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武館──武出商機

記者及編輯□江君夏 梁惠琳

  傳統以來,學習太極劍、競賽套路等傳統中國武術,即使拜了師傅,還得做牛做馬、斟茶遞水。如今有心人想習武,再不用過五關、斬六將,只要有一個會籍,再透過電話預約便可隨時上課。李暉武術中心──擁有六千呎豪華裝修的現代武館,把新舊概念融合。

蘇豪設六千呎武館
  李暉武術中心於二零零零年創立,當年李暉先把武館開在長沙灣地舖。打響名堂後,於今年九月遷到中環半山蘇豪區的商業大廈內,毗鄰大型連鎖健身中心。李暉說今年把中心遷至中環是一項大革新﹕「以前的『武館』都設在閣樓、天台,環境比較差。在二零零一年底,我把中心開在長沙灣地舖。」

  「中環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華洋共處。我把中國傳統武術,帶到這中西交匯點,就是希望提高武館的文化氣息,把做生意的感覺淡化,因為這始終是一種強身健體的運動。」李暉希望把這個月租十二萬、面積六千呎的地方,突出現代武館的空間感及新形象。來自芬蘭的學員Tommy在中心學習了三個月,認為這裡環境很好,只是樓底不夠高﹕「如果舞刀弄劍的時候便會很容易觸到天花了。」

收費形式新觀念
  要與現代市場接軌,武術中心要加入新元素,才不致被淘汰。李暉就從大型健身中心取得「月費計劃」構思﹕「以前逐堂收費的形式不但增加行政時間、手續繁複,更容易出錯。改為收月費則免了這些麻煩。」

  設立「月費計劃」的另一原因,李暉說是為了中心的名聲﹕「學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打開門做生意,絕不想聽到別人說跟李暉學不到東西,但事實上是一個月根本學不到甚麼,達不到任何成效。」月費計劃一方面為了留住學員,一方面則保自己的名號。李暉強調在這行,名聲十分重要,可謂「口碑第一」。學員Tommy認為這兒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師資﹕「我在芬蘭的師傅也叫我來到香港找李暉學習,她在整個武術的圈子裡,名聲很大。」

  為了把武術中心的形象包裝得更好,李暉又設「會籍」這現代的做法,成為會員後,便可用電話預約上課時間、享受無限次上課的權利,更可獲得定期會訊。

  李暉更引入免息分期計劃,藉以吸引更多學員﹕「現在我們有五百學員,開業三月,首次的續會率達七成,希望以後會達八成。」

不忘心靈交流
  為了進一步改變大眾對武館的印象,李暉在中心加入了不少高科技。 李暉用了八萬元設立了智能卡系統,免卻了人手登記。

  另在中心的多個角落安裝連線電腦、平面電視及價值十萬元的音響組合,給會員消閒外,也為武術中心添上現代感。

  雖然不停地提倡高科技,李暉並沒有忘了心靈感應,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為此,武術中心為學員設立生日之星、生日會、畢業禮等。她說﹕「現代人日間對著冷冰冰的電腦,晚上對著無情的電視機,希望他們能夠到武術中心,建立人與人間的交流,好像要在陰與陽間取得平衡。」

  為了配合會員的不同需要,李暉刻意把武術中心佈置成兩個不同的格調--養生閣及演武廳。她解釋﹕「養生類的課會是一些強心肺固腎的保健班,較適合初學者。而演武廳主要教授的是長拳、競賽套路等武術類的,可算是一靜一動、一陰一陽,相互輝映。」

守業靠一條龍
  談到守業的困難,李暉說長江後浪定會推前浪,同行的競爭十分激烈﹕「那些內地自由行,拖輛手推車便可以在維園教武術,而且香港的武館成千上萬間,租金一定比自己便宜。」

  李暉說做生意要突圍就要步步為營﹕「盡量保證師傅的專業素質及服務態度,售後服務都很重要。例如我們看見某位學員幾天都沒來上課,便會致電問候他一下,看他是否很忙等。」

  此外,多元化也是公司突圍之道,李暉建立了「飛武」品牌,設計了一系列習武的運動套裝,包括運動鞋、運動套裝、劍套等。另外還有武術影音產品系列,當中包括「少年武術學堂VCD」,計劃推出唸唐詩耍太極的VCD,拓展小朋友市場。

  為了擴大客源,武術中心會派師傅外勤到私人機構及學校授課、與技能提升中心合辦武術知識和技巧課程,及提供場地給比賽人士練習。

開業資料

裝修    $100萬
電腦    $10萬
音響    $10萬
租金連上期 $48萬
合共    $168萬

 

盈利(月計)

收入  $50萬以上*
支出  $45萬
純盈利 $5萬以上

*會費收入$40萬,私人或到學校教授收入$10萬

 

每月支出

師傅(十位) $12萬
行政開支   $20萬
水電     $1萬
租金     $12萬

 

回目錄

 


李暉慨嘆說長江後浪定會推前浪,這行的競爭挺大,中心要自我增值。

 




(圖1-3)中心內環境舒適,還提供四時湯水給學員,務求各方面配合,健體強身。中心還售賣李暉設計的飛武品牌的運動服裝,當中包括運動鞋$380、風衣$280等。

 




(圖4-6)六千尺的樓上武館,地方寬敞,分演武廳及養生廳,而牆上全都鋪上太極招武的牆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