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缺新血 後浪未能推前浪

        在大部分青年人眼中,除玩樂之外,工作和前途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肯站出來表達政見、關心時事的,已屬難得。《大學線》訪問了幾位參與政治活動的大專生,他們對政局、社會有自己的看法,但當中願意加入政黨則少之又少,只因政黨未能開拓他們的天空。

曾嶸是零一/零二年度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學聯) 代表會秘書,現時就讀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三年級。他曾經出席「第二屆行政長官選舉辦法」的聽證會,爭取一人一票投選行政長官﹔為反對《基本法》二十三條,他曾經以個人身分撰寫意見書、出席有關立法會聽證會。「我明知行動的效果不大,但若我現時不做,將來必定會後悔。」
去年五月學聯成員馮家強、盧偉明及梁國雄等被控非法集會,違反公安條例,社會上出現了不滿學聯的聲音,部分人認定學聯成員是激進分子、搞事分子。
雖然曾有學聯成員被拘捕,曾嶸卻不擔心自己的安危,最近出席了反對廿三條立法的遊行,更得到家人的支持﹕「家人是遊行常客,他們十分明白,反倒安慰我很多大學教授都是學運人士,要我不必擔心呢﹗」

寧為盡責公民 不加入政黨
       曾嶸雖就讀政政系,又經常參與政治活動,但他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從政或加入政黨。他坦言﹕「我對香港的政黨沒有好感,若我認同政黨的立場及意見,當初便不會加入學聯,而會加入政黨。」

        他解釋,不加入政黨,是因為香港的政治發展議程完全操縱在政府手上,政黨的生存空間不大。「香港的政治氣氛猶如一潭死水,與其加入政黨,我情願成為一個為自己政治立場負責的公民,與他人分享我的經歷,感染下一代。」

        然而,他也感到這個理想並不容易達到,他認為香港青少年缺乏對社會時事的觸覺,沒有誠意去參與社會運動。「學聯所舉辦活動的成效的確不大,參與活動的同學不多,這正是多年來學生組織面對的一個大問題。」

退出支青 民主黨再衝刺
       崔家俊為理工大學商業系的一年級學生,是零一至零二年度的支聯會青年組主席,十七歲便開始替民主黨做義工。

        崔家俊在中三時瞞著家人參加了支聯會舉辦的「愛國民主大遊行」。直至零一年,他成為了支青組籌備會委員,支青組成立後更當上了主席。
然而,一年過去,他卻表示對支聯會及支青組感到失望。

        「支聯會的活動不夠集中、又太傳統,只舉辦座談會和研討會,很難吸引新成員加入﹔活動如『民主放風箏』更喪失了原有的意義,未能滲透民主訊息 ;而支青組活動多屬聯誼性質,如旅行、燒烤等,以執委參與居多,同樣不能宣揚民主訊息。」基於這些原因,崔家俊放棄了參選成為今屆支青組的執委,並表示會考慮退出支青。

        儘管有意退出支青組,崔家俊並沒有放棄參與政治活動。早在二千年暑假,剛滿十八歲的崔家俊已申請成為民主黨黨員,在立法會選舉時協助民主黨候選人「拉票」﹔其後,他又在議員辦事處當助理幹事﹔現時則替地區議員處理文書等義務工作。
「即使我退出支青組,我仍會透過民主黨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我希望在2007年參加區議員選舉。」崔家俊表示。

學協副會長 沒興趣入政黨
       侯遠旭是零一至零二年度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簡稱學協)的外務副會長,現時就讀中文大學專業會計學系二年級。為表達自己對社會時事的意見,他在大學一年級時加入了學協,處理對外事務如代表學協出席論壇、立法會聽證會等。

        侯遠旭形容學協走的是溫和路線,主要透過發表文章、意見書和舉辦論壇等方式表達政見。「我認為發表文章已足夠反映自己的意見。」

        學協也會就學生的需要舉辦活動,例如在去年舉辦了「開拓新天地 ?猁?猁 香港大專生內地工作體驗計劃」,反應甚佳。侯遠旭指出,現時的學生希望得到內地工作實習的機會,因此學協舉辦了內地實習計劃,讓本港大專學生增強競爭力以及增加對內地的認識。
但學協舉辦的政治論壇,反應卻寥落冷清,侯遠旭坦言失望﹕「現在的年輕人對社會時事、政治議題都不太強烈關心。學協舉辦的大學論壇往往只有很少的參加者,就像去年五月底在城市大學舉辦的『民主進程中的承擔』論壇,我們邀請了民主黨議員何俊仁為講者,但是台下觀眾卻不足十個人。」

