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大專生正考慮移民 該擔心嗎?

不少大專生正積極瀏覽移民相關資訊。(陳曉綺攝)(設計圖片)

「如果可以趁年輕,以三年時間投資多一個發展路向,何樂而不為?」Harry(化名)是中大四年級生,打算畢業後到加拿大發展,為移民鋪路。香港政治動盪持續,繼英國推出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5+1」移民方案,加拿大亦於今年2月初公布「救生艇」計劃,容許過去五年內獲合資格學位或專上文憑的港人,申請當地三年工作簽證,之後可申請永久居留。去或留,成為本地大專生的熱門話題。

本刊以問卷訪問426名大專生,53.3%(227人)受訪者有考慮或已決定移民,16.2%(69人)有實際行動,已在研究移民相關資料,有些甚至已入表申請。受訪的大專生中,有人決定捉緊機會,開設Signal群組召集移民同路人;亦有人選擇留港,不願隨家人移民英國。雖然大部分大專生未有實際移民行動,但移民的念頭揮之不去,香港會否有人才流失的隱患?

記者|許詠茵 陳曉綺 編輯|戚可穎 攝影|許詠茵 陳曉綺 戚可穎

《大學線》於2月26日至3月4日一星期內,以非隨機抽樣方式,發送電子問卷予426名本港18至25歲的大專學生,了解他們對移民的想法。調查結果顯示,53.3%(227人)受訪者有考慮或已決定移民,當中約三分之一是在2020年7至12月期間開始有移民想法,正值《港區國安法》落實後,英、澳、加相繼宣布放寬移民政策之時。

考慮移民的227名受訪者中,最多人認同的移民因素依次是「認為香港人權/自由狀況轉差」(98.7%)、「對香港政制發展沒有信心」(97.4%),以及「認為香港置業壓力較大/工時較長/物價較高」(88.5%)。

至於考慮過但不打算移民的35.7%(152名)受訪者,他們表示不移民的首三個原因,依次是「不捨得香港的人際關係」(20.8%),「移民的經濟負擔過重」(16.7%),以及「對香港有責任,不想一走了之」(14.9%)。

在香港就業前景看法上,考慮移民的受訪者中,76.2%(173人)認為「香港就業前景不明朗」。另外,只有2.7%(13人)考慮過但不打算移民的受訪者認為「香港就業前景更好」。

畢業生在港看不見未來 移民為覓安身立命之處

「現在香港的社會環境太差,離開的機會成本很低」。

21歲的Harry(化名)就讀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四年級,預計於明年1月畢業,希望從事公關或市場營銷工作。他本來預計30歲後才移民,得知加拿大開放「救生艇」計劃至2023年2月,決定加快籌備移民,欲於明年夏季申請計劃:「如果可以趁年輕,以三年時間投資多一個發展路向,何樂而不為?」

Harry欲移民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深感香港現時無論在政治環境、社會安穩程度及生活方式而言,都不是一個適合安身立命的地方。他認為政府在反修例運動後已視年輕人為敵、律政司不斷檢控年輕示威者、國安法後市民在言論上的顧忌,都令他對香港政治前景感灰心。他亦曾兩次在街上被警方截查,強調自己沒有犯法,警方亦沒有無禮對待他。儘管無故的截查並非導致他決定移民的原因,但亦令他思考:「究竟(身為)年輕人在這個社會是否原罪呢?」

此外,Harry更擔心香港就業前景不明朗。他認為將來「港漂」(到香港留學或工作但未獲香港居留權)或「海歸派」(從海外回流)的內地人會主導香港社會發展,逐漸取代本地人的地位。他曾在中資的市場營銷公司實習,指公司很多決策權都掌握在內地總部手上,加上內地人薪金是香港人的一半,若兩者工作能力相若,僱主為減少成本,自然聘用前者,因此對港人發展前景感悲觀:

「香港人在香港的角色、定位是甚麼?還有甚麼可以與人競爭?」

雖然他預料留港薪酬水平較高,實習的公司也承諾會聘請他當全職員工,但他直言在港工作看不見未來,移民加拿大卻能換取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至少買樓不會需要35年的薪金,加班不會佔據每天大部分的時間」。

由於曾到英國當三個月交換生,Harry發現朋輩間透過分享住屋及社區設施等有用資訊,能幫助彼此適應新環境。於是他在Signal通訊軟件開設群組,方便有意移民的大專生交流。群組在短短兩星期已聚集了超過20位大學生,當中有來自中大、港大、城大的三、四年級生,包括理學院、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的學生,大部分都正蒐集移民加拿大的相關資訊,亦有希望循讀書途徑移民澳洲和英國的人。

Harry一直有儲蓄,希望能在離港前準備至少10萬元,以應付加拿大的生活費。(許詠茵攝)

