元,共持了七、八個月,賺了三萬多元。

  在三年內,他從什麼都不懂到現今成為家中的財政大臣,動用全家六、七十萬元儲蓄,策動一家六口遞表抽新股,連俊溪笑指這是一個奇蹟:「現在全家都信我,我要說服他們跟我買,就要做足功課,令他們相信我的技術,這樣便蝕極有限。」

「主修」股票? 「副修」讀書
  自投資股票後,連俊溪承認自己花在學業上的時間少了,甚至覺得讀書所學的東西不夠實用,轉移看投資書。他笑說:「我『主修』股票,『副修』讀書。每日平均花兩至三小時看股市走勢,如果有新股上市,上課的時間也會上網留意,因為波幅會很強勁。」他目標是每年賺一倍錢,長遠想買樓置業,更聲言若有一百萬元,便不會工作,全職炒股。

借百萬孖展抽新股?
  住在公共屋h,現就讀於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系一年級的李健,自去年十月工商銀行招股開始接觸股票,母親給他十萬元資本,後來更借孖展抽新股,以增加抽中的機會:「你只需付出一成按金,銀行便會借你其餘九成貸款,比方說,我付十萬元便可有一百萬元資金,由去年到現在,我手持的股份沒有一隻是抽不中的!」李健說時難掩興奮之情。

   不過,李健坦言身邊的朋友聽到他的玩法時都吃了一驚,擔心他炒得太過分,一發不可收拾:「開始時有點怕,不過這樣炒,已是計算過、衡量過之後最保險的方法。因為抽新股大多不會全部抽中,而我選擇的新股從沒跌過,所以最多只是交一千元利息,若賺的話,可在短時間內最少賺一萬!」

   李健以「借多抽多」的策略先後抽中十六隻新股,現金及股票合共二十萬元。因擔心股市波動,他的家人偶然也會反對他炒股:「媽媽有時威脅不給我打本,但總沒理由有錢都不賺的!」他說這一年來憑著股票不斷賺錢,家人也再不用擔心交學費的問題,故母親對他漸有信心。

無視輸贏 當交學費
  投資市場變幻莫測,在牛市下習慣了賺大錢的年輕人,是否真的有能力承受跌市的挫敗?幾位年輕人不約而同地指輸錢就當是累積經驗。

   陳凱瑋表示自小覺得買股票「好易賺大錢」,結果在千禧年科網股一役中慘遭滑鐵盧:「那時人人把科網股讚到天上有地下無,我用我的利是錢,合共四、五萬元,叫我媽入了五千股電訊盈科。到科網股泡沫爆破,我仍不肯罷休,一直等它止跌,等了幾年,電訊盈科的股價由二十八元慘跌至幾元,到合股時我才捨得離場,最後只剩下幾千元。」當年,他不過是一個中四學生,然這並未打擊他投資的信心,回望過去,他淡言:「就當是學多一種技巧旁身,學懂如何止蝕。」

   張偉侖也深表贊同,他憶述自己曾因為被股價的走勢圖及表面成交量所騙,一日內蝕掉一萬元:「不過,我的心境很平靜,畢竟這是寶貴的一課,就當是交學費,累積經驗,所以在大學數年間把所有錢輸掉都無所謂。」他強調,他朝投身社會,不再是投資幾萬元,而是幾十萬,幾百萬,張偉侖:「所以現在蝕些少也不打緊。」

   幾位被訪者談起輸贏一臉無懼,初生之犢們「任憑風浪起」的自信不知從何而來。美國運通銀行高級董事及司庫陸庭龍認為,大學生輸的是家人的錢,所以沒有壓力,但李健和連俊溪一致認為,只要緊貼市況,平衡風險,又或炒一些冷門的股票來保障自己,只要對自己的眼光有信心,就不怕輸不起。即使輸,連俊溪也做好心理準備:「輸就一定的了,但不要後悔,因為只要懂得放走股票鎖緊資金,自然可以止蝕,捲土重來。」

  基於大市近期風高浪急,李健現已沽出手上所有股票;連俊溪也套現了不少,他們打算待市況穩定後再戰股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