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學生眼中,她是英文救星;在旺角行人眼中,雅蘭中心外牆偌大廣告板上的她,彷如新晉女星;在同行眼中,她的補習社在六年間由一間千多呎的教室,發展到今時今日有三間七千呎的分校,學生人數過萬,是強勁的競爭對手。她就是Amanda Tann(陳如敏)——活學教育中心的創辦人兼首席英文導師。

文法中學 不適合我

  記者到達位於銅鑼灣的活學教育中心分校時,Amanda仍在授課。不久,聽到學生步出走廊,她也從課室走出來。剛完成個多小時課的Amanda依然精神奕奕,開朗地向記者打招呼。身形瘦削的她穿著紅色外套和牛仔褲,襯上近期流行的長靴,跟平日在廣告中穿著套裝的「補習名師」大有不同。

Amanda是中法混血兒,在加拿大西岸長大,在 Simon Fraser University主修社會學及人類學,同時修讀語文課程,除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外,還會說流利的法語和西班牙語。

「 有在香港接受教育不是我的弱點。」她說。八年前,Amanda隻身到香港,在一間文法中學任教英文科,為了解香港的課程內容,她下了不少苦功。「我是校內最勤力的老師,所有教統局的會議,我一定會去聽!課程有甚麼問題,我一定會致電教統局查詢!有甚麼新資料,我一定會看!」她眉頭一揚,信心十足地說:「我既有國際視野,又在課程上下過苦功,根本就是無敵。」

在文法中學任教了兩年多,Amanda覺得在中學當教師受到太多掣肘︰「有些中二學生連完整的句子也寫不好,但教統局規定了學生需要寫作六至八篇文章,老師為了達到目標,唯有重量不重質,最後只會害了學生。若不受規則的限制,我可以要這些學生每天寫十句句子,寫得好才開始作段落,慢慢才寫整篇文章。」於是她毅然離職,用積蓄與友人在佐敦開設了活學教育中心。

中心在九九年開業時只有千多呎,而且生意額不理想。Amanda視之為過渡期,嘗試摸索學生的需要︰「你有實力,又關注學生的需要,口碑自然會好。」當時,她堅持她和中心職員下課後致電學生,詢問課堂不足之處。

「We Did It!」

  得到意見後,她們會檢討改善。第二年開學時,報讀的學生人數大幅增加︰「那時我和其他老師看到課室開始滿座,椅子漸漸不夠坐。後來連辦公椅也搬了出來,還是不夠。某些男老師感動得哭了。那時真有種『We did it!(我們做到了!)』的感覺!」

靈活教學意念

  Amanda一向主張「靈活教學」,除了喜歡用日常生活的比喻說明如何運用英語之外,教育中心更首創以手提電話提交會話功課,學生在練習時用手提電話錄音,再透過互聯網傳送給導師。

  「上課時幾十名學生坐在一起,根本不可能確保每個學生都會開口說話。當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效時,就應該嘗試現代的方法,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難。」

  Amanda覺得在文法中得到最寶貴的經驗,是「哪些方法對學生不奏效」。她舉例:「英文科主任和老師都強迫學生作文時,要以英文去思考。」她擺擺手,不屑地笑說︰「真是幼稚!他們怎能做到?中國人自然用中文去思考啦!」她認為老師可以做的,就是提醒學生留意由中文翻譯為英文時,會否造成謬誤,再由他們隨機應變。

「不為五斗米折腰」

  Amanda重視和學生建立良好關係,所以她在個人網頁中與學生分享平日遇到的趣事。中心更舉辦了不同的課外活動,如聖誕派對、百萬行等,迎合不同的學生,但這樣做又會不會令學生不尊重老師、不專心上課呢?

  「我的底線是要互相尊重。平日的我可以跟學生打成一片,但上課時一定要認真!」有學生曾於上課時說話過火,Amanda立時制止他,並在下課後勸告他,希望他尊重自己,也尊重課堂。「在這裡補習,就要遵守這裡的規矩。」Amanda說雖然學生是消費者,過「有錯就要罵,我不會為五斗米而折腰。」

規模漸大 招同行妒忌

  兩三年間,活學教育中心已由佐敦一間千多呎的學校發展成今日擁有三間平均六千至七千多呎學校的補習社,而且正計劃在新界開設分校,中心的迅速發展,招惹了同行的妒忌。

  Amanda表示,曾經有不少補習社想收購活學教育中心,並威脅說會在活學教育中心附近開設分校,意圖從Amanda手中收回失地。「他們對我說:『不是死,便是投降』。」提起這些事,Amanda笑了一笑:「打仗是靠策略的,不是兵多便會贏。我現在可以很『招積』,因為我能以一間小小的中心打敗那些大型補習社。」

  中心更曾被人刑事毀壞︰「他們到旺角分校潑黑油,又打爛辦公室的玻璃及電腦。我有幾位同事被嚇到辭職呢!又有一次,有黑客入侵補習社的電腦系統,令兩間分校的電腦不能接收課堂的影像,導致學生不能上課。」她更因此在課堂上激動落淚。

  她說,由於未有足夠證據,結果不了了之。說到這裡,Amanda收起笑容:「這些事令我對這個行業有少許失望,做這些事的人很可恥,可說是敗類。」

媽媽的樂天 爸爸的腦袋

  刑毀事件中Amanda雖然沒受傷,卻仍令父母擔心不已。不過,她爸爸仍鼓勵她不要放棄,她媽媽更專程從加拿大回香港陪她。他們一家感情甚篤,身在香港的她會不時與他們通訊。「媽媽很新潮的,她會以電郵和短訊與我溝通,她還很喜歡問我IQ題;爸爸則較為嚴肅,他要確保我親自回覆,所以會以書信與我通訊。」

  Amanda的法裔母親性格樂天,從廣告上的燦爛笑容及訪問期間的哈哈大笑,便可知Amanda也是個樂天派,不過她覺得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更深:「爸爸很聰明,他與我都是思考型的人。」她是長女,常常跟著從商的父親工作,感情特別好,她更自言遺傳了父親的執著︰「爸爸對覺得正確的事會很堅持。他看很多書,學識很高,他堅持的都是對的。」

  正因為這執著的性格,使她受到同行攻擊不會退縮,也使她捱過創校初期的壓力和競爭。爸爸要求她有進步,所以她不斷努力工作,今年終於得到世界傑出華人獎項,與轉為從商的藝人陳妙瑛和張玉珊同台領獎。訪問當天是她爸爸生日,Amanda致電爸爸賀壽,「爸爸說他會為我驕傲,我真的很開心!」

「香港男士好難頂!」

  一星期要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多小時,Amanda既要上課,又要整理筆記、處理校政、主持各個考試講座,近來還計劃著書教人學英文,實在忙得不可開交。

  事業多采多姿,問及她的感情生活,卻是一片空白:「現在的生活太忙,根本沒有空識朋友。」Amanda笑言:「識朋友很花精力,有空的話,我情願留在家休息。」

  記者追問Amanda為何不騰出時間來找個伴侶,她靦腆地笑了起來,認真地想了一想才回答:「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
  她覺得香港男士「好難頂」:「香港男士喜歡的是小鳥依人的女士,但我就是不喜歡被人當洋娃娃般寵愛。」她慨歎現今像她般經濟獨立,有車有樓的女士,要找到一個理想的伴侶實在不易。「理想的伴侶要能夠與我這兒溝通。」她指一指自己的腦袋,然後說:「能夠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