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一成大學生全情投資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在本年七月至十月做了一項有關投資的調查,訪問了二百零三人,其中五成是大學生。調查發現有約一成大學生動用過半數資金投入金融投資,較相類的公眾人士百分之七高,調查又發現,有五成大學生自認對所投資的金融產品認知不足。大學生炒股日趨普遍,本刊訪問了四個個案了解他們的心態及投資策略。
鍾情窩輪 刀仔鋸大樹
「我買窩輪賺的錢比我手持的正股賺的還要多。」就讀中大會計系三年級的陳凱瑋愛好炒窩輪,他自小對賺錢很有興趣,中一已開始留意股票,平日喜歡看財經報紙及雜誌,例如信報專欄、經濟一周及Bloomberg Market等,在中五時更養成看年報的習慣。他一直有買正股作長線投資,並會預留二至三成的資金買恆指的窩輪:「與其短炒正股,不如買窩輪。它們的風險其實是一樣的,但窩輪的回報快很多,分析起來也沒那些細價股難。」而且他認為短炒交易次數多,交易費的金額也不少。
在本年八月十七日大跌市前夕,陳凱瑋看準時機,以一萬多元買了恆指認沽證,獲利十多倍:「那次大跌市不是沒有先兆的,我七月底已察覺到美國次按的問題,香港方面說沒有問題,但我分析到有不妥。」他在恆指大概二萬三千點時買入恆指認沽證(一百萬股),跌至二萬零四百多點時賣出,股價由一仙幾升至一毫多。結果,當大部分人蝕錢之際,他卻賺了十多萬元。
眼見現時股市大起大落,陳也預期股災快要來臨,但靠買恆指窩輪賺錢的他卻反而感到振奮:「買窩輪最重要是有波幅,現在波幅這麼大才好玩。十年都不會有幾次這樣的機遇,你得好好把握這一年去賺你十年的錢!」他神氣地說。除了炒窩輪外,陳凱瑋也熱愛零售股,預期經濟急速發展的中國將會是最愛用名牌的國家,只要買重人們熟悉的名牌零售股如迪生、西姆等,日後不愁沒錢賺。
用學生貸款炒股
中大的調查報告中同時提到超過一成大學生股民會借貸投資,高於同類公眾人士接近百分之二。動用學生資助款項投資的大學生,也有百分之九。出身公屋家庭,就讀中大經濟系三年級的張偉侖,便是其中一個。他自大學一年級便接觸股票,由於家中沒能力為他提供資本,他一直靠學生借貸的數萬元投資:「這些貸款本來是留待海外交流時用的,但既不須即時用,倒不如拿去投資。這一筆錢始終都要還的。每年借三萬元,三年加起來才十萬元,沒可能還不到。」
沉迷炒細價股 數星期不上課
有兩年炒股經驗的張偉侖,半年前曾經歷沉迷於短炒細價股:「細股潮的時候,我曾經三、四個星期不上課,那時的確有點病態,整整幾天窩在宿舍的電腦面前,研究有爆發潛力的股票,然後極速入市,收市的兩個小時才用來吃飯和睡覺。」
他買賣的細價股曾經「爆」(暴升)一至兩倍,三萬元的本金於一天內賺回來:「有些更試過『爆』十幾倍!」
窩輪對沖減風險
張偉侖不喜歡抽新股,傾向短炒及投資窩輪:「抽新股會凍結我整個月的錢,要是我察覺有一隻股有『爆』的跡象,卻沒有錢去買,我會覺得少賺了很多。」最近,他為了平衡風險,開始買窩輪做對沖:「我都是從課堂上認識窩輪及對沖,我買了恆生指數的認沽證,又買了中國移動的認購證,因為我看好中國移動會上升,但又覺得恆指會有波動。」這樣做,一旦中國移動下跌的話,他也可從恆指認沽證中獲利,至今他憑著對沖方式賺了六千元。
動員全家抽新股? 家中財政大臣
同樣來自公屋家庭,於香港公開大學就讀工商管理課程一年級的連俊溪,中六開始接觸股票,已有三年投資經驗。眼見母親投資基金失利,連俊溪遂聽取弟弟的意見嘗試抽新股,踏出投資第一步。由三、四萬入市,買入神華、煤炭股開始,連俊溪先後持有十三隻股份,市價高達二十萬元,大部分都有賺無蝕。他抽新股的策略是以多取勝:「我們全家六口一起抽A組(認購額500萬以下的組別),因為人多,所以很易抽中,一人三手,全家便有十八手了。這方法真是易賺得多!」他眉飛色舞道。
由於資本有限,連俊溪不想把投資集中在貴價的正股上,故策略以抽新股為主,且不會長持,約上市一兩天後便會放掉大半。此外,平價中資股也是他的心水之選,他憶述自己投資以來賺得最多的一次是買了383(中國網絡資本有限公司),從三元升到七元,共持了七、八個月,賺了三萬多元。
在三年內,他從什麼都不懂到現今成為家中的財政大臣,動用全家六、七十萬元儲蓄,策動一家六口遞表抽新股,連俊溪笑指這是一個奇蹟:「現在全家都信我,我要說服他們跟我買,就要做足功課,令他們相信我的技術,這樣便蝕極有限。」
「主修」股票? 「副修」讀書
自投資股票後,連俊溪承認自己花在學業上的時間少了,甚至覺得讀書所學的東西不夠實用,轉移看投資書。他笑說:「我『主修』股票,『副修』讀書。每日平均花兩至三小時看股市走勢,如果有新股上市,上課的時間也會上網留意,因為波幅會很強勁。」他目標是每年賺一倍錢,長遠想買樓置業,更聲言若有一百萬元,便不會工作,全職炒股。
借百萬孖展抽新股?
