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病普遍
大學生愛理不理
記者□梁柏儀 李惠嫻 何細雙 編輯□陳曉兒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婦女健康服務,設立婦女健康中心,又為婦女提供各項婦科檢驗。可是,這些婦女健康服務的對象大多是已婚中年婦女,甚少針對年輕少女。而事實上,不少年輕的學生也受到婦女病的困擾,身心受到極大傷害,她們有的諱疾忌醫,逃避病情﹔有的屢醫無效,乾脆置之不理。當政府拼命呼籲中年婦女多作檢查時,誰又來關心這群年輕大學生的健康﹖
不少人以為婦女病、腫瘤等只會出現在中年婦女身上,事實上,不少年輕女子已受到婦女病的困擾。一旦忽略,可能引致嚴重後果。現年二十五歲,去年剛於香港樹仁學院畢業的Winnie,自言熱愛運動,身體一向不錯,想不到會在今年八月被「畸胎瘤」困擾。
畸胎瘤比卵巢大六倍
她說﹕「初時覺得小腹右邊隆起,硬硬的,我還以為那是打泰拳練來的肌肉呢﹗」直至她因為腸胃炎看醫生,發現右腹硬塊不正常,轉介到婦產專科檢查後,才發現那塊「肌肉」竟是一個直徑達十二厘米的「畸胎瘤」,這個瘤把直徑只有兩厘米的卵巢足足撐開了六倍﹗Winnie說﹕「我當時給嚇壞了,連醫生都無法解釋為何我會生這樣的腫瘤。」事實上,醫學界仍未能找出畸胎瘤確切形成的原因,只知道畸胎瘤是一種鈣化的腫瘤,而因為內裏成分包括半液態的油脂、骨頭、牙齒、毛髮,成熟的腫瘤甚至有完整和光滑的輪廓,外形像一個胎,所以稱為「畸胎瘤」。
「畸胎瘤」的形成有可能是患者仍在胚胎時期,有部分生殖細胞在移行過程「迷途」,衍生成瘤,因此男女均有可能患上。女的多生在卵巢裏﹔男的則多數生在睪丸或輸精管中。由於「畸胎瘤」一般只有腹漲這個病徵,患者一旦忽略了便容易讓它繼續惡化。Winnie就是忽略了這個唯一的警號,以致畸胎瘤已在她身體迅速發展達兩年之久。至發現時,腫瘤過大,醫生勸喻她立刻切除,否則很容易把卵巢或腫瘤弄爆。
Winnie猶有餘悸地說﹕「當時我幾乎時時刻刻都想哭。一方面擔心腫瘤會蔓延,要把整個卵巢切除﹔一方面又怕不小心弄爆腫瘤,引致腹膜炎。」她表示,腹膜炎會影響其他器官,令問題變得更嚴重﹕「那段日子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就像懷著一個『計時炸彈』一樣。」
幸而,腫瘤並未擴散到其他器宮,只需把「畸胎瘤」切除。手術順利完成後,Winnie休息了一個月後已能回復正常生活,但仍需每半年覆診一次,日後腫瘤復發的機會將比其他人高。
Winnie認為大部分人和她一樣,很少主動看醫生。她說﹕「大部分人都諱疾忌醫,而且我的月經來得很正常,也沒有特別的經痛,所以沒有理會。雖然我也有懷疑過腹部隆起的那塊肉不是『肌肉』,但當時都沒打算去看醫生。」
五年來月經沒停過
青春期的女性,經期長短不一的情況普遍。但像阿惠這樣,卻很不尋常。今年就讀香港理工大學轄下的香港專上學院工商業副學士一年級的阿惠(化名)自中三來經開始,便要承受著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來經的痛苦。
她說﹕「雖然每天的經血量不算很多,而且有時會有一兩天暫停,但也麻煩極了﹗經常要買衛生巾,又不能和朋友游泳。」她希望這個病可以根治,又嚷著﹕「這是不正常的,我還想以後結婚生仔呀﹗」
為此,阿惠曾尋遍中西醫生,先後被轉介到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但仍未找到根治方法,醫生多指她荷爾蒙失調,給她避孕丸調經。阿惠承認這些避孕丸的確很有效,可以在服後的第二天立刻止了經血,但一旦停止服用,月經又再次來臨,她實在沒有辦法,在久醫無效下,阿惠現已採取放棄狀態,由中六開始已沒有再求醫,也不再吃避孕丸,因她擔心會有副作用,更害怕會因此生瘤。
