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江澤民接見上京述職的特首董建華,被記者追問是否欽點了下一屆特首人選時,批評香港記者太年輕(too young),提問太簡單、幼稚 (too simple, sometimes navie)。短短數分鐘內發生的事情在城中引起了十數天的爭議。

提問是記者的職責,下一屆特首是否存在欽點的問題,絕對是反映「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能否落實的關鍵所在。這是港人所憂慮且又關乎民生的議題,記者簡單直接的向中央領導人提問實在責無旁貸,也無不妥。

但社會在討論過江主席「失儀」一事和反駁了他的批評之後,我們確實應該深思業界存在的問題。無可否認,香港記者在專業操守水平上有頗大的改進空間。娛樂記者向藝員提出一些侮辱性問題﹔狗仔隊全天候廿四小時的跟蹤明星、知名人士,為的是要揭發他們與公眾利益扯不上關係的地下戀情﹔一些新聞工作者的網上討論區成為了謾罵發洩、批評女記者身材樣貌、說三道四的場所。跟其他專業團體的討論區相比,情況實在令人痛心。一些外國記者能夠利用電子郵件互相交流經驗、分享心得,藉此提高訪問的質素,為何香港的新聞從業員做不到?我們又是否意識到記者水平的確有待改善?

還記得去年鬧得熱烘烘的報業評議會曾引起了一陣子的討論,連串聲音表示擔心新聞自由受干預。但事過境遷,業界並未能團結一致面對問題,色情暴力血腥的畫面仍然存在,狗仔隊依舊全天候跟蹤一些與公眾利益毫無關係的人物。

如今法改會建議將纏擾行為刑事化,新聞界擔心若未能劃清界線,一些如偵查報道的新聞工作將可能受阻。我們理解業界的憂慮,並認為有關方面應訂定明確具體的免責條款,使公眾私隱得以保障之同時,傳媒作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以外的第四權力,其監察社會的功能仍能發揮。

新聞自由固然難能可貴,但當社會大眾向業界提出一些改善建議時,我們除了關注新聞採訪的制肘之餘,又是否應該檢討一下所採用的手法?記者應對於關乎公眾利益的事宜窮追不捨,查個水落石出,但對於某些人士的私生活,與大眾無關痛癢的事情,我們又應否放鬆一點,給人家一點私人空間?

需知道香港在回歸後新聞採訪工作的約束似較以往多了,輿論的批評、政府的建議、傳媒的自我審查都對新聞空間做成一定的壓力。若果我們仍不爭氣,香港新聞界將如何發展,實在令人憂慮。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