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踩過界
「我也來參與政治」

攝影□高蕙芹 記者□高蕙芹 孫鵬 編輯□葉國燕

   「唔認錯,沒撤職,問責冇出色... 生命作賭注,留下了死人故事。 矇著眼死撐,留下獻世實太恥。」你是否同樣對問責制有所不滿﹖這首改編自《警察故事》的歌曲能否表達你的想法﹖沙士及七一過後,社會上出現層出不窮的娛樂手法來表達政治不滿,有人選擇「唱」出來,有人則「演」出來。參與其中的不但有音樂人和藝術工作者,就是學者也來湊湊熱鬧。這些另類手法幫助社會減壓之餘,更加深市了民大眾對政治的認識及反思。



改編歌曲諷刺政府

   立法會商界議員黃宜弘在立法會門外向集會人士豎起中指,林子揚改編盧巧音的《三國誌》以諷刺之︰「二撇雞,出手教壞人 ,引致萬眾激憤,遞遞自己中指好過癮,冇諗需要負責任,議事庭前淨係識『訓』太不振﹔人衰要認錯,唔好再亂咁推,冇改過。」

   林子揚是一位全職流行音樂創作人,曾創作的歌曲如許志安的「荒廢的樂園」及梁詠琪的「自由落體」等,也曾創作超過五十齣電視劇及電影的原創音樂。受到二十三條立法威脅,他便創作了一首《挺23》(改編自123)︰「挺23、 挺23 、我地一於挺23 。葉太正,佢撐得妙,有佢大家放心了。」

   沙士過後,他眼見政府反應慢,便寫了一系列改編歌曲以表達不滿︰「沙士期間,四處死氣沉沉,為了打破愁雲慘霧的氣氛,便決定創作一些諷刺特區政府在沙士中差勁表現的歌曲。」例如罵政府處理沙士不力的《非典型廢柴》、指摘董太到訪牛頭角下h時全副武裝的《懵太主題曲》,均為當時的代表作。這些歌曲瞬間吸引多達二十萬人次的網民下載。之後林子揚便開始認真思索這一個發展路向,他把自己的創作定位為以音樂捕捉時事,更設立網站「音公館」(yumkung.com)供志同道合者在網上交流及發表作品。

   「七一」那段時間,林子揚挺身寫歌反對二十三條,原因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自我審查的威脅︰「看見那些官員的對答和一些報章報道,我害怕二十三條立法後,我以後不可以再寫歌來諷刺政治。」

   林子揚希望以音樂來記述歷史︰「我希望把時事轉化成音樂,使它能停留在一張唱片上,三年後,我們可能會遺忘這些事件,但歌曲卻可記錄歷史,甚至記錄我們當日的情緒,我所做的跟舊日的史官所做的差不多。」

   對於當前的政治環境,林子揚認為一定要貫徹民主,普選特首是必要的。他更身體力行,為民主發展網絡、七一人民批及民主黨等民主組織寫歌,例如他創作的《民主怎可擋》就是為民主黨區議會誓師大會而創作的。


藉歌詞代市民發聲

   他的音樂學生「一毫子」(音公館網站上的化名),向來有改篇情歌的習慣,受到林子楊影響,一毫子也開始改篇歌曲,諷刺政治。沙士時,林子揚想把張國榮的《Monica》改篇為諷刺政府表現的歌曲,他把這意念告訴一毫子後,一毫子便成功地創作出一首《非典型廢柴》,再由林子揚修正及演繹。

   一毫子說︰「在參與創作《非典型廢柴》時,我不大關心政治,只希望透過參與創作提升音樂造詣及希望幫助市民宣泄對政府的不滿。」及後,歌詞的反應不俗,一毫子便繼續創作,自始他愈來愈留意時事,注意到政府的施政混亂,藉歌詞代市民發聲便成為他作詞的理想︰「我希望把市民的心聲寫出,令政府官員反省。我相信政府官員一定曾經接觸過這些歌曲,他們總不可能捂著耳朵,裝作聽不到、看不見。」

   一毫子認為時下的青年人沒有甚麼途徑接觸政治,這些歌曲可以幫助他們多關心政治。林子楊認為改篇歌詞加入了娛樂的元素,使政治不再沉悶,使更多青少年對政治產生興趣。

   十四歲的區灼亨平均每一天都會在音公館討論區發表一篇文章,有時更會發表自己改編的歌詞。區灼亨稱,第一次接觸到音公館的歌曲是循網友轉載的路徑下載了《神奇法例...之...港人及葉太互唱版》一曲,一看便很喜歡︰「我家是做生意的,金融風暴使家裡要按樓來周轉現金,現在成了負資產。所以我和我的家人一直不滿政府,這些歌曲引起了我的共鳴。」

