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規劃漏洞  縮班浪潮必持續

        大埔區今年共有四千六百個中一學額,但中一學生只有三千八百人,學額供應遠多於需求,區內有三間中學只可開辦一至兩班中一。大埔區中學校長會主席郭永強表示,縮班浪潮必然持續︰「大埔區面對的是人口結構的問題,短期內沒有解決辦法。」

        在適齡學童減少的同時,大埔區近七年仍相繼開辦了四間新校,其中耗資一億元建造千禧校舍的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於零二年開辦。該校校長吳少祺也認為,學校當年不應在大埔區開辦:「區內新建的大多是高尚住宅,學童多被送往國際學校或區外傳統名校就讀,留在本區就讀的學生很少;適齡學童不足是城市規劃引起的,政府責無旁貸。」

        校長會主席郭永強表示,辦學團體認為自己辦學有特色和吸引力才有信心開辦學校,但政府批准新校開辦時似乎沒考慮過人口規劃的因素,無疑是加速區內中學縮班的情況。



分組別縮班    執行遇阻力

        縮班既成事實,教育界人士紛紛提出縮班的具體建議。現時,教統局主要就小六家長填寫的升中志願來決定各中學來年開辦的中一班數,因第三組別中學較少被選為優先志願,故往往成為削班對象。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校長莊潤祥指出,自然淘汰的縮班模式只會保留家長歡迎的學校,他認為這短視的做法會造成錯配。「學童總人數減少,但各組別的學生比例不變。如自然淘汰學校,原屬第二、三組別的學生會有機會入讀第一、二組別的學校。」他更指出不適合接受英語授課的學生也有可能被派到英文中學,對學生未必是好事。

        莊潤祥認為,應按各組別學童人數縮減的比例實行分組別縮班,因為三個組別的學生都會減少,所以各組別的學校均應有縮班的機會。

        大埔區中學校長會去年也曾商議區內全體中學各少收一班中一,以舒緩第三組別學校的縮班壓力,但計劃最終未能落實。

        但校長會主席郭永強指出,全體中學各少收一班的計劃在執行時會有很大阻力︰「分組別縮班會導致第一組別學校學額下降,影響家長的選擇權。」同區的孫方中書院校長吳少祺也表示:「第一組別學校學生在公開考試的成績較出眾,局方難以訂立標準去淘汰一間成績較同區學校好的中學。」

跨區收生  效用成疑

        推行分組縮班的機會甚微,教統局三年前就曾擬訂,因學生減少而多出的十數班中一餘額,全由大埔區內三、四間中學承擔,該數間中學曾急速縮班,其後學校以跨區收生成功開辦兩至三班中一,暫緩縮班的情況。

        兩年前開始收生不足的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去年升中放榜日就特別派出老師和專車到北區小學接送家長到該校參觀。鑑於北區學額不足,教統局今年開始與大埔區學校設立每年檢討的特別措施,容許北區學生循統一派位選擇大埔區中學,故今年入讀該校的中一生,九成來自北區。

        有家長表示,學校的宣傳有助他們了解不同學校,從而為子女選擇更合適的的學校。居於上水、女兒在慈航智林紀念中學就讀中二的袁太認為學校主動接觸學生對雙方都有利︰「家長可能不知道他區的情況,甚至不知道有哪些學校。」她女兒本獲派往粉嶺區一間在她心目中不理想的中學,但因接觸到慈航智林的宣傳,令她知道有更好的選擇。

        校長莊潤祥滿意這兩年跨區收生的成效,但他坦承這只是緩兵之計,不能長遠地解決收生問題。他指各區學校與學生分佈不平均,個別地區更出現超額學生。他建議應盡快取消校網,令學校有機會吸納鄰近地區的學生︰「一些學校處於適齡學童嚴重不足的校區,分開校網進行淘汰對他們並不公平,因為他們的教育質素可能比他區的學校還要高。」

