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報
 

逃避殺校厄運
跨境收生潮延至大埔

編輯|梁凱行 記者|蔡文健

 

  香港出生率下降,首當其衝出現的問題是小學收生不足。為了生存,為了延續教學理想,收生不足的小學都出盡方法,包括提倡小班教學開闢生源等等。

  位於北區的學校和深圳只有一河之隔,早在十年前已向居住內地的港人子女招手,希望力挽狂瀾。然而時至今日,以跨境收生來救亡,已非限於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一隅。東鐵大埔站和太和站近年已出現來往中港兩地的學童。跨境收生,是否一服救亡良方﹖

  大埔區區內適齡學童連年遞減,剛卸任的大埔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朱景玄校長表示﹕「大埔區學童人口歷年減少,小學已由四十七間變成零四年的二十二間。村校已全部停辦,現在就連標準學校也開不足班。」

  收生不足的學校,根據教統局的政策,將不能再收小一學生,並且三年後便要停辦。朱景玄上個月剛接到教統局通知,大埔區有三分之一,即七間小學下學年只收到一班(即廿三個)學生,幸運地剛好符合教統局在翌年繼續開辦小一的最低要求。事實上,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區內校長表示,整個大埔區有十一間小學都有縮班的危機。

  根據朱景玄的分析,面臨如此惡劣環境,這七間剛符合最低辦學要求的標準小學,相信大部分都有嘗試跨境收取小一學生,而跨境來大埔上學的小一學生數字估計約為八十至一百個。雖然數目相較北區還相差甚遠,但對這些危在旦夕的小學來說,已解了燃眉之急。

  由於近年港人北上工作、居住日漸普遍,不少學童也隨父母遷居內地。家長希望子女接受港式教育,鄰近邊境的學校自然成為家長的選擇之一。據入境處的資料顯示,每日大約有三千名中小幼學生來往兩地。新界學校收取這些學童,既可滿足家長需求,又可解決生源不足的問題,似乎是一個雙贏的方法。

跨境招生 梁省德一擲十萬
  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下午校在本學年就聯同區內另一間學校林村公立黃褔鑾紀念學校,和深圳一幼稚園集團結盟。在去年九月初,學校向幼稚園借用禮堂,動員全校北上舉行簡介會,向家長介紹學校設備及背景,派發單張,並邀請家長參觀學校。

  首次跨境招生,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下午校便取錄足夠學生開設一特別班,校長翁鏡松表示﹕「有超過三十人遞交了表格,最後我們共收了二十三人,剛好開設一班。」該校去年未收跨境學生之前,只得兩班小一共五十九人,但今年卻成功開辦四班。成績令人鼓舞,翁鏡松表示在零五至零六學年將會繼續收取跨境小一。

  為了這廿多名跨境小一生,學校特地聘請兩名家長當褓姆,全程照顧學生上下課,並且為他們免費提供由學校至太和站的褓姆車服務。翁鏡松表示,該校校董會已決定每年額外撥出十萬元推行跨境收生的計劃,用來聘請兩名褓姆和在香港租用褓姆車。

  另外,為避免學生在羅湖關口繁忙時間過關,以及考慮到全日制是大勢所趨,梁省德下午校在跨境學生的那一班特別推行全日制。學生由本來的半日制下午校十二時三十分上學,改為早上九時上學。學生每天早上七時四十五分在家門口候車,整個回校過程約需一個多小時。回校後先進行一小時課外活動,然後便會上公民教育科及全人發展課,留校午膳後,就會和其他班級一樣上正規課堂。放學時間則提早至三時五十分,學生放學後隨即坐褓姆車到太和站,然後坐火車到羅湖過境。之後,他們便會按居住地分成兩批,各由一位褓姆帶領,乘坐內地褓姆車直達家門口。

  梁省德下午校也向家長承諾,會提供必要資源配合這些學生的需要,直至他們小學畢業為止。

跨境收生 不是長久之策
  整個跨境收生計劃看似不錯,既能解決學生收生問題,又能滿足家長需求。然而,翁校長卻感歎地說,跨境收生的計劃是「一年起,兩年止」。他解釋﹕「跨境收生不是長遠方法,根本無可能長期推行。資源是最基本的問題,教統局說這是我們的校本政策,不會反對,但要拿資源就免談。」

  每一批跨境學生都要學校付出額外費用,而持續地收取這些學生的話,每年的開支便會倍增,校董會不可能無限地支持。

  身為梁省德上午校校長的大埔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朱景玄也表示﹕「跨境收生不能是主力,每間學校都要量力而為。」除了因為政府不會提供資助外,大埔區吸引力始終不大﹕「內地現在除了有港式幼稚園外,也開始出現港式小學,家長既然負擔得起,自然不希望孩子舟車勞頓,而且出生率不足的問題最終也會蔓延至深圳。」

小班教學 唯一解決之道
  對面臨收生危機的小學來說,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實行小班教學。朱景玄說﹕「現在政府小班教學成效檢討將於零七年有結果,而小學全日制的死線已定於零七年,所以梁省德下午校跨境收生只是一個過渡期,希望展示出收生表現,以爭取下午校分拆為全日制學校……若最後不能分拆,我們就出『皇牌』,上下午校合併。合併後,學校的收生基數大了(因兄姊在學校就讀會令弟妹入讀時獲得加分,經上下校合併後,增加了吸引力,便可確保生源),學校依舊可以發展。」

  而翁鏡松也表示,該校的未來只好寄望在教改上,視乎政府會否推行小班教學及會否增加資源。

  梁省德尚有皇牌可出,其他大埔區學校卻不是如此幸運。由於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在收生方面已不及北區那樣有優勢。雖然大埔區小學校長會很早以前已為跨境學生向九鐵爭取車資優惠,也為學生爭取入境處的特別照顧,但據了解,其他證實有收跨境學生的大埔區小學,所收取的學生都比梁省德少。

  一間不願刊登名稱的小學校長就指,本學年雖然收到幾名跨境學生,但都未能達到開辦一班小一的最低要求。這意味著學校很可能三年後便會被「殺」。顯然,跨境收生救得了一間,救不了第二間。因為要救的學校實在太多。

面對未來 情況並不樂觀
  翁鏡松表示﹕「我在教育界這麼多年,從沒看到同工們如此悲觀、惶恐終日,我希望教統局可以穩定軍心,增強教職員的歸屬感。」面對未來,他慨歎情況只會愈來愈壞。

  朱景玄指,今年入讀大埔區幼兒中心和幼稚園的學童只有一千三百多人,這意味著零七年小一適齡學童大有機會只有一千三百多人。「數字或許會再差下去,二零零三年大埔區出生的數字更可能只有九百多人。」加上政府審計署不會容忍一間學校只用到六分一空間,今年能苟延殘喘的學校,明年只會再一次面對同樣的問題,而且會一次比一次難處理。

  由高峰期每年五千四百名小一生到現時只有千多人,二十年間減少了三分之二小一學童,已令大埔的村校完全消失,小學由四十七間變成二十二間。且看下年,又是哪一間學校遭殃了。

 

回目錄

 

大埔區小一學位歷年變化表

 

梁省德下午校校長翁鏡松表示跨境收生成績理想,在零五至零六學年仍會繼續收取跨境學生。(蔡文健攝)

為了避開過境的繁忙時間,梁省德下午校特別把跨境學生的上課時間改為早上九時。(蔡文健攝)

翁鏡松表示學校的未來視乎政府在零七年會否推行小班教學。(蔡文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