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有言的共融國度
「無言天地劇團」由陳裕德、陳裕發和李錦華三位聽障人士於二零零零年創立。除了在香港演出之外,他們曾經前往歐、亞、美洲等十多個城市演出,更在二零零五年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別具一格的亞洲最佳劇團」。
在創立無言天地之前,陳裕德、陳裕發和李錦華皆是香港聾劇團的團員。陳裕發透過手語翻譯,表示創立新的劇團,是希望進一步發展聾劇。「以前在香港聾劇團,演員合作往往只局限於聾人之間,沒有太大發展空間。」 李錦華表示聽障表演者應該多與健聽表演者作藝術交流,以求進步。「我們比較擅長形體動作,而健聽表演者的劇場經驗和演戲技巧則比我們豐富,一起合作,我們能夠互相學習,取得進步。」所以無言天地以「讓『有言』和『無言』享有共同空間」為劇團宗旨,經常邀請健聽人士與他們一起作「有聲有畫」的演出,消除一般人認為「聾劇等於默劇」的誤解。

戲劇改變人生
陳裕德、陳裕發和李錦華都是因為童年時的一場高燒而失去聽覺。在成長過程之中,面對同輩冷嘲熱諷,他們變得自卑和害羞,經常躲在家裡,拒絕與外界接觸。然而接觸戲劇之後,他們的人生改變了。陳裕發表示:「以前的我十分害羞,不懂開放自己。戲劇令我主動與人溝通,讓我可以與觀眾分享內心世界,拉近了我和健聽人士之間的距離。」李錦華附和道:「接觸戲劇令我更加開朗,並有勇氣踏出無聲的世界。」

「舞台是公平的」
由於聽覺障礙,他們在演出時聽不到後台通訊與背景音樂,不過面對重重困難,他們自有方法克服。
一般舞台技術人員不懂手語,難免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我們惟有依靠手語翻譯,多與技術人員溝通,教授他們一些基本手語例如『準備好了嗎』、『關燈』和『開始』等等。」 李錦華仔細解釋他們如何配合音樂演出:「如果劇中有健聽演員,我們可以隨著他的動作演出,我們也會盡量安排現場配樂,以便樂師能夠在演出時即時配合。如果音樂的低音夠重,我們還可以透過地板的震動數拍子。」
陳裕發指出聾人劇場的特色:「健聽人士以語言感動觀眾,我們則以動作和表情與觀眾交流。」陳裕德笑言:「平時人們觀看話劇,容易聽著聽著就昏昏欲睡,但是因為聾人劇場沒有語言,所以觀眾必須由頭集中到尾,觀察我們的形體變化,才能推敲劇情。」
李錦華認為舞台屬於每一個人,聽障人士也有權利於舞台上說出自己的故事:「我們希望能夠成立一隊全由聽障人士組成的幕後班底,同時多與健聽人士作藝術交流,令大眾明白舞台是公平的。」

別具一格的亞洲最佳劇團
雖然沒有受過學院正式訓練,但是他們從沒想過放棄。陳裕發笑謂:「戲劇就像生命一樣,我不會放棄生命!」李錦華表示:「香港演藝學院不收我們,我們惟有多看別人的演出『偷師』。」
在加入香港聾劇團之前,陳裕德和陳裕發曾經參加鄧偉傑導演的工作坊,學習默劇技巧,獲益良多。陳裕德表示他們的戲劇技巧比起健聽人士毫不遜色:「後來我們與『同流工作坊』舉行結業演出《If》,演出的包括十個健聽人士和四個聾人,最後我們獲得最高的觀眾評分。觀眾是在成績公布之後,才知道我們是聾的!」
雖然他們有聽覺障礙,但是無言天

地從來不為劇種設限。陳裕發表示:「發聲部分可以交由健聽演員負責,我們則專注形體演出。」無言天地戲劇顧問莫昭如,盛讚他們排練認真、投入和主動,並謂他們甚具潛力發展成為職業劇團。「除了形體動作優美出色外,他們在長時間的合作過程之中,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默契,倘若他們嘗試自己創作劇目,相信定能比起現在的成就更大。」
無言天地對於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別具一格的亞洲最佳劇團」,感到十分驕傲和榮幸。李錦華自豪地表示:「我們不是『懶巴閉』,不過這項殊榮的確代表了我們多年刻苦努力的成果。」陳裕發也表示:「這證明了聾人藝術不是次等的,希望將來聾人和健聽人士在發展藝術方面擁有同等機會。」
無言天地現正加緊為十二月於香港舉行的「國際共融藝術節」中的聾劇《園•藝》綵排,莫昭如表示,他們正準備申請成為二零零八年香港藝術節的表演團體。相信無言天地會不斷接受新挑戰,尋求突破。
(所有劇照由無言天地劇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