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黃郁文 記者、攝影/鄧家琪

  近年樓上書店於旺角和銅鑼灣如雨後春筍。它們不單補足了大型連鎖書店書種的不足,更推動了香港的閱讀文化。部分二樓書店改變革新,又舉行了不少活動以吸引客人,務求於香港這片「文化沙漠」中開闢出一片綠洲。

主題書店 深度旅遊

  位於尖沙嘴漢口道,開業兩年的「旅人之家」出售的書籍,主題全都圍繞旅遊。店中售賣的卻非一般書店所賣的旅遊工具書,而是一些旅遊文學、介紹各地的歷史和文化的書籍。店主葉錦雄指出:「一般書店所賣的旅遊書都是教人到哪裡吃喝玩樂,令港人以為旅遊只有一種模式︰就是玩樂購物。而本店內出售的書,則著重介紹旅遊文化。」

  「旅人之家」還售賣店主於各地旅遊時搜羅得來的特色產品,如俄羅斯娃娃擺設、印度的手提袋、少數民族音樂唱片等,也有各地的咖啡甚至茶葉發售。

  有二十二年旅遊經驗的店主葉錦雄表示,因本港缺乏特色的主題書店,便萌生開創「旅人之家」的念頭︰「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應該要有多元文化以容納不同的書店。」


「旅人之家」一角。

  就讀城大日本研究副學士二年級的鍾景儀喜歡特色的樓上主題書店︰「因為它們有較小眾的書籍,有些書籍甚至是店內獨有的,而且這些書店的氣氛很好,不會有壓迫感,可以於店內慢慢看。」

  雖然「旅人之家」的面積比一般書局更小,但卻設有座位供顧客坐下細閱書籍,有別於一般的連鎖式經營書店,只能讓顧客站著「打書釘」。

舉辦旅遊講座 外地考察

  此外,「旅人之家」還會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如每逢週末舉辦的旅遊講座便會邀請外國領事、旅遊作家和自助旅遊者與讀者見面和分享旅遊心得,反應理想,有二三十人參加。店主葉錦雄說:「最高興的是看見在場的人互相交流、分享旅遊方面的心得。」

  「旅人之家」更會與旅行社及外地文化組織合作,舉辦類似考察團的文化旅遊予會員參與。葉錦雄分別曾於零四年八月及去年十月組團到台灣及澳門,參觀文化遺產、古蹟、與當地人交流及與當地文化局接觸,例如到台灣時就通過原住民組織安排接觸原住民,以了解他們的生活情形;到澳門時通過一個葡萄牙人組織「葡人之家」,找到仍然住在澳門的葡萄牙人,了解他們在澳門的生活。這些文化團的反應不俗,有十多二十人參加。

  「旅人之家」有會員制,透過電郵、電話聯繫,會員還可建議到哪裡旅行。

書與音樂 共冶一爐

  位於銅鑼灣的「阿麥書房」是另一間富特色的樓上書店。「阿麥書房」的書種較為特別,除了一些關於電影、文化和客人寄賣的書籍外,更會購入一些另類的書刊,如馬來西亞出版的中文詩集和台灣文化雜誌《誠品好讀》。而「阿麥書房」更讓客人將自己書寫及印製的書籍置於店內發售,書籍旁更放有一本供讀者留言的筆記簿,讓讀者能寫下讀後感及鼓勵的語句予作者。

  「阿麥書房」五百呎的店內除了書籍外,還有五花八門的唱片發售。從本地到台灣的獨立樂隊,從流行唱作歌手如陳綺貞到另類的日本音樂人如World's End Girlfriend的唱片,色色俱全。店員兼結他手Anida更用書店的資金及名義出唱片:「我在一月的時候和本地創作歌手如嘉琳等合作,推出了主題為城市漫遊的唱片,銷量理想,單在店內已賣出幾百隻。」


「阿麥書房」內出售的唱片。

  為支持本地音樂,「阿麥書房」會於店內一角舉行音樂會。Anida表示,他們選擇與什麼樂隊合作時並非只著重音樂,而是要看樂隊背後的理念:「只要有熱誠便值得支持」。 Anida表示,由於「阿麥書房」和傳媒的關係好,因此較容易替獨立樂隊推行宣傳工作。「阿麥書房」更在去年九月二日聯同一位日本的音樂人World's End Girlfriend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世界末日之樂園音樂會」,反應熱烈,座無虛席。
除音樂會外,「阿麥書房」也有舉辦文化活動。今年八月,「阿麥書房」聯同書店Habitus及阿虫專門店舉辦了一個專題書展,展出香港一些 獨立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如詩集等;書展也包括座談會,更邀請崑南(小說《地的門》作者)、關夢南(《秋螢》詩刊創辦人)等本地文人到場演說。

  Anida認為「阿麥書房」就像一道引入新事物的橋樑:「希望借此令更多人開放他們的思想,接受新事物,聽聞所未聞的音樂。」未來「阿麥書房」還會加入新元素,如引入外國音樂的唱片,以擴闊聽眾層面,令喜歡外國或本地音樂的人都會去逛逛。

