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積極謀出路
困難重重

記者□陳慧嫻 郭子威 編輯□黎藹霖


黨員退黨 並不可惜
        要加強地區工作,人力很重要。九七年前,民主黨是一個「名牌政黨」,不少人因為這個名牌而入黨,希望藉此當選區議員,甚至進入議會。但九七後,名牌效應大為減弱,有些人認為民主黨再沒有利用價值,便退黨了。
        副主席李永達說﹕「很多人可能是機會主義者,之前我們看輕了黨務工作,現在是時候想想如何解決。」
        不過,李永達對於這些黨員退黨並不可惜﹕「李柱銘也說過入民主黨沒有著數,一些人因為是民主黨黨員,找工作也有困難,普通街坊不如入民建聯,沒著數便退黨,未必不是好事。」
        九七年至今,民主黨只有六百名黨員,近幾年入黨人數更停滯不前。李永達解釋﹕「因黨內的種種問題,我們已沒有招募黨員達四年。」
        為擴張勢力,民主黨將會在五月在各大專院校作宣傳展覽,藉以吸納一班大專生做黨員或民主黨之友。另外在今年年底還會舉辦一次大型招募活動,目標是增加百分之十至十五的黨員。
        然而面對著有近二千名黨員的強大對手民建聯,民主黨即使能成功增加一成多黨員,仍很難與它匹敵。

加強培訓 爭取議席
        除了招募新血,民主黨同時要致力培訓黨員。自特區政府殺局以後,民主黨承認是少了一個途徑去訓練第二梯隊,但為了避免將來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黨中央會讓二線黨員更多機會爭取曝光率,例如代表民主黨出席國際會議、進行領袖培訓、草擬黨內政策計劃等,而且更注重籌備地區工作的訓練,讓他們落區實習,使他們在籌備地區工作時能做得比較好。李永達說﹕「讓他們多一些承擔,給他們多一次機會發揮。」

路線不同 另投前線
        傳媒不斷報道民主黨少壯派和中央鬥爭的情況,一直是民主黨的致命傷。四月中,民主黨黨員陶君行和徐百娣宣布退出民主黨,轉投前線。陶君行接受本刊訪問時談到退黨原因,他說﹕「我的路線和民主黨不同,其實加入前線的二十六名民主黨黨員中,有八名早前已加入。」
        民主黨實行達標計劃,要求區議員加強地區工作,黃大仙區議員陶君行在轉投前線後,向本刊記者談及他過往在地區工作上的表現,他說並未因應民主黨的達標計劃而刻意增加地區工作,他只是一如既往地進行地區事務。至於他加入前線後暫未有新動向,但他希望不同的民主派可各自向民主、民生的路線進發。
        蔡子強指出﹕「民主黨內幾乎每個人都是議員,沒有人去想民主黨該走怎樣的路﹔他們有『做議員癮』,卻沒人出來幫黨做事,而且派系分裂令市民大失所望。」陳偉業承認黨內沒人做好黨務,甚至有意見分歧﹕「民主黨多人講、少人做,說完不做,市民便會失望。」而李永達也承認﹕「很多東西沒有人做,有經驗的已入立法會,沒有人專責黨工作。」
        看來,民主黨要爭回市民支持,回復昔日光輝,不僅要加強地區工作﹔團結黨員,改善形象,同樣是當務之急。

上一頁

民建聯:
「地區工作是我們的生命,不靠明星、不靠老本!」


梁永雄說﹕「我每月只靠一萬七千元區議員津貼來維持地區服務。」

 

 


民主黨成員陳偉業認為達標計劃指引空洞,而且黨給予地區的資源有限。

 


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樂觀地表示,民望下跌正好給予民主黨各成員一個鞭策的機會。

 


蔡子強認為民主黨支持度每況愈下,與其地區工作不足有密切關係。

 


陶君行表示離開民主黨是因為路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