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節奏急促、壓力大,很容易會迷失自我。 全港僅有兩名的戲劇治療師,可透過非一般的治療方法,助你找回自我。
戲劇治療是藝術治療其中一類,以各種「非語言溝通媒介」,如角色塑造和演繹、即興創作、形體動作、神話和童話故事、文字和圖像、聲音和歌唱、遊戲與敲擊樂等進行心理診斷及治療。
|
服務廣泛 戲劇治療師馬松漢說,他們的服務對象廣泛,包括囚犯、戒毒者等。「每當人做出一些偏差的行為,例如犯案、吸毒,往往都是因為心中有些放不下的事,他們需要的正是心理治療。」 |
|
智障人士、自閉症患者等,均適合接受戲劇治療,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戲劇治療可以透過非語言溝通媒介,協助他們表達自己。治療師的服務對象還包括所有心理疾病患者、有心理創傷、悲痛經歷的人。 |
心理時鐘
每人都有一個生理時鐘,制訂生活的定律。如果生活節奏突然被打亂,就好像火車脫了軌,無論做甚麼都不對勁。
馬松漢稱,我們也有一個心理時鐘。有嚴重心靈創傷或沉溺於過去某種經歷的人,往往因為某種性格極端或扮演某種角色太久,導致心理時鐘失衡,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迷失自我。
戲劇治療就是要把不正常運作的心理時鐘修理好。有些心理時鐘還有響鬧功能,響起之時就是找回自我的時候,治療師就給這個鬧鐘上發條,協助治療者於適當時間醒來,透過戲劇角色扮演,表達自己的需要,引導他們發掘潛在的性格,展現性格中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側面,找回自我。
第一幕﹕海盜婆婆
有一位患有驚恐症的婆婆,平日表現懦弱、沒有主見,甚少說話。在一次治療中,她出乎意料地選擇扮演海盜的角色。她用食指和中指做劍,對著別人指畫,口中還不時發出各種叫聲。海盜是暴力的象徵,也是她堅強的一面。
當她自告奮勇扮演這個角色時,其實是潛藏在她內心深處的一種力量體現,一種渴望獨立、剛強的力量。戲劇治療就是不斷在鼓勵喚醒這種力量。當鬧鐘響起時,也就是她準備好去突破自己障礙的時候。「我們不會強迫治療者做任何事,只會鼓勵他們自發去嘗試、去做,這種自發性的力量,是能跟隨你一生一世的。」馬松漢說。
通過這樣一個角色扮演,帶出了這位婆婆性格中堅強的一面,中和了她平時的驚恐懦弱,從而獲得一種心理平衡。「人就好像一個硬幣,有兩面不同的性格。如果這兩面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那麼對於面對今後生活中的困難、解決各種日常問題都有幫助。」
避免灼傷
心理時鐘響鬧的次數不能太頻密,否則會令人精神緊張。治療者每星期只可接受一節約一小時的治療,整個療程一般為八至十節。
馬松漢說﹕「那些治療者生活在黑暗之中,治療過程就好像把他們從黑暗中拉出來,放到陽光下,若時間太長或太頻密的話,會把他們灼傷。」
以人為本
戲劇治療過程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治療師為本」。治療師會按不同的情況,為治療者度身訂做一份計劃書,設定治療目標及細節。
治療師要細心留意治療室裏發生的事情,密切注意治療者的變化,一旦發現他對某事物或場景如對一段熟悉的音樂有反應,就要立即調整計劃,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第二幕﹕聞歌起舞
有一位約三十歲的女性接受治療者,小時候被父親性虐待,長大後搬出自住,不幸地又被一群流氓輪姦。再遇上其父時,再次被性侵犯,以致精神崩潰。
治療初期,她每次到治療室,都只是站在同一個位置,一動不動,目光呆滯,即使說話,也只會說髒話。馬松漢聽說她喜歡某種音樂,便嘗試於治療時播放,其他治療者都跟著音樂跳起舞來,可是開始時她仍然呆呆的站在那裡。
「大約過了十多分鐘,我突然注意到她的手開始微微擺動,於是我立即邀請她加入,鼓勵她說﹕『你喜歡嗎?試著跳下啊!來,一起來啊‥‥‥』」馬松漢手舞足蹈地說。漸漸的,她的腿開始動起來,抬起了頭,臉上有了笑容,眼中閃動著光彩,身體前後擺動了起來。
機會不是時常出現,若治療師沒有細心留意治療者的變化,把握時機,可能在整個療程結束時,她仍然呆呆的站在同一位置。
能醫自醫
治療師除了要懂得如何醫治別人的心理創傷外,還要懂得釋放自己,面對自己的心靈傷痛。因此在正式註冊執業之前,治療師須接受為期兩至三年的訓練。除了學習戲劇、藝術和心理之外,訓練期間每星期還要定期接受一小時心理治療,跟治療經驗豐富的督導者學習尋求心理平衡。成為治療師後,每星期的心理治療仍要定期進行。
由於香港暫時未有註冊的督導者,治療師只可透過長途電話及電子郵件,接受外國督導者的治療。此外,治療師須定期提交工作報告予所屬戲劇治療協會,以確保其心理狀況適合工作。
|
前路漫漫 戲劇治療於幾十年已在美國、歐洲、台灣等地興起,發展頗佳。相比之下,戲劇治療近年才流入香港,現時全港僅有兩名註冊戲劇治療師。 |
馬松漢慨歎,香港人對戲劇治療有很多誤解,認為只是一種玩意,治療效用不大。因此戲劇治療在香港不太流行,大部分治療者都是經醫院、社工等轉介或介紹的。
雖然各醫院、康復中心對戲劇治療的需求很大,但由於欠缺政府支持,以及香港的大學沒有有關課程,戲劇治療在香港發展仍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現時全港只有葵涌醫院設有駐院戲劇治療師,為戒毒者提供治療。馬松漢希望有更多人能夠投身戲劇治療,「其實,只要有一顆愛心,任何人都可以當戲劇治療師。」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