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厭倦了辦公室「朝九晚五」、一成不變的工作常態,「數碼遊牧」一族卻只需攜帶一部電腦,就可以穿梭不同國家,一邊工作,一邊享受周遊列國的樂趣。
這個概念最早源於1997年,由前日立執行長牧本次雄於其著作中提出,數碼遊牧工作者(簡稱:牧民)是指在旅行或居住於不同地點時,進行遠程工作的人,常見工種包括數碼行銷、編程和設計師等。據Global Citizen Solutions有關數碼遊牧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數碼遊牧人數約有1090萬人,於2024年增至約3500萬人。這種生活方式真的如此夢幻又自由,還是有著各種取捨?
記者|羅佩佩 編輯|任紀渝 攝影|羅佩佩 任紀渝
數碼遊牧工種多 旅居地理套利
2019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阿魚,已成為數碼遊牧約兩年。阿魚表示,讀大學時受疫情影響而常留在家,甚麼也無法進行,因此嘗試在網上賺錢,留意到台灣自媒體行業興起,啟發她在社交媒體發布語錄和心理學內容。僅僅一年,她經營的社交媒體帳號就累積了一萬七千多名追蹤者。她直言是在自媒體工作上一個好開始。她亦因而結識了兩名同樣經營自媒體的香港網友。大學三年級,阿魚與他們共同創辦了數碼行銷公司,為客戶在網上經營社交媒體帳戶。
由於工作只需電腦和網絡,加上她不想過「朝九晚五」的生活,2023年畢業後便開始數碼遊牧生活。及至現在,她經營的社交媒體帳號已有約三萬名追蹤者,內容改為以分享經營社交媒體和線上創業的方法為主。
除了自媒體的工作外,也要負責數碼行銷公司的業務,包括為中小企業或老闆建立品牌形象。她的公司允許旗下員工以數碼遊牧方式工作,作為僱主,阿魚認為數碼遊牧的商業模式相比於傳統實體公司更節省成本,因為無需支付租金,只需繳付網絡和視訊會議的費用。

同時,數碼遊牧能實現地理套利,在香港賺取收入後,再到低物價地區生活。阿魚曾以數碼遊牧的方式旅居印尼峇里島、泰國清邁、日本福岡等地,她指出這些地方都是香港數碼遊牧經常造訪的熱門地點。她表示,牧民選擇旅居地點主要考量當地生活成本和「遊牧」設施,例如共同生活或工作空間、不限時且網絡穩定的咖啡店,和當地是否具備數碼遊牧社群等。在臉書群組輸入地點,加上「遊牧」二字,便可以大概知道有多少人在該地社群對數碼遊牧的支援。據臉書顯示,台灣數位遊牧者社群有約6000名成員,而泰國則約6.4萬位成員。
阿魚最長曾試過三個月的遊牧生活,分別在日本、台灣和清邁各逗留一個月,訪問時她正身處泰國清邁。阿魚在社交媒體分享她在清邁旅居一個月,包括機票、住宿和日常開支,開支合共約港幣8000元。旅居的生活成本豐儉由人,她通常會選擇居住青年旅舍,亦會自己煮食,便可以減少支出。
自由身創立社群 遊牧之路不再獨行
阿魚於2024年11月創立的本地創作者社群「飛鳥遊牧學院」,提供自媒體經營課程,如網絡行銷、Instagram經營技巧及數碼遊牧地區推薦等,亦不時在香港的共享空間舉辦線下活動,學員可在社群內交流社交媒體的經營技巧,亦會分享彼此的心路歷程。對阿魚而言,數碼遊牧代表的不只是擺脫固定工時,更是擁有選擇權,能夠不受地域限制,做自己想做的事:
「決定自己今天以甚麼模樣來生活。」
她又強調,數碼遊牧看似自由,但實際上講求高度自律,需要自行分配生活和工作的時間。她直言曾試過最長連續工作24小時,等到咖啡店重新開業後,又會回到那裏繼續工作。

