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雄相遇,必有一死」,兩個中學生各據木桌的一旁對壘﹔一時神色自若,一時神態緊張,心裡盤算著自己手上的籌碼,能否把對手殺個片甲不留。突然一方捧著頭說:「哎唷!沒有了!沒有了!甚麼都沒有了!」輸家雖不至要落荒而逃,但也只好收拾行裝,等機會東山再起。

這兩人鬥個不亦樂乎,其實只是在玩香港正流行的集換式紙牌遊戲(Collectible Card Game)。

這紙牌遊戲的魅力可不少:曾經是世界大富翁比賽冠軍的畢華流,原來也是集換式紙牌遊戲的高手:「最沉迷的時候每星期都去戰棋會和同道中人比賽,從早上九點玩到晚上七八點,肚餓也只是到麥當勞草草吃一頓,比上班還要勤力呢!」

約在一九九五年,這遊戲剛從美國傳至香港,畢華流已經迷上這玩意。「這些年來已花了過萬元在這玩意上,最少買了數千張遊戲卡。」

不單專業玩家出手闊綽,一般中學生也不遑多讓。就讀中四的李豪邦說:「我玩了紙牌遊戲已有兩三年,通常都會在星期六、日在卡舖跟朋友比賽,現在已有逾千張卡,這其實不算多,有些人有逾萬張卡也不出奇。」

商人梁先生在朋友介紹下,兩個月前開始玩紙牌遊戲:「我每月至少花費一至二千元買卡,最高紀錄是花了五千元。」玩家都視他們的卡如珍如寶,把卡一張張的套好,比賽時才小心翼翼地把「武器」曝光。

據戰棋會策略經理黃志雄估計,現在全港玩遊戲卡的人數約超過一萬,單是玩「魔法風雲會」的也有三至四千人。他們的年齡介乎十六至廿多歲,其中以學生最多。

鬥智鬥力 

像中國象棋一樣,紙牌遊戲玩法不難上手,但是要玩得精又是另一回事了。畢華流解釋說:「它需要運用智力,若要勝出便要動腦筋,而且它的變化非常大,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組合,沒有必勝的方法。當有新一系列的卡發售時,又可將它們混入已有的卡中,組成新的陣式。另外,這遊戲要兩人對賽,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同一般的電腦遊戲,只是對著一部電腦。」

要勝出不單要有擲骰子的運氣那麼簡單,更需要智慧和策略。黃志雄也說:「紙牌遊戲和戰棋不同。玩戰棋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說明書,但集換式紙牌很易上手,又方便攜帶,兩個人就可以玩。而且豐儉由人,十數元也可以組成一套組合。」

越洋出征

戰棋會位於商業中心,每逢放學時間都聚滿學生。玩家們會圍成幾桌埋頭苦幹﹔圍觀的人也不時指點一兩句,看得同樣肉緊。

卡舖定期舉行排名紙牌遊戲選拔賽,排名較前的好手有機會到外國參加世界比賽。曾代表香港到日本比賽的畢華流興高采烈地分享他的出賽經驗:「大家來自不同國家,手上拿著的是不同語言版本的遊戲卡,我們會交換來收藏。比賽時大家都很投入,我和有些外國玩家到現在仍有聯絡。」

和畢華流份屬好友的歐陽漢明,是九六及九七年度紙牌遊戲「魔法風雲會」的香港區總冠軍,曾代表香港到西雅圖出賽。他津津樂道:「縱要自掏腰包到外地比賽,還是值得的﹔得到的不單是獎金和榮耀,也贏得了友誼。」

本地新兵

歐陽漢明對紙牌遊戲的興趣濃厚,他於九八年便和友人一起設計了第一套本地創作的遊戲卡──以三國時期為題材的「中華天下」。身兼「中華天下」遊戲設計者及美術總監的他說:「我希望能將外國遊戲卡沒有的元素,加到自己的設計裏。」

現在「中華天下」已吸引了二千名玩者,創辦人也定期舉辦「中華天下」的紙牌比賽,規模雖然比不上外國遊戲卡,但已吸引了一批固定玩家。

「集換式紙牌遊戲早於一九九四年已有香港人玩,不過近年才開始多人注意。未來紙牌遊戲還會愈來愈流行。由於它的變化多,又不斷有新卡推出,再流行十年八載也不出奇。」黃志雄對遊戲卡的發展空間滿有信心。

畢華流更希望將遊戲卡和其他智力遊戲推廣成一種文化,和琴棋書畫看齊 :「你和別人說你是九級鋼琴手或是懂得柳書楷書,人們會豎起拇指稱讚你有文化﹔我希望有一天,當你跟別人說你是遊戲卡高手,或英語拼字遊戲(Scrabble)好手時,人們同樣會稱讚你有文化!」■

記者/攝影 梁紫紋   編輯    馬曉陽

按此閱讀
返回目錄
每一次遊戲卡比賽都引來不少玩家,場面熱鬧。
不少學生是遊戲卡的超級擁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