        大埔三育中學校長余昌寧認為,大部分家長對各學校的組別暸如指掌,如果選校不受區域限制,會加劇某些地區的學生流失情況。「跨區收生也許對傳統名校和英文中學有幫助,但對吸引力不高或第三組別的中學而言,只會進一步扼殺它們的生存空間。」

轉行直資非長遠之策

        英文中學普遍較受家長歡迎,相信可免受縮班影響。但在學生人數減少下,英中要達到取錄逾八成半適合英語授課的學生的要求,就可能出現困難,甚至被迫轉為為中中。相比起來,既可全港收生,又可自行決定教學語言的直資中學似乎佔有優勢。

        本為按額津貼學校的大埔三育中學將於來年九月轉行直資,校長余昌寧表示,因應審計署於零三年發表的報告指出,在適齡學童減少、學額充裕的情況下,教統局應考慮按額津貼學校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按額資助辦學模式出現危機,校方遂決定改行直資,申請並已獲局方批准,來年的新制下第一屆中一班級會轉以英語授課︰「香港人很現實,相信在將來停辦的學校也不會是英文中學。」

        余昌寧表示,該校沒有縮班問題,並有信心在轉行直資後維持現時的收生情況,相信將來學校資源改變不大。至於其他學校能否以直資改善收生情況,他認為仍是未知之數︰「若適齡學童人口持續下降,即使直資學校也會出現收生不足,甚至還要面對經濟的問題。」

「輸出教育」成契機

        適齡學童不足是全港人口結構的問題,除大埔以外,舊區如灣仔、沙田等也是收生不足的重災區。面對這個問題,輸出教育被認為是長遠可行的解決方法。有校長表示,早在五年前教育界已向政府提出中學跨境收生,唯有關當局一直按兵不動。「各地的教育機構都可來港招生,有能力的中學生不斷流出海外,但香港絕少招收外來的中學生,這實在是怪現象。」

        教統局回應有關問題時指,現行入境政策已容許外地學生來港入讀非公營中學,並正研究入境政策及其他政策如何配合,吸引更多包括內地學生的外地生來港接受教育,但同時必須確保本地學生所獲得的資助及權利不會受到影響。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講師胡少偉認同,開放教育市場從根本上增加學童數目,的確有助長遠解決本地學校收生不足的問題,而且對於香港的教學質素、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好處。「香港是一個匯聚多元文化的城市,在社會文化、氣候和環境方面都比其他亞洲地區更能吸引外地生。」

        胡少偉批評當局一直不將開放教育納入議題是短視的做法,並強調只要加快落實政策,其他配套問題如住宿及教學語言等均可由市場自行解決︰「沒有一個地方的教育界會關門辦學。即使政府肯引入境外學生,行動也必須比現時已可招收外地生的直資和私立中學快,否則官校和津校收生不足的問題,將不會有被解決的一日。」■

 

小班教學最佳時機

小學數年前出現收生不足情況,小班教學頓成教育界的重要議題。當縮班問題蔓延至中學之際,不少人建議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事實上,現時教統局對中學每班的人數下限並沒有正式規定,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有些中學每班只有二十至三十人。

        大埔校長會主席郭永強指,適逢學童人口下降的時機,中學可運用額外資源彈性調配師生比例,提高教學質素。但他強調用小班教學來解決人口結構問題並不合邏輯,也不足以解決問題。


一條龍式辦學       
聯繫社區作宣傳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於區內只有四年歷史,新校約四成學生來自與該校有聯繫的孫方中小學。校長吳少祺表示,該校與孫方中小學正就辦學模式進行磋商,希望於零七年落實中小學「一條龍」,屆時約七成中一學生會來自小學部。

        吳少祺認為,學校可用有特色的教學方法吸引家長。他指該校是區內唯一全面以普通話授課的中學,故能吸引不少家長因此慕名而來。

        他表示學校對外的社區聯繫,也令更加多人認識該校:「每日的午飯時間,本校的學生都會到隔鄰的田家炳小學為學生講故事,學生於星期六則會到孫方中小學帶領課外活動。這些活動無形中為我們作了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