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155 ubeat
P. 68
1965年土瓜灣江蘇街的後山尚未興建樂民新村。(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圖書館數碼館藏,攝於1965年)
當年梁伯的租約列明,他需要在20年間每月還約160 八十年代福利成本飆升 計劃急急煞停
元,合計約四萬元的貸款額,以及每年繳交約7元的地段 蔡冠龍又指當年政府面臨資金缺乏的危機,此計劃能
授予條件租金。地契訂明,合作社為土地的承租人,樓宇 減輕政府建屋成本,而公務員用部分薪金來償還低息貸
的業權由所有社員共同擁有,而社員償還全部貸款後,便 款,能節省政府的現金開支:「變相連公務員的人工都被
可擁有終身居住權。當時有關獲得業權及解除單位轉讓權 節省……讓公務員用自己未來的人工起樓。」他指方案若
的條例還未訂立,單位亦不得轉讓。即便要自行建屋又 在今日被倡議,勢必面臨巨大的反對聲音。
無法以個人名義獲得業權,此計劃仍吸引他們來當「開荒
1956年,「西環高級公務員宿舍」(寶翠園)落
牛」,為的就是那難得的安樂窩。
成,為首個合作社計劃的試點。隨後亦有不同公務員申請
興建合作社,選址遍佈港九新界。在八十年代的高峰期,
五十年代難民湧港 合作社解住屋需求 全港共有238個合作社,單位數目多達5000個。1981年
受二次大戰及中國國共內戰影響,五十年代有大量難 香港更迎來首個公務員屋邨——位於葵涌坳的華員邨。
民湧入香港,人口在十年內激增140萬,當年香港房屋緊 那是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公務員合作社,佔地38萬平方
絀,即使有穩定收入的公務員也一屋難求。香港政府華員 呎,共提供600個單位。
會(華員會)觀察到本地華人公務員的住屋需求,便向港
英政府倡議推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項目。
華員會秘書長蔡冠龍表示,參考德國在二戰後重建的
案例,華員會認為港英政府可善用民間資源興建房屋及在
閒置土地發展新社區:「當時有房屋需求而土地比較便
宜,政府可以廉價批出土地,雖然地價上有吃虧,但合作
社建成後,消費力較高的中層公務員可帶動當區經濟,做
開荒牛」,此舉能吸引較富裕的公務員投放資金,釋放土
地價值。
工商晚報1981年4月17日對華員邨開幕的報章紀錄。
68 大學線月刊 2021年11月 (資料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舊報紙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