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批評求改進
卻逢大學削資

教院前景雪上加霜

記者□張雪洲 賴礎賢 林婉晶 編輯□冼艷婷 黃雅姿

  香港教育學院因歷史背景與名牌效應而不能吸引成績優異的學生入讀,畢業生的語文水平又備受外界批評,因此教院正致力在課程上進行多方面改革,務求令入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修讀四年課程後,可成為社會認可的稱職教師。然而正當改革剛起步,政府卻宣布要削減大學經費。資源有限,阻礙了教院進行改革,難以打破當前困局。



基準試 語文水平未達標

  
  去年九月舉行的教師語文基準試成績統計,近七成應考英文寫作卷的考生不及格,更有多達八成應考英文科寫作一卷的小學英文教師不及格,在閱讀、聆聽及口語三份試卷也有約半數教師不及格,情況遠比應考的中學教師差。

   而去年六月公布的第二屆語文基準試成績顯示,教院畢業生表現未如理想,在參與考試的一百八十名教院畢業生中,有一百一十一名不合格,佔總不合格人數的三分一,考試結果增添了外界對教院畢業生語文水平的疑慮。

   目前大部分校長都要求新入職教師先通過基準試,否則不獲聘用。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校長鄧薇先在聘用新教師時,會要求應徵者先通過基準試﹕「基準試的成績可反映教師的語文水平,是聘用新教師的準則之一。」

   政府也規定新入職的英文科常額教師,必須於特定期限內達至基準,因此基準試對教院畢業生找教師職位構成壓力。

   在教院主修英文小學教育二年級學生曾凱盈認為,基準試對自己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壓力﹕「雖然本科語文專業畢業毋須強制參加基準試,但是現代社會競爭大,多一張證明就多一條出路,而且目前很多中小學聘請教師時都希望我們可以提供基準試的通過證明,即使不是非考不可,社會大環境也會迫使我們去參加考試。」

   為了應付基準試,教院作出相應措施。香港教育學院語文教育學院院長陳永明指出﹕「我們把二至三年制的教育證書課程,重整為四年制的教育學士學位課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準備。」不過,不少修讀四年制教育學士學位課程的教院學生仍對前途有所憂慮,認為他們的競爭力始終不及港大及中大的教育學院畢業生。

   在教院主修英文的小學教育二年級生植海玲認為,名牌效應是存在的﹕「(香港)教院學生的名聲當然不及中大和港大的教院好,僱主多會選擇來自港大或中大的畢業生,這是普遍現象。」她覺得外界評估學生質素時往往忽略學生的受訓過程,只看學生入學時的成績。

   鄧薇先坦言,她在聘用教師時會考慮應徵者的背景、來自哪一間院校﹕「比較起來,我會選擇已修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的大學畢業生多於教院畢業生,因為他們的本科能力較強。」不過她補充說,雖然教院畢業生本科能力較弱,但他們的教學技巧也十分可取。

問題癥結 收生成績偏差  

   教院畢業生的基準試成績不理想,學生的語文水平又備受外界質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語文教育課程主任秦嘉慧認為歸根究柢是教院收生成績較差。

   秦嘉慧表示﹕「我相信教院的課程跟我們中大教院的不會有太大差異,課程時間也一樣長,唯一導致教院學生語文水平較差的因素應是收生質素。」

   據大學聯合招生辦事處(JUPAS)提供的新生入學成績顯示,二零零三年香港教育學院學士課程的新生入學成績中,英語運用的成績中位數僅為D級,只有三成學生在英語運用中考獲C級以上,而港大教育學院及中大教育學院的新生入學成績中,英語運用的成績中位數則達C級,可見香港教育學院跟兩間大學的教育學院的收生質素有明顯差距。

   教院語文教育學院院長陳永明並不否認收生成績較差。他認為這基於多個原因﹕「現代社會對教師職業受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青年根本就沒有立志做教師的願望,而且讀教育的學生基本上只有執教鞭一條出路,所以選讀教育的學生不多,其中更乏成績優秀的學生,這是每所大學的教育學院同時遇到的問題。」

   此外,他指出教院沒有開辦學士學位課程之前,一直不被視為正規的大學,即使開辦後也沒易名為「大學」,影響到學生對教院的印象,而名牌效應也令想選讀教育的學生,會先選擇港大和中大的教育學院。

   這些因素往往驅使教院成為學生選讀大學時的最後選擇。曾凱盈憶述﹕「我原本志在讀商科,礙於高考成績不好,便碰碰運氣看教院會否取錄我。後來我獲取錄,身邊的人都勸我不要浪費修讀學位課程的機會,我才決定入讀教院。」

   面對收生問題,陳永明很無奈,他坦言教院實在無法做些甚麼來改變學生的想法和選擇。不過,據報道教院特別設立「香港教育學院育才獎學金」,供04/05年「四年全日制教育榮譽學士課程」錄取的中七學生申請。教院每年將最少頒發二十五個獎學金,每個十萬元,分四期發放。

   陳永明接受本刊訪問時也表示,教院正計劃在來年設立獎學金,成績優異者可免除四年學費。他說﹕「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對學生能力的認定,來吸引更多成績優異的中學畢業生,並從整體上帶動教育學院的學習風氣。」另外教院正計劃升格成為大學,希望透過改名為「大學」吸引學生。

打破困局 力求改進

  除了吸引學生修讀外,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也是提高學生質素的關鍵,陳永明說﹕「四年的學習時間和適當的課程安排,可以將成績差的學生培訓成社會認可的老師。」因此教院正為培訓出將來能成為外界認可的稱職教師,而計劃在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上進行改革。