住在公共屋h,現就讀於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系一年級的李健,自去年十月工商銀行招股開始接觸股票,母親給他十萬元資本,後來更借孖展抽新股,以增加抽中的機會:「你只需付出一成按金,銀行便會借你其餘九成貸款,比方說,我付十萬元便可有一百萬元資金,由去年到現在,我手持的股份沒有一隻是抽不中的!」李健說時難掩興奮之情。
不過,李健坦言身邊的朋友聽到他的玩法時都吃了一驚,擔心他炒得太過分,一發不可收拾:「開始時有點怕,不過這樣炒,已是計算過、衡量過之後最保險的方法。因為抽新股大多不會全部抽中,而我選擇的新股從沒跌過,所以最多只是交一千元利息,若賺的話,可在短時間內最少賺一萬!」
李健以「借多抽多」的策略先後抽中十六隻新股,現金及股票合共二十萬元。因擔心股市波動,他的家人偶然也會反對他炒股:「媽媽有時威脅不給我打本,但總沒理由有錢都不賺的!」他說這一年來憑著股票不斷賺錢,家人也再不用擔心交學費的問題,故母親對他漸有信心。
無視輸贏 當交學費
投資市場變幻莫測,在牛市下習慣了賺大錢的年輕人,是否真的有能力承受跌市的挫敗?幾位年輕人不約而同地指輸錢就當是累積經驗。
陳凱瑋表示自小覺得買股票「好易賺大錢」,結果在千禧年科網股一役中慘遭滑鐵盧:「那時人人把科網股讚到天上有地下無,我用我的利是錢,合共四、五萬元,叫我媽入了五千股電訊盈科。到科網股泡沫爆破,我仍不肯罷休,一直等它止跌,等了幾年,電訊盈科的股價由二十八元慘跌至幾元,到合股時我才捨得離場,最後只剩下幾千元。」當年,他不過是一個中四學生,然這並未打擊他投資的信心,回望過去,他淡言:「就當是學多一種技巧旁身,學懂如何止蝕。」
張偉侖也深表贊同,他憶述自己曾因為被股價的走勢圖及表面成交量所騙,一日內蝕掉一萬元:「不過,我的心境很平靜,畢竟這是寶貴的一課,就當是交學費,累積經驗,所以在大學數年間把所有錢輸掉都無所謂。」他強調,他朝投身社會,不再是投資幾萬元,而是幾十萬,幾百萬,張偉侖:「所以現在蝕些少也不打緊。」
幾位被訪者談起輸贏一臉無懼,初生之犢們「任憑風浪起」的自信不知從何而來。美國運通銀行高級董事及司庫陸庭龍認為,大學生輸的是家人的錢,所以沒有壓力,但李健和連俊溪一致認為,只要緊貼市況,平衡風險,又或炒一些冷門的股票來保障自己,只要對自己的眼光有信心,就不怕輸不起。即使輸,連俊溪也做好心理準備:「輸就一定的了,但不要後悔,因為只要懂得放走股票鎖緊資金,自然可以止蝕,捲土重來。」
基於大市近期風高浪急,李健現已沽出手上所有股票;連俊溪也套現了不少,他們打算待市況穩定後再戰股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