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時當鈴聲一響,秀茂坪天主教小學下午校的走廊上,一群同學雀躍地走到門上掛著「火星」名牌的課室上英文課,這就是推行跨級編組計劃學校轉堂的情況。跟不少學校相比,同學上英文課時的表現比較積極,主動以英語與老師對答。

跨級編組計劃,又名「高速進步課程」,是教育署一項嶄新的課程改革試驗。試驗計劃由今年九月起實施,共有六間小學獲教育署資助推行。該計劃將學生按程度跨年級編組上課,為期三年,試驗主要在英文科推行。雖然每間學校的機制和形式有分別,但主要目的都是縮窄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使每位學童都接受「恰當課程」,最終達致「拔尖補底」和「高速進步」的目標。

 

統一測試 定期評核

以秀茂坪天主教小學下午校為例,負責老師楊翠珊表示,校方在暑假前安排全校學生進行統一 測試,將英文考卷的內容分為閱讀理解、寫作、口試和聆聽。「某些學生的理解和聆聽能力弱,但不表示寫作能力有問題。」楊老師認為考卷成績反映學生的真正能力。校方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將他們分成十三個組別,每組人數由六至三十八人不等。

學期測驗後,有顯著進步的同學可以中途調組,目前已有十多人轉組。校方將每半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評核,所有同學都會被分配到新的組別繼續加強另一項英語技能。而上課時間表是經過精心設計,不會出現老師人手不足的情況。「我們安排小息前兩節為四至六年級的英文課堂,小息後兩節為一至三年級。」楊翠珊解釋。

不存標籤 因材施教

老師在編組時盡量安排年齡相近的同學編在同一組,如五、六年級為一組。校方會不用年級標籤組 別,只用「火星」、「月亮」等特別稱號。同學很難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年級,因而不會被標籤為「降級生」或「升級生」,從而減低他們的心理負擔。

為教授不同程度的組別,該校上學期編製了四套不同主題的教材,分別是「Myself」、「My School」、「Shopping」和「Animal」。每月一個主題,每個主題再分四個程度,老師根據各組的情況補充工作紙。

楊翠珊續說﹕「教材是我們在暑假時編寫,除參考坊間的教科書和教署的樣本外,有部分更由老師創作,包括聆聽課程的錄音帶。」

自編教材 缺乏支援

不過,有部分學校因人手不足而不能自編教材。

「以往老師用了十多年的教科書,不用翻開書也可以倒轉背誦一遍,現在卻要完全摒棄,學生學甚麼、學多少和時間分配也要重新編配,所以老師第一句便問我﹕『我應怎樣做?』」楊翠珊說。

但是,坊間的教科書未必真正切合同學的學習程度,還很容易為學生帶來年級標籤。像秀茂坪天主教小學下午校般自行編寫教材的學校畢竟是少數。

增一教員 壓力未減

除了日常教學外,老師還要兼顧其他新增的行政工作,如評核、制定及檢討教材等。不過,教育署只批准每間試驗學校於三年試驗期的首年,額外聘請一名教職員。將來加入此試驗計劃的學校更不會獲得任何額外的人手資助,由此可見計劃為老師帶來沉重的工作壓力。

「教科書需要因應每年學生的程度不斷更新和整理,但教育署只容許我們在第一年增聘一位老師,往後的課程整理必會遇上很大的困難。」楊翠珊說。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黃錦樟也認同應該給予學校較大的彈性。

教育署課程發展處研究、評估與設計組研究主任(課程制度)徐漢光反駁,試驗學校每年有三十三萬元的資助,他們可以從中調配資源增聘老師,或是取材於外國的書籍,而不需另聘老師。

中小銜接 費煞思量

在現存體制下引入跨級編組概念,參與的學校擔心會出現中、小學課程不銜接問題。在現行的機制下,教育署並沒有正式的試卷可統一測試全體學生水平。由於今年開始取消學能測驗,教育署根據學生的校內成績進行升中派位。但如何公平地評核不同程度組別學生的英文成績,以作升中派位之用,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現正為此問題而費煞思量。

 

對於有學校擔心中、小學課程銜接問題,徐漢光回應﹕「難道一個中五畢業的學生就真的有中五程度的英語水平嗎?老師『教過』的東西並未等於學生『學到』。只要同學能打好基礎,完全掌握較低年級課程的內容,未接觸過小六課本的同學都可應付中學的課程。」

錯誤觀念 根深蒂固

徐漢光續說,不少社會人士都存有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認為學生一定要使用所屬年級的課本,而且課程愈深愈好。他強調﹕「跨級編組計劃沒有承諾把人人變為天仙,只不過『死少幾錢重』而已。我們不奢求所有學生都可獲取甲等的成績,只希望可以縮窄學生在學習程度上的差距,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試行多月 反應不俗

跨級編組計劃試行了幾個月,雖然面對不少問題,且成效還未能下定論,但多間參與試驗的小學表示反應理想。

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校長潘天賜表示﹕「試行計劃後,老師不再只是為同學安排『搬字過紙』的沉悶功課,同學們欠交功課的情況大大減少,也不再抄功課。」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下午校也回應說,該校有不少小一新生未讀過幼稚園,原來的課程又不包括字母的基本認識。不過現在老師可靈活安排課程,如以『收賣佬』遊戲形式教學,甚至向學生從頭教授廿六個英文字母,鞏固他們的基礎。

試驗之一的小商新村公立學校表示有意將計劃推廣至中文科。■

返回目錄
記者 許作權/胡國威 編輯 黎綺靜
楊翠珊說雖然犧牲了整個暑假來編寫教材,但認為值得。 (黎綺靜攝)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下午校的班房門上都貼上印有不同組別名稱的指示牌,方便學生到自己所屬的組別上課。(胡國威攝)
徐漢光(壁報左側者)正向有意參加計劃的大嶼山梅窩鄉議局南約中學的老師介紹計劃詳情。 (胡國威攝)
不少同學都喜歡這項計劃,覺得課堂較以往有趣和好玩。(胡國威攝)
不要誤會這幾位同學被老師罰留堂,其實他們正在上英文科。(胡國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