全職工作中實現旅居 克服時差
今年25歲、現職跨國公司全職產品設計師的Jessica,平日工作主要負責與同事和客戶開會,以及設計應用程式介面,毋需留在辦公室工作。Jessica本來對數碼遊牧並沒有概念,只是單純地喜歡到處旅行,疫情時開始在家工作,推動她在2022年底成為公司首位要求遙距工作的員工。她表示,經理十分開明,同意保留全職合約,由此她便展開了數碼遊牧的生活。
在兩年的數碼遊牧生涯中,Jessica的足跡遍佈十多個國家,包括印尼、英國、比利時和俄羅斯等地。相比熱門旅遊地點,她更喜歡探索相對冷門的地區,如尼泊爾、埃及和阿爾巴尼亞。她提到,像阿爾巴尼亞這樣的冷門國家,往往是在旅途中通過與其他數碼遊牧交流而發現的,這些地區生活成本較低,在首都用餐約港幣60至80元左右,而青年旅舍等共居空間的住宿價格為港幣100到200元。她分享在阿爾巴尼亞旅居一個月的生活開支約港幣15000元,與她在香港的生活費相若。Jessica透露,現時全職工作加上其他工作收入約二萬至三萬,足以支撐她的遊牧生活。
然而身為全職員工,即使在旅居仍要遵從香港的辦公時間。在阿爾巴尼亞旅遊時,最讓她困擾的是要適應與香港的六小時時差。她需要在當地凌晨四時至六時左右起床工作,甚至有一兩次無法起床因而錯過會議。

Jessica稱,在海外工作時的見聞為她帶來不少啟發。她曾遇見一位五、六十歲的法國人,同樣開始了數位遊牧的生活,對方向她說:
「世界上有着千百種生活模式,沒有一種模式是最好的,你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
當被問及是否會為遊牧生活設置期限時,她坦言目前沒有停止的打算,她渴望可以多探索世界,亦希望數碼遊牧是她一輩子的生活模式。
性愛治療師遙距輔導 有捨必有得
25歲的Joyce於2022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後,曾於青年中心任全職社工。全職工作兩年後,她便認清自己並不適合乏味的工作,因此於去年辭職。她對幫助女性解決性方面難題的相關知識感興趣,於是前往中美洲國家哥斯達黎加參加性愛關係教練課程,其後便到哥倫比亞和秘魯等地旅遊數月。當時,她已開始嘗試數碼遊牧的生活方式,邊旅遊邊工作。

作為性愛關係諮詢師,Joyce的工作恰巧與數位遊牧方式配合。面對客戶諮詢時,有些客戶往往因尷尬或擔憂私隱等問題,而傾向線上諮詢,加上課程涉及一些感受身體的練習,因此網上課程對學員來說亦會比較自在。
對Joyce而言,實現數碼遊牧的過程中也面臨挑戰。她坦然穩定生活亦有其的好處,「你不需要想太多,每天起床,然後上班,做一模一樣的事。」相對而言,在遊牧期間每天都得為去哪一間咖啡廳工作而苦惱,無法確定那裏的網絡是否穩定,面對太多不確定性。財政方面,亦是一大挑戰,她透露現在每月工作收入共約二萬元,包括個案諮詢和網上課程收入,明顯低於原本全職社工的薪金。
她直言,網上課程學生爽約情況十分常見。她也曾遇過因諮詢內容涉及家人,不便在家進行而需改為實體諮詢的案例。她認為性愛關係諮詢重視人與人的連結,因此實體課程有其優勢,但既然選擇數位遊牧就必須有所取捨。數碼遊牧對她而言不只是出國旅居,Joyce重申數碼遊牧更重要的是不受工作束縛:
「有想去就能去的自由,能自由地做自己熱愛的事。」

新世代以自己為「根」 重新定義生活方式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近年關注香港數碼遊牧發展,他形容:「數碼遊牧不失為一種解放」。對於數碼遊牧的定義,他認為只要在網絡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而不限於工作環境便可稱為數碼遊牧。他指出,斜槓族的興起和疫情期間遙距工作的經歷,越來越多的僱主明白,即使員工不在辦公室工作也能有效運作,因此不再介意員工的國籍或工作地點,只要能完成工作便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