推動創作 詩歌招徠

  而一些以文學創作為招徠的樓上書店也自有其市場。位於旺角,開業一年半的紫羅蘭書店雖然在去年十一月因為屋宇結構問題而結業,但店主積極物色新地點,準備再大展拳腳。

  紫羅蘭的總經理王敏表示,店中除擺賣如《Harry Potter》的流行書籍外,還有一個擺放本地詩人如關夢南詩集的角落。書店和《秋螢》詩刊合作,每兩個月便會在店內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活動,由本地詩人朗讀自己的作品,該書店還會舉辦畫展、閱讀分享會等。

  王敏說,樓上書店現正經歷調整期,不單要迎合讀者的口味,還要應付專售賣內地書的書店的衝擊:「從前書店少,人們要買書多會選擇到旺角,但現在書店愈開愈多,遍佈全港,樓上書店的競爭也相對更激烈。」不過他認為多些樓上書店是個好現象,可協助推動本地文化:「香港不是缺乏文化,只是沒有機會讓人認識」。

  他表示,書店中銷路最理想的通常是那些經過大規模宣傳的暢銷書如《Harry Potter》等。「根據自己的興趣看書,不只看暢銷書,不受主流影響的人相對較少。書店的目的便是要推廣閱讀文化,令這群自主閱讀的人多一點。」

守得雲開見月明

  在所謂的文化沙漠辦書店自不容易。「阿麥書房」舉辦活動時也曾遇過反應冷淡的情況:「當然會沮喪,但也有鼓勵。例如上次在土瓜灣牛棚辦一個七小時的表演(有本地樂隊如false alarm、fantastic day、good morning gloria等),雖然當中有出錯,但當聽到參與的樂隊表示很滿足,更有觀眾說自己七小時都沒有離開時,便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紫羅蘭書店大膽開設詩集角落,王敏坦言開始時反應不熱烈:「那是預計之中,我沒有感到沮喪或挫敗,更不認為哪方向有錯。」

  葉錦雄直言「旅人之家」開業初期也曾遇上挫折:「因為店內書種比較另類,香港人一時間未必能接受,因此早期營業額未如理想。」但他卻未有放棄:「探險家和航海家也不是一開始便到達目的地吧?當中總有經歷波濤洶湧的時候,開書店也是一樣。樓上書店要生存便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人做你又做』。」後來,書店生意果然逐漸好轉,約一年半後,他投資的三十萬元已全部回本。

閱讀風氣 有待改善

  對於香港現今的閱讀風氣,「旅人之家」的葉錦雄表示很失望:「香港著重即食文化,事事講求效益和速度,很少人會有閒情逸緻去看厚厚的文學作品。」

  「阿麥書房」的Anida對香港的閱讀風氣同樣表示失望:「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地鐵中多看見人以電話談天、玩遊戲機、看娛樂雜誌,很少人會看書。在紐約、台灣等城市卻恰好相反。這是社會根本價值觀的問題。」

  紫羅蘭書店的王敏則認為,香港現今的讀書風氣受媒體主導,例如當一部賣座電影上映時,它的原著小說銷路便會特別好,他反而認為近年香港閱讀風氣有好轉。

  香港一向被稱為「文化沙漠」,但不少有志之士都立心要改變這個情況,而樓上書店,則透過不同的活動,吸引港人多逛書局,務求將樓上的書香傳到地面。■

傳統樓上書店:以不變應萬變

  開業超過二十年的樂文書店是旺角老牌樓上書店之一。面對樓上書店愈來愈多,負責人曾永強認為,多些特色樓上書店是好現象,可以刺激讀書風氣,互補不足,彼此的競爭其實是良性的。至於被問及會否改變經營模式,曾永強認為傳統樓上書店於書種和客源上皆有優勢,他們會視乎市場需要而於書種方面作出調整,以滿足大眾和小眾讀者的需求。

年輕詩人的感想

年僅十九歲的年輕的詩人黎漢傑也有參與紫羅蘭最後一次的讀詩會,他對於紫羅蘭的結業感到十分可惜。而他也認為樓上書店書籍售價較平,而且書種特別,每間書店皆有不同特色。

 

旺角紫羅蘭的最後一夜

  旺角紫羅蘭書店於臨結業前舉行了最後一次的讀詩會,名為「秋季詩會-告別紫羅蘭」,很多本地著名文人也有出席,如關夢南、崑南等,他們更即席朗讀自己的作品。當晚更有有線電視的攝製隊到場拍攝,場面熱鬧。

  本港著名詩人,《秋螢》詩刊創辦人關夢南對於紫羅蘭書店結業表示可惜,他認為從此失去了一個舉辦詩會的好地方。這類有濃厚文化藝術氣息的小型書店書店,文學資訊較齊全,店員對書籍的認識也較深:「高質素的店員是一項隱形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