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 2025 年 1 月上台後,提出強硬外交政策,與素來的「好兄弟」加拿大反目成仇,對加國開徵大幅度關稅,加方亦隨即實施反制關稅,貿易戰來勢洶洶。
與此同時,加拿大國內問題頻發。隨杜魯多(Justin Trudeau)在同年 3 月 9 日將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Canada)黨魁一職交棒至加拿大前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並由卡尼接替其總理職務,原定不遲於 10 月舉行的聯邦大選預計將提前至 4 月 28 日舉行,加上未見好轉的經濟、毒品等問題,加拿大陷入多事之秋。
撰文、攝影|白曉穎
筆者是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年級生,現正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交流。
特朗普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及社交媒體上,稱加拿大為美國的第 51 州,甚至將 2024 年 12 月與杜魯多的會面,稱為與偉大的「加拿大州州長」的聚餐。雖然特朗普多次威脅,但筆者身邊很少朋友將他的威脅言論當真。
「我認為特朗普的威脅是在胡説。」19 歲的加拿大人 Kavi 指。他想不到美國有什麼理由與加拿大交惡,更笑稱:「難道(原因)是剛在冰球四國錦標賽(4 Nations Face-off)中打敗他們(美國)?」
線上仇美情緒高漲 少數學生響應罷買行動
在社交媒體上,不乏有加拿大人發起 #buycanadian #canadafirst 等杯葛美國企業如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的呼籲。然而,筆者身邊卻未見有朋友響應罷買行動,校園內的美國企業如星巴克、Subway 仍然大排長龍,亦未見有如同聲援巴勒斯坦般的大型示威,與網上高漲的情緒截然不同。
Kavi 指不會主動參加網上發起的罷賣行動,對於身為學生的他而言,產品便宜與否才是他更注重的因素,但相信關稅實施後本地產品價格會較便宜,故可能會轉買本地產品。
筆者身邊唯一一位參與罷買行動的朋友亦直言,要學生特意購買更昂貴的本地產品,並且在遍地美國連鎖快餐店的校園內避開美國企業,確實有難度。
關稅朝令夕改
與網上強烈的仇美情緒相比,筆者現實卻沒有感受到同學對此話題的關注,或許與過去兩個月美加反覆無常的態度有關。
「我認為他們(加美兩國)(加收)關稅會不斷延遲。」19 歲的加拿大人 Wenny 指。她認為關稅對雙方都百害而無一利,加上兩國不斷延遲措施,相信即使實施亦維持不久,故她沒有參與罷買行動。

事實上,在關稅實行的不足兩個月內,美加多次延遲加收關稅。

外憂內患 聯邦大選提前舉行
除了外憂,加拿大亦同時面對內患。杜魯多自 2015 年出任總理,在其施政的十年內,加拿大推行大麻、注射毒品合法化等政策,引起不少市民不滿。加上國內經濟連年下滑,通貨膨脹導致遍地露宿者,犯罪率亦飛升。據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數據,國內犯罪率由 2015 年的每十萬人就有 5,232 宗,上升到 2023 年的 5,843 宗,民眾對杜魯多政府怨聲載道。
國內千瘡百孔,原預定在 2025 年 10 月 20 日舉行的聯邦大選,因應杜魯多在同年 1 月請辭,卡尼接替自由黨黨魁及總理一職後,在 3 月 23 日宣布解散國會,及提早於 4 月 28 日舉行聯邦大選,而能否應對貿易戰和美國吞併威脅被視為此次聯邦大選的關鍵。
加拿大採用多數代表制,選民將在聯邦選舉中,選出代表選區的下議會議員,擁有最多席的政黨黨魁將成為總理,並組成政府,而第二大黨則成為官方反對黨,故聯邦大選直接影響下任總理任命。
認為投票無助改變現況
「有選舉嗎?在什麼時候?」 20 歲的加拿大人 Mahbod 在安大略省省選後一星期的訪問中驚訝地問。在筆者所在的安省於 2 月 27 日提早舉行省選,但投票率僅為 45.4%,連有選舉都不知道的 Mahbod 自然是另外的五成多。他自認是個懶惰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不認為自己的一票會對政局有太大的影響力,故不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去瀏覽選舉人政綱,甚至出門投票。不過,他表示基於加美近來的關係,將會嘗試了解各黨派的方針,準備在聯邦大選投下自己的第一票。


2021 年的聯邦選舉,投票率僅為 62.6%,為近十年最低。近期美國的威脅或成為國民覺醒的關鍵,在 1 個月後舉行的聯邦大選中,親自選出帶領加拿大人走出困境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