Harry預計在加拿大生活的一年支出約為十萬港元,所以已開始儲錢,亦有一直留意求職網站。他表示現時加拿大不乏公關或市場營銷相關職位的空缺,有信心在半年內獲得相關工作,同時亦不介意短期從事快餐店侍應之類的低技術工作,以換取生活費。惟他承認,如始終未能找到白領工作或適應不了當地生活,便會回流香港。儘管不捨朋友和香港特有的生活文化,如「掃街(吃街頭小食)」,但Harry強調現時資訊科技發達,一開手機便知香港事,相信移民後不會完全脫離香港。

家人移民卻獨自留港 事業發展較英國好

有人積極計劃離開,有人卻堅決留下。同為21歲的Bobby就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主題公園及劇場創意科技高級文憑,預計今年7月畢業。去年母親和26歲的姊姊因擔心「一國兩制」不再,會令資產流動受限,所以向Bobby提出申請BNO「5+1」簽證,移民英國,預計今年4至5月入境。其他親戚包括舅父、姨母和姑媽都正計畫或早已移民,不過,Bobby卻堅拒離開。

Bobby就讀中學期間對音響器材和混音萌生興趣,考畢文憑試便開始兼職相關工作,例如管理婚禮樂隊的音響設備,一個月最多能賺取3,500元。他指音響行業類似師徒制,非常著重人際關係,當初全靠朋友幫忙才能認識音響製作公司和樂隊,順利入行。由於已花了兩年多時間建立工作上的人脈,Bobby不甘放棄一切,移民後重頭開始:「一走就會失去了」。

他料想一旦移民英國,需從事快餐店收銀員或外賣員等低技術工作以維持生計,浪費時間,錯失27歲前自己最有心力發展音響事業的時期:

「不想為生活而工作,做不到想做的事。」

加上認為外國少不免會有種族歧視,同時又無法接受與拍拖半年的女朋友分隔兩地,令他的留港意欲更為強烈。不過母親卻認為Bobby目光短淺,在英國也能繼續進修,雙方意見不一。雖然未有因此爭執,但每當母親游說Bobby移民,Bobby都「覺得好煩」,選擇置之不理或外出散步。

Bobby認為香港社會情況未到最差,但不抗拒移民。未來若累積足夠知名度、人脈及儲蓄,會考慮移民外地。(戚可穎攝)

目前,家人仍不斷說服Bobby移民。不過在他堅持下,母親會留下一個公屋單位和五萬元現金,以支付Bobby未來一年的水電煤雜費,及每月約2,500元的租金。Bobby預計畢業後若全職投身音響事業,月入可達20,000元,相信足以應付往後的日常開支。雖然母親有替他以BNO持有人子女的身分申請簽證,但所屬的移民顧問表示Bobby需在申請簽證獲批後90日內入境英國,才可循計劃移民。他預料自己在期限內都不會改變想法,除非在港失去人身自由,或確切感到被監視。

人才離開或削弱本港競爭力 政治不滿成主要移民推力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鄭宏泰指出,目前移民人數仍遠低於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加上年輕人擁有的人力資源和財富不多,即使高學歷,離開對社會衝擊仍相對小,流失的人口容易在數字上被新移民、外國及內地人才填補。一群對政治現況不滿的在職人士離開,反而有助政府管治,同時能增加社會上的職位空缺,有助年輕人向上流動。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卻認為,香港正邁進人口萎縮的年代,高學歷年輕人對於維持香港競爭力頗重要。再者,國安法落實後,外國接連調低香港的金融和學術自由指數,若香港的獨特地位消失,內地或海外人才來港的意欲亦會減退。即使來港人才數量不變,但土生土長的港人對本地的認知和理解更深,文化上始終無法被他人取代。若想挽留本地年輕人,政府需加強聆聽及針對回應他們的需求。

那麼年輕人對政治現況有何憂慮?本刊問卷調查發現,有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以下政治事件增加其移民意欲:「全國人大通過訂立港區國安法」(97.4%)、「12名香港青年被扣押深圳」(91.2%)、「警方引用國安法搜查壹傳媒,並拘捕創辦人黎智英」(90.3%)、「警方以涉嫌違反國安法拘捕53名民主派初選相關人士」(94.3%)。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指,移民意欲受不同因素影響,惟近年本港在法治、自由和人權的保障不斷惡化,加上外國政府降低移民門檻,大為減弱香港留住人才的能力。

對比八、九十年代移民潮後人才回流的情況,他強調當時離開的人普遍對未來發展沒有信心,回流只因眼見香港政經發展理想,憂慮消除。然而年輕人是次離開卻是對政治現狀不滿、失望、甚至感覺有即時危險,加上近日政治事件,例如人大修改香港選舉制度,都正加深年輕人的憂慮,相信這批人未來回流的機會不大。

鍾又指香港過去的成功有賴體制外長期發展而成的獨特軟文化,如社會默契、生活態度、價值觀等,若大批年輕人離去,將會損害社會的薪火相傳,長遠削弱香港文化根基。即使年輕人選擇留下,但若香港已失去自由活躍的氣氛,他們亦難為此處注入新動力和創意,社會發展也會受到局限:「現在看來沒有什麼樂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