   他認為,參與音公館的網上討論可使他知道更多平日不會留意到的政治新聞︰「好像董特首被問及兩官員辭職一事時只說了『早晨』、特首夫人曾發表要求市民『洗手、洗手、洗手』言論等,便是從音公館得知的消息。」

小劇場幫市民認清政治

   從事舞台工作超過二十年,創立戲劇團體「瘋祭舞臺」的何應豐,在前年十二月至去年七月期間,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何國良一同製作了「社會開放(封閉)劇場系列」,希望以即興創作並公開演出的免費小劇場形式,啟發觀眾思考政治與社會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開放(封閉)劇場系列」堙A何應豐與何國良為觀眾設計了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場景,例如在劇目《廿三戒》中,何國良站在台上不斷說話,何應豐在旁不斷干擾他,最後更把何國良綁了起來,來暗喻廿三條出現以後,市民在表達意見時可能會遇到的阻力和限制。透過這些場景,讓觀眾更立體地思考政治議題。何應豐道出他創作的動機︰「要引發觀眾對現實矛盾的思考和判斷是想人們認識政治、認清政治、而不是搞政治。」

   何應豐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把很多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思考背後的原因﹕「以政府削減大學撥款為例,人們往往在聽到『削資』便認為是一件壞事,但沒有人會更深入地探討以往的撥款如何被運用,有否用不得其法等問題。」他因而希望透過劇場,刺激觀眾思考問題的能力。

 

看劇場為認識23條

  「未玩過,想玩。」是何應豐的拍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何國良參與戲劇演出的原因︰「最重要是自己有所得益和享受。觀眾是否受感染而開始關心社會,對我來說並不重要。」何國良也想借戲劇抒發社會情緒,以及用自己的創意讓觀念理解現實,和多角度地看問題。

   觀看了社會開放(封閉)劇場全部劇目的花店東主李小姐一向有留意瘋祭舞台的演出,她表示起初入場欣賞這個劇場的是希望了解更多人對廿三條的看法。她認為廿三條是非常切身的一件事,她並不能滿足於只從報章上得知某些專欄作家對廿三條的看法。

   在觀賞過其中一齣劇目《四方慌.六載狂》後,另一位任職記者的觀眾陳健中表示這個瘋察舞台系列的選材吸引︰「若日後再有這類政治的舞台劇演出,我會再次入場欣賞,因為現時辦政治活動的空間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人公開談論政治,藝術表演為政治討論開拓了一個新領域,所以我希望以行動支持這樣的新嘗試。」

廣告提醒民主權利

   廣告公司聯席創作總監曾永健在區選中,為民主發展網絡免費設計了一個以「豬狗」為題材的廣告。廣告中,曾永健把辦事不力和保皇區議員描繪成豬狗,希望帶出選民可單純因想轟走某些候選人而投票的訊息。「廣告是一把刀,它其實很鋒利。」曾永健希望藉廣告提醒大家民主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

   他義務協助民主發展網絡設計廣告,是因為他與該組織的政治理念相近。「民主發展網絡的目標是爭取在二零零七全面直選立法會的六十個議席及普選行政長官,我認同這個理念,所以決定幫助它。」曾永健表示為商品設計廣告,首要考慮的是能否賺錢﹕「假設我為了一個品牌的啤酒設計廣告,如果另一品牌的啤酒也邀請我為他設計廣告,我會答應。」但為一個政治組織設計廣告,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政治取向與它是否相同︰「即使民建聯付酬要求我設計廣告,我也不會答應。」

政治諷刺助消氣

   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首席講師史文鴻認為,社會出現諷刺當權者的作品是一件好事︰「透過創作或附和這些作品,市民可以宣洩對政府的不滿,替社會減壓。」

   他又認為,只有在政府運作出現問題的時候,社會才會大量湧現像政治棟篤笑和漫畫等諷刺當權者的作品︰「如果當權者能從他人的揶揄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和錯失,甚至可以汲取教訓,政府施政便得以改善。」

 

 

非典型廢柴

 

 

 

 



 


林子楊(左)與一毫子(右)創作改編歌曲以諷刺時弊。

 

 


「因為想玩,所以參與」是何國良參與劇場表演的原因。

 

 

曾永華為民主發展網絡設計廣告,呼籲市民「小心投票」。(圖片由曾永華提供)

 

 

何應豐創作劇場的目的是想人們認識政治、認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