        儘管學生的反應不甚熱烈,侯遠旭在卸任後,仍會協助籌辦學協的「時事沙龍」、「時事精英培訓基地」等計劃,他解釋﹕「學生組織對社會有承擔,參加學生組織正是一種關心社會的形式。」

        但另一方面,他希望自己不會受既定的政黨立場限制,能發表個人的意見﹔他又表示自己對社會時事的關心僅限於興趣,畢業後會向商界發展,不會考慮從政,因此不會考慮加入政黨。

新血不足 政治氣氛冷淡
       有參與政治活動經驗的青少年,理應是政黨招攬的對象,但曾嶸和侯遠旭均沒有興趣加入政黨,看來政黨對青年人沒甚吸引力。

        根據民建聯二零零二年底的統計數字,三十歲以下的黨員只有一百四十人,不足一成。民主黨方面,三十五歲以下的黨員有一百一十五名,約佔全部黨員的百分之二十。
民建聯中央委員陳德明解釋吸納年輕人入黨有困難﹕「香港的大專院校把政治摒諸門外,不開放讓政黨宣傳,不像外國的政黨能夠在學校成立支部。除了浸會大學及教育學院外,其餘大學的學生會在舉辦迎新營時,是不准許政黨擺設宣傳攤位的。」

        至於只有兩成是年輕黨員的民主黨,黨內青年委員會主席許祺祥歸咎於回歸後的政治氣氛﹕「民主黨自回歸後,與政府關係日趨緊張,港府經常漠視民主黨的意見﹔加上中共對民主黨的偏見令政黨力量矮化,有民主黨黨員被沒收回鄉證,不能到內地,這些都令青少年擔心入黨後會影響前途。」

        對於青年人普遍對政事不感興趣,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蔡子強認為這和香港的政制大有關連﹕「香港的政制局限了政黨的生存空間,例如行政長官不屬於任何政黨,功能組別的獨立議員即使沒有政黨支持也能贏得議席,可見政黨可以做的著實不多。」

政黨著力籌辦青訓
       現時的政治明星多已屆中年,後起之秀不多,只有少數新血加入,是政黨要面對的難題。民主黨和民建聯均著力舉辦活動,讓青年人多接觸政黨。投其所好是一個頗成功的方法。

        民建聯針對青少年關注的就業問題,在三年前便開始推出內地實習計劃?猁?猁「進一步的天空」。「這個為大專同學而設的暑假實習計劃反應熱烈。去年便有四百一十個同學申請。」陳德明說。

        民建聯並正籌備另一個輔導計劃,各議員會每人帶領兩至三個同學,加強他們對民建聯的了解。陳德明說﹕「我們不會強逼年青人入黨,而是讓年青人有機會參與民建聯的工作,例如做義工及當辦事處職員等。」

        民主黨的許祺祥則強調,政黨以提升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為政綱,會多接觸中、小學及到各大專院校舉辦講座,但不會「硬銷」政黨﹕「民主黨不會舉辦硬性的政治活動。我們會研究青少年追求些甚麼活動,再投入這些活動去帶出我們的訊息。」
在二零零二年,民主黨舉辦了暑期實習活動,給予青少年參與民主黨工作的機會。這計劃聘請了七名見習生,讓他們到議員辦事處當幹事、到中央委員會協作黨務。
此外,民主黨也透過「綠色青年計劃」,以座談會、生態旅遊、交流團等,讓青少年反思環保政策。雖然有不少青年參與這些活動,但因而加入政黨的只是少數。
而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認為,只有長期的學校教育才能令本地青少年關心國家和社會﹕「港府的國民教育在過去十分失敗,這是殖民地統治遺留下來的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基於這個原因,民建聯認為最根本的解決辦法便是推動教育制度的改革,加入愛國教育。

        蔡子強也認為,政黨活動不足以吸引青少年加入,問題的根本不在於他們的活動,而是政制問題﹕「香港的政黨根會沒機會執政,即使問責官員也不一定是政黨黨員。對青少年來說,政黨根本不是從政的階梯,吸引力自然不大了。」











為民主 犧牲學業

 

 


崔家俊退出支青,但會在民主黨參與政治活動。(蔡玉玲攝)


侯遠旭對時事關心,卻不想加入政黨,畢業後想向商界發展。
(蔡玉玲攝)


民建聯除了推出進一步的天空計劃,籌備另一個輔導計劃,增加青年對民建聯的認識。
(照片由民建聯提供)


許麒祥謂綠色青年計劃反應雖佳,但因此入黨的青年只有少數。(葉宜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