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慧晶
編輯 黃靖玢
你有沒有想過手機可直接連接中央主機,回家後只要把手提電話插入主機,立即變成室內無線電話和唱機,而機座還懂得說話,歡迎你返家﹖這並不是空想,以上所說的是即將面世的藍芽(Bluetooth)手機。藍芽是一種低成本﹑低耗電量的無線連接技術,能取代接駁電腦﹑打印機﹑耳筒﹑PDA﹑電話的電線,幫你免除電線的「纏擾」。

流動電話若加上了藍芽科技,便能在多種場合內使用,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李浩文說﹕「在辦公室裡,這部手機可以成為公司內部分機,且不計電話費﹔在户外,就是一部普通的手機,但可與免提聽筒無線接駁,達到真正的Handfree效果﹔到家以後,又可以自動連接住宅電話。」當裝有藍芽的PDA(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和個人電腦相距十米以內,PDA就會自動將數據備份至電腦,免去許多麻煩。

 

藉著藍芽提供的一對多連接,在不遠的將來,只要將流動電話對準家門並輸入密碼,就可以同時打開「支援藍芽技術」的車庫﹑關閉家中的安全系統和上網收取電子郵件。

多點傳輸 更可穿牆

藍芽技術結合了硬件(傳輸晶片)和應用軟件,應用藍芽技術時,只需要在電子設備上安裝一塊傳輸晶片,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就可以通過特定的應用軟件互相聯繫。由於最初設計藍芽科技時,主要是計劃將之應用於室內,因而藍芽的傳輸範圍最遠只有十米。

目前PDA與手提電話的資料傳輸主要依賴紅外線技術,傳輸的範圍僅為幾吋,且速度較慢。若使用藍芽技術,數據傳輸時的速度和準確性不但可以大幅提高,從100Kbps增至1Mbps (bits per second),還能穿透口袋﹑公事包甚至牆壁。

另外,藍芽不像紅外線般有方向性(只能一對一地傳輸),可以作一對多點傳送。

不過紅外線與藍芽技術在傳輸資料時其實是各有所長的。隨著資訊科技日益發達,傳統卡片已漸被電子卡片所取代,而就交換電子卡片而言,紅外線比藍芽更勝一籌。短距離的紅外線傳輸可以使整個交換過程安全而不受干擾﹔而由於藍芽有較遠距離﹑全方向傳輸的特性,一個藍芽電子裝置可能在一間會議室內搜尋到多個也裝有藍芽的裝置,此時,使用者就須從列表中選擇所需連接的一項。同時,藍芽裝置須加上安全設置,以防止其他未經授權的連接。

發展無限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陳錦泰認為,藍芽目前的不足之處在於其應用距離仍太短,且單件藍芽芯片的售價仍較貴,約一百美元。但他預期隨著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藍芽的零售價將會降至五美元。但李浩文卻不認為距離短是藍芽的不足之處,因藍芽的設計目的是提供短距離通訊。相比之下,另一種無線技術800.11B則是高速長距離通訊,但成本也較高。因此其實是「物有所長,各盡其用。」

美國 EurekaDIGITAL公司總裁Mark Mathias則認為,有了藍芽技術後,人們在利用移動電子設備作數據傳輸時的要求會降低,電力消耗也會隨之減少。

他預期將來當藍芽產品被大幅生產時,成本會下降至與紅外線產品的成本相若,屆時藍芽將比紅外線等同類的短距離傳輸技術更受歡迎。

大學生的藍芽設計

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的兩位應屆畢業生──鄧守正和徐柏狄,正在做的畢業設計就是跟藍芽的應用有關。

該設計設想在某個特定區域內鋪上藍芽晶片,工作人員手持裝有藍芽的移動電話,就可與其他的公司職員進行移動可視通訊,甚至可以接駁上互聯網,主要可應用於倉庫等對移動可視通訊需求較高的地方。

他們從去年五﹑六月間開始研究,現階段可以做到視像會議,但畫面質素較差。由於藍芽是較新的技術,故比較難找一些支援(如現成的產品)來協助研究。他們表示若成功的話,將會是PDA與PC之間無線可視通訊的prototype(雛形)。■

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的兩位應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內有藍芽晶片。(周慧晶攝)
藍芽打印機(左)及三洋藍芽手機BT-200(右)
按此閱讀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