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出,長期來經的原因可大可小﹕「嚴重的可以是由陰道發炎、子宮頸發炎或者子宮頸癌所引致,但也有可能只是問題不大的荷爾蒙失調。」不過她補充,長期來經可以導致貧血,而且下體不停滲血也會增加細菌感染和發炎的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副教授劉子建指出﹕「近年避孕藥一般劑量很小,只要服用者沒有慢性的內科疾病,其實服用避孕藥是十分安全的,而且有副作用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又認為,如果純粹是因為荷爾蒙失調引致經期混亂的話,服用避孕藥是最有效的調經方法。
壓力大可致閉經
月經為女士帶來不便,但一旦停了月經又是否一件好事﹖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一年級的莎莎(化名)與每天來經的阿惠正好相反,她很久才來一次月經。
莎莎中四開始發現自己月經嚴重失調,每次月經均相隔很久才來,中五時竟試過一年半沒有月經。自從上年高考模擬試後,至今年十一月才再來經,又是相隔了八個月。
莎莎對此出奇地冷靜,她更笑說﹕「我不覺得那是病,反而樂得清閒呢﹗」她只是在媽媽的敦促下看過一次醫生,當時醫生指她發育未完成,建議她十八歲後才再作檢查。至今,莎莎已十九歲,照理應作詳細檢查,但她卻仍舊不肯求醫,原來她心存恐懼,害怕像她姐姐一樣。她姐姐也曾因閉經求醫,但在服用了催經藥後,經血流量大增,更因此暈到,被送往醫院輸血。
莎莎坦言現在甚麼都不想做﹕「既然沒有月經的日子那麼開心,我幹嘛自找麻煩呢﹖」對於生育問題,莎更是一臉不在乎說﹕「那大概是十四、五年後的事吧﹗可能我的身體真是有些問題,但暫時也不打算去看醫生。」
劉子建指出,當女性感到壓力時,腦下垂體功能變得混亂,很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從而影響排卵的規律和經期,導致閉經。不過也有其他原因可致閉經。他說﹕「有一些『多囊卵巢綜合症』,由於排卵不正常,會有閉經現象出現。」
他建議女性如果三、四個月都沒有來經的話,必須盡快看醫生,因為如果患上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的子宮內膜在排卵後會不斷增生,長遠下去可以令內膜壞死,甚至子宮生癌。
經痛嚴重 隨時昏厥
月經最令人苦惱的不單是它帶來的不便,還有痛楚。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科學院三年級的小欣(化名)便是一例。她十四歲便開始出現經痛,直至現在,情況都沒有改善。她說﹕「若將經痛分為十級,那麼我便是十級痛。」雖然痛楚是難以忍受,但最惱人的還是經痛衍生出來的昏厥問題。小欣最初只是頭暈,但情況愈來愈嚴重,有時還會突然暈到在街上,嚴重影響她的生活。
有一次,她與表妹行山時,突然暈倒,要由兩位行山人士把她揹下山。又有一次在宿舍洗澡時,感到自己快要頭暈,當她一踏出浴室後便立即昏倒,要同學把她送進急症室。她指昏倒的感覺很恐怖﹕「我像屍體般躺在地上,動彈不得,腦中一片空白,雖有知覺,卻完全無法思考。」
她曾為經常昏厥的問題而大哭過,心理的壓力極重。她又激動地說﹕「看醫生根本完全沒有用,他們只會開止痛藥給我,然後安慰我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叫我不要大驚小怪。我覺得他們輕視了年輕女性的健康問題﹗」小欣認為服用止痛藥治標不治本,而且可能會損害肝和胃等內臟的機能。
對於止痛藥有可能引致副作用,劉子建解釋說﹕「服用大量特效止痛藥的確有可能導致腎衰竭、肝衰竭和胃潰瘍。」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