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宅霸權

地區: 紅磡 編輯: 彭麗芳 記者: 莫凱琳、江韻瑤

紅磡溫思勞街至蕪湖街一帶,有超過七十間長生店及道堂,擺放逾十萬袋骨灰。但原來根據規劃署的《紅磡分區計劃大鋼圖》,該區屬於住宅範圍,不可以存放骨灰。奈何現時並無法例規管龕場,政府部門又互相卸責,令陰宅業務得以於區內繼續擴展,居民被逼繼續與陰宅為鄰。

龕場滋擾大 居民叫苦連天

1975年,世界殯儀館正式啟用。殯儀館附近開設了多間花店、棺材舖及紙紥舖等殯儀相關行業商店,紅磡遂成殯儀業集中地。但商店造成的滋擾不大,居民雖有微言,仍相安無事。

直至近十年,公營骨灰龕位興建進度緩慢,供求嚴重失衡(見下表),以致紅磡的私營骨灰龕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龕場終日燒衣、打齋、搬運紙紥品,區內居民精神與生活皆受到極大困擾。

龕場利潤高 保證「合法」 

即使不斷被居民投訴,區內私營骨灰龕場並無因此減少,反而愈開愈多,原因無非是經營龕場利潤甚高。據香港福位商會總幹事陳灝婷估計,龕場每月的支出大約為五萬元。一般龕場能提供約三百個龕位,以每個龕位月租三百元計算,龕場一個月淨收入超過四萬元。面對此盤利潤高的生意,紅磡龕場是怎樣經營的呢?面對「非法」的指控,龕場又如何回應?

政府部門零溝通 齊卸膊

紅磡龕場「無王管」,其實是政府各部門無法規管又互相卸責的惡果。

• 規劃署表示龕場雖然不合土地用途,但不在管轄範圍內,應由地政總署規管。
• 地政總署卻表示地契未必能規管龕場,但會轉介食環署作緊密巡查。
• 食環署卻指已「口頭勸喻」殮葬商,但不會作檢控。
• 民政局則指相關條例「已過時」,所以不會規管道堂。

政府一方面推搪塞責,一方面未有處理無法可依的根本問題,令龕場在漏洞下繼續經營。

紅磡雖是殯儀業集中地,但過去殯儀相關商舗數量一直維持在居民可接受水平。直至近年政府龕位爆滿,區內的私營龕場和樓上道堂應運而生,其精神和實質影響已遠超居民的容忍程度。但政府沒有明確法例規管龕場,面對居民投訴時又未有檢討法例漏洞,反將責任推搪至其他部門。近日,「明月山」龕場的司法覆核被裁定敗訴,規劃署勒令停止發展。且看這宗案例,會否是政府對有恃無恐的龕場作規管之開端。