   任教於大埔崇德黃健常紀念學校的梅樂怡,曾修讀教院的三年制小學教育證書課程。她認為教院畢業生跟大學畢業生相比,教院畢業生在教學方法上表現不錯,但本科知識則不及大學畢業生,故教院改善課程時,應加強學生的本科能力。

   陳永明承認,以往的證書課程傳授給學生的本科知識並不足夠,故現正計劃調整學士課程的學分比重﹕「計劃中,本科知識將佔總學分的五十至六十個百分比,教學法佔十八至二十四個百分比,其餘則為選修和通識課程,我們希望藉以加強學生本科能力。」

   教院還推行了不少措施確保學生質素,其中一項是在本學年推出一套嚴謹的升級及畢業新機制﹕學生若在同一學期內超過兩科成績不及格,就會即時被取消學籍﹔若兩科不及格,則不准補考,只准在翌年重修,若重修後其中一科仍不及格,會被終止學籍。而教院又把主修科目平均積點2 (相等於C級)或以上納入畢業要求,以提高畢業學生的學術水平,而任何一個學期平均積點低於2的學生會收到校方發出的學業成績警告,該學生翌年只准修讀課程委員會所規定的最低學分。

   初等教育研究學會秘書長李傑江認為,教院實行「寬入嚴出」制度,可助改善形象﹕「這些制度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成績,更能增加社會對教院學生的信心。」同時他建議﹕「教院可設立一個外在的評核機制,包括香港學術評審局的成員、學者或校長在內,令人對教院的質素更為信服。」

   除上述「嚴出」機制外,教院又在課程上加添新元素以提高學生質素。「現時,主修英文科的學生在第三個修業年首學期須到外國參加浸淫課程,學習英語和教學法,並在當地實習。」

   對此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曾凱盈說﹕「語文教育注重語言的環境培養,去國外學習的交流計劃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鍛煉。」

   為了使學生畢業後能夠更好更快地符合社會對語文水平的要求,教院根據基準試模式特設校內基準試,學生須在第三修業年參加,不及格者將在暑期接受培訓,開課後重考仍然不及格者,則會受到留級的處分。陳永明說﹕「這措施保證了學生畢業時已超越基準﹔現時已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學生在校內基準試中取得及格成績。」

   香港教育學院面對當前困局,正積極謀求解決方法。可惜在一切剛起步時,政府卻要削減大學經費。

改革受阻 前路茫茫

   陳永明無奈地說﹕「教院於一九九五年才成立,政府會給多些資源予新校發展,但由於大學要削減經費,所以明年起這項撥款就要取消。被取消的撥款佔去教院辦學經費的百分之十至十五。」

   此外,小學縮班,教師需求下降,政府容許教院收生人數隨之而下降,學額調整令教院削資所受的打擊更大。

   八所大學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的撥款總額由去年逾一百二十二億元,減少約十五億元至一百零六億元。香港教育學院是大學削資的最大受害者,明年削幅達兩成半,反觀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減幅最小,只需承受約一成減幅。教院在名聲、外界評價上已不及其餘七所院校,本欲求變突圍,如今在資源分配上再給比下去,阻礙了發展。

   事實上,由於教院現正為學生提供為期一個學期的海外交流計劃,對教院來說所耗不菲,削減資源可能會令此計劃縮減甚至取消,而且校內有關學習英語的設備的資源也會減少,直接影響學生的質素,陳永明更指出﹕「教院是新興的學校,開辦的課程會不斷增加,故要不斷添置書籍和電腦,那是長遠的需要,若一下子削減會對教院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

定位不清 出路在哪?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講座教授程介明認為,教院的處境的確很尷尬,大環境沒有給予它任何發展方向。「教院現階段不可能發展強勢,但卻被迫發展,這對它很不公平。」

   程介明指出問題暫時並未威脅到教院的生存,因若缺乏教院畢業生,教師人數將供不應求。但長遠來說,教院要生存就必須變身。他說﹕「教院以教育學士學位課程作主流,狀態是不利的,因這種課程生命力不強,且單科大學較難生存。教院可變身成一所研究學院,專門進行教育研究。它未必要像現時一樣收全日制學生,但想投身教育事業的人都要經它進修培訓。」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前年以教院校董會成員身分出席校董會會議時,曾與教院高層和師生談及教院的前途。他認為教院有需要跟其他大學合作,而合併是「最積極」的合作程度。他在任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時也曾表示,希望香港教育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併。

   綜觀八所大專院校,教院與中大兩者地理位置相近,互補聯合起來,教院立刻可以提升為綜合性大學。
陳永明表示他個人對此並不抗拒,但他強調﹕「倘若真要合併,教院的財政必須獨立,否則要跟其他學系爭取資源時,同樣會遇到資源短缺的問題。」程介明認為合併要視乎方式,可是好事也可是壞事。

   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在一月初接受《明報》訪問時表示,嶺南大學擬與教院、浸大舉辦聯合學位課程,屆時該校學生既可接受本科學位訓練,同時可接受師訓。他續稱,嶺大學生可能一半時間在嶺大讀書,一半時間在教院讀書,讀四年即可獲兩個學位,一畢業即可教書。


 

 

教育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僱主滿意教院畢業生

 

 

 

 

 


鄧薇先校長在聘用新教師時,會要求應徵者先通過基準試。 (張雪洲攝)


 


秦嘉慧認為教院水平的問題在教院收生成績較差。 (冼艷婷攝)

 

 

植海玲選擇教院的原因是高考成績不好。 (張雪洲攝)

 

 

曾凱盈認為有名牌效應的存在。(張雪洲攝)

 

香港教育學院是大學削資中受影響最大的。(張雪洲攝)

 

陳永明對大學削資感到無奈